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65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骁勇(xiāo)  拙劣(liè)  亲家(qìnɡ)  引吭高歌(hánɡ)

B.勾当(ɡòu)  埋怨(mán)  给养(jǐ)  挑拨离间(jiān)

C.下载(zǎi)  校对(jiào)  纤维(xiān)  度德量力(duó)

D.肖(xiào)像  要挟(xié)  祛除(qū)  自怨自艾(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弘扬订阅通缉毕恭毕敬

B.和蔼喝彩流连出谋画策

C.神采度假家具按步就班

D.袒护座落夜宵山清水秀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到底去还是不去?

我的同志。

B.“大家赶快作好准备,”张老师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说:

“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C.“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株,木根也。

D.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实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②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③现在许多名人喜欢采用亲自到现场签名售书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著作,而不少买书者也仅仅为了名人的一个     而已。

A.赡养  年青   提名      B.赡养   年轻   题名

C.抚养  年轻   题名      D.抚养   年青   提名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②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培养公民的法律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必须以至只有/才B.必须以致只有/才

C.必需以致只要/就D.必需以至只要/就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长顺处心积虑,知难而进,带领济钢坚持实施精品战略,以“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的原则为指导,敲开了国际钢材市场的大门。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D.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傍晚,,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这时候的辽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

我站在轮船上,无意中举目瞭望着那的河面,,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夜幕徐徐降临②夜幕渐合

③晚霞余晖未尽④一轮明月徐生

⑤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⑤④D.③①②④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的

③杀人如不能举全,尽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丢失

⑤刑人如恐不胜胜利⑥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⑧乃致其众而誓之招集

A.①③⑥⑦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击破沛公军

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曾不知老之将至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农人告余以春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不久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针对美国政府和社会在能源和气候变化上的态度大声疾呼:

“美国的生存正处于危险之中,更有甚者,人类文明的未来正面临着危险。

”戈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方面的尴尬境地——从中国借钱购买波斯湾的石油,燃烧石油的过程中破坏地球。

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困境:

高昂的油价,过度的排放,脆弱的经济,紧张的国家关系。

戈尔为美国制定的方案是“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国家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

也许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国家,但戈尔“这需要彻底地改变的理念和勇气”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但低碳之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

许多政治家在选票的“诱惑”和“威慑”之下随波逐流,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些政治家并不缺乏敏锐的战略眼光,只是缺乏勇气!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兼顾了“低碳”和“经济”:

中国既需要摆脱对碳基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从现实利益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一篇题为《气候变化:

中国与欧洲能源和气候安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注重发展和采用先进的气候技术,与中国致力于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其地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等待的时间越长,减排的成本就越高。

如果将减排的开始年度从2010年推迟至2020年,全球每年所需的减排量将增加一倍。

中国应当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实现绿色发展,建立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并为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

当然,是否承诺是一回事,怎样承诺、承诺多少又是一回事。

任何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加入全球减排行列,将意味着选择一场公共资源战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黑色战争。

11.根据文意,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能源、环境和安全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B.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就是要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

C.低碳经济同时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D.低碳经济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12.下列说法中对原文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戈尔提出的方案是不适合其它国家的。

B.戈尔提出一个可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困境的方案,即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各国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

C.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仍困境丛生,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

D.政治家们没能承担应有的责任主要是因为目光短浅,片面迎合大众发展经济的要求。

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实现低碳经济,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从而挫伤人们环保的信心。

B.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长时间的等待,换来的代价将更大——减排量增加,国际关系更为紧张。

C.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国内绿色发展,建立一个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是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路。

D.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角度看还是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发展低碳经济都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孟业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

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

行台郎中郭秀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

“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业唯有一马,瘦死。

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

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

“卿邀名人也。

”对曰:

“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今唤食肉,恐致聚敛,有损声名。

”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

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

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

后神武书责韶云: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

”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

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

“贵州人士,唯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

”暹问业曰:

“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兖如此钦叹?

