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09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docx

教学案例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用《信息技术(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的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课文引言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引用“人机大战”的材料是对第二节思想的一个继承,揭示出机器的智能其实是由人通过编程赋予的;接着介绍几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体验了自动化(编程实现)信息加工的完整

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也在第一章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节中已初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智能代理技术,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

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或许接触过人工智能,但缺乏系统认识,并且还未意识到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2.能使用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训练”机器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

2.能根据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加工信息中的优势与局限;

2.能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了解实用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体验人工智能技术,思考其实际应用价值。

难点:

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有三种主要形态:

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

学生在了解了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后,再进一步学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其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信息,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

鉴于智能化加工信息的地位,在结合课本内容以体验和思辨的原则下,贴近学生实际,笔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力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第一,对人工智能概念的认识和“人机大战”材料的处理。

人工智能的概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如何很好的理解并体会人工智能是如何工作的,是难点。

课本“人机大战”的材料很经典,但笔者认为所提供的数据对于学生还是抽象,不好理解。

因此,笔者采用一个名叫“爱奇”机器人的小程序来取代。

学生在体验“训练”机器人的同时,也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对讲授智能软件的处理。

首先,在数量上不能太多,课堂时间有限,应有选择地重点讲解其中一两个。

其次,与学生学习生活有联系的,具有代表性。

最后,在智能化加工过程中对信息作前后对比,体现其变化。

所以,笔者采用了手写识别和机器翻译两款智能化加工软件,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通过问题的讨论,从而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三,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数字图书侵权事例的介绍,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从中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第四,视频的运用。

本节课播放了两段视频:

智能机器人倒水和高速高清晰度的图书扫描仪。

一方面利用影像传达一些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技术,另一方面体现教学素材的多样化,并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六、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广播网络教学系统、投影仪、麦克风、演示文稿、视频、互联网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老师播放一段伴奏音乐

【提问】

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假如你听到一首旋律很优美的歌曲,但是不知道是谁唱的,又不知道歌名和歌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呢?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搜索音乐的方法。

【如何进行歌曲识别】

打开网站:

,老师对着麦克风哼唱一首歌的旋律(10秒左右),片刻,该网站就搜索到这首歌的名字。

(注:

如网站出现问题,则播放准备好的视频代替。

【提问】通常是输入歌的名字、歌词或歌手名去搜索歌曲,为什么这个网站可以利用声音搜索呢?

【原理】该网站使用声音识别技术,提取录制声音中的特征,再与网站中的歌曲进行匹配。

(配合声音波形图讲解)

【引入课题】声音识别技术属于人工智能技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学生认真听,并根据平时的经验回答可能的做法。

 

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介绍一个新的搜索音乐方法,让学生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人工智能概念及实质

【说一说】

你平时接触过人工智能吗?

有什么例子?

【人工智能概念】

人造的智能,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教师举例说明人如何将智能赋予给机器人(如下图)。

学生认真听,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对“爱奇”虚拟机器人的介绍,并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将智能赋予给机器人,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实质。

(注:

爱奇人工智能程序(感谢网友“智灵设计师”提供程序))

任务一:

将智能赋予机器人

提示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例子完成任务一。

【小结】刚才大家“训练”的是一个简单的虚拟的智能机器人,而平时我们所说的智能机器人(实体)比它复杂上万倍,但它们的原理基本是类似的。

机器人是根据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独立识别、推理,并作出判断和决策。

【播放一段机器人倒水的视频】

提问学生,视频中机器人的哪个动作与我们平时做的有所不同(如下图)?

是谁造成的?

学生上机完成任务一(题目附在后面)

 

学生仔细观看

在观看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已经发现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是人在设计机器人时忽略而造成的。

学生体验将智能赋予给机器人任务,并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加深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新课学习:

几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想一想,找办法】

1、键盘输入有困难的人,要在计算机输入文字,有哪些方法?

2、如何将一段文字进行中英文互译?

若想将中文译成德语、日语呢?

简单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模式识别:

包括手写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语音识别)

2、机器翻译:

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翻译。

中文翻译软件,在线翻译;

认真听,回答问题

 

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语音识别,其他学生观察

对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对该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任务二:

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教师布置任务二,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在使用手写输入法输入生僻字时,智能技术加工前的信息是什么?

加工后的信息又是什么?

2、你认为机器翻译的优点在哪里?

局限性在什么地方?

例如,“氹你开心”的“氹”字,在信息加工前是笔画和笔画对应的位置,经过智能化加工后,就变成我们需要的文字。

如下图

如果只有笔画而没有笔画对应的位置,就不能识别出这个文字。

如下图

学生上机完成任务二(题目附在后面)

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回答。

学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体验活动,进一步体会其加工信息的机理,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讨论: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

【播放视频-高速和高清晰度的图书扫描仪】

问学生,视频中的技术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

并结合下面提供的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新闻链接:

数字图书馆】

2009年10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称,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获悉,570位权利人17922部作品在XX已被谷歌扫描上网。

谷歌公司将面临中国权利人的侵权指控。

【说一说】

1、的行为合法吗?

2、从事件中看出,是技术本身出了问题吗?

是谁的错?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具体事例,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

归纳总结

1、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人工智能技术的两面性。

3、简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其它应用领域,鼓励学生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学生认真听,回答

巩固知识,鼓励学生作进一步探索。

八、教学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

对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进行及时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九、教学反思

整节课进展得很顺利,在各个环节中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上选取的资源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所以,课堂学习气氛十分轻松、活跃。

现对课堂作简单总结如下:

1.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能参与各环节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及时恰当,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有一位学生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的结果用来“训练”爱奇机器人,使之变成一个能翻译的机器人。

这个要求教师是没有作要求的,而这位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将技术运用在解决问题上,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

所以,在课堂上笔者立刻表扬这位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2.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训练”爱奇机器人,本环节避免了教