”业答曰:

“唯知自修也。

齐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处,谓曰: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补河间王国郎中令。

清贫自守,未曾有失。

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

业曰:

“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

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自当之。

”后为宪司所劾。

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

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

攀援号哭,悲动行路。

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

武平九年,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卒。

(节选自《北史·孟业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有济乎济:

成功

B.业寻被谮寻:

寻找

C.除业为典签除:

授职

D.诣阙诉冤者非一人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

A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郡人皆泣而随之

B

项王按剑而跽曰

C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岳心鄙其眇小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盂业因马肉一事被长史裴英起秘密告发,于是神武皇帝就写信责备了魏彭城王韶。

B.孟业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凭借自己的办案水平,赢得了清河王岳对他的高度肯定,被提升为河间王国郎中令。

C.由于盂业能够为百姓着想,所以在他被弹劾拘捕后,不少百姓深表同情,更有人替他鸣冤叫屈。

D.孟业为人廉洁谨慎,齐神武帝对他非常信任,长史刘仁之也非常器重他,曾大力把他举荐给崔暹。

第Ⅱ卷(共112分)

四、(28分)

1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自当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

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②杜陵:

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是日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引壶觞以自酌,。

依南窗以寄傲,。

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20分)

秦淮河上寻浆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

想什么呢?

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累下来是不是可以累成一摞诗册了?

想有谁可以告诉秦淮河里究竟是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更多?

想秦淮人家是谁?

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

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

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

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

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盏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觅美人。

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舱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

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

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

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

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溶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

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

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

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

我心想:

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

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业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

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

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

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

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

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

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

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

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20.请概括出作者在不同阶段对秦淮河的不同感受。

(3分)

21.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何作用?

(4分)

22.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7分)

(1)第2段中“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准河可以流出诗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请解释。

(4分)

答:

(2)文章最后说“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分)

答:

23.文章题目为“秦淮河上寻桨声”,从全文看,桨声指代什么?

结合全文,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分)

答:

六、(4分)

24.下面的一则报道在语言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予以修改。

(4分)

深圳南方公司,①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大力推动下,②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③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广聚贤才;④今年招聘毕业生时,⑤将不再垂询其毕业的学校。

他们认为,⑥任何一个一流企业,⑦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⑧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取舍应聘者的话,将很难发展。

(1)与报道中心关系不大或完全无关,应当删去的两处是(只填序号)

(2)有用词不当现象的一处是。

该处的“”应改为“”。

(3)行文不简洁,而且文理不通、意思含混、应作修改的一处是。

该处可改为:

(4)成分残缺、应作修改的一处是。

该处可改为: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试验,主持试验者向接受实验的志愿者展示了几道算术题:

3+4=79+2=118+4=136+6=12

试验者向志愿者说:

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看到的现象报告出来。

结果90%的人都立即报告说“8+4=13”的结果错了。

只有极个别的人报告说4道题的正确率是75%。

根据自己在这则材料中的联想或者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天水一中2009-2010学年度2007级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答题卡

语文

第Ⅱ卷(共112分)

四、(共28分)

1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分)

(2)(4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

(2)

五、(共20分)

20.(3分)

21.(4分)

22.

(1)(4分)

(2)(3分)

23.(6分)

六、(共4分)

24.(4分)

(1)与报道中心关系不大或完全无关,应当删去的两处是(只填序号)

(2)有用词不当现象的一处是。

该处的“”应改为“”。

(3)行文不简洁,而且文理不通、意思含混、应作修改的一处是。

该处可改为:

(4)成分残缺、应作修改的一处是。

该处可改为:

七、25.作文。

(60分)

 

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

(共38分)

1.A B.挑拨离间(jiàn)C.下载(zài) D.自怨自艾(yì)

2.A(B项,“出谋画策”应为“出谋划策”;C项,“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D项,“座落”应为“坐落”。

3.D(A项,本句是倒装句,问号置于句末,前句用逗号;B项,某某说置于所说话的中间,不能用冒号,冒号应改为逗号;C项,引用的句子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外。

4.B(“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抚养”指爱护并教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年轻”用于比较年纪。

“题名”指为纪念而写上姓名;“提名”指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或事物名称。

5.B(①句,“必须”是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带宾语。

②句,“以至”是“到达”的意思,后面接表程度、范围、数量的宾语,多表递进;“以致”的意思是“导致”,前后文则形成因果关系,多表不好的结果。

③句前后之间的关系是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6.C(A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此处贬词褒用。

B项,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项,“左右为难”指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D项,“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7.A(B项,“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搭配不当,去掉“的提高”,或者改“强弱”为“强大”;C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D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8.C (注意时间以及前后文的照应。

9.B (④逃走的败兵⑤尽⑦风尚)

10.D(A项,介词,被/介词,替、给;B项,代词,他的/副词,还是;C.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介词,把。

11.B(不是绝对的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

12.C(A原文为“也许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国家”。

B该方案不能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这是戈尔针对美国的问题提出的方案。

D政治家并不缺少眼光,缺的是勇气。

13.A(低碳经济,兼顾的是低碳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及可持续性,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14.B(寻:

不久)

15.B(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A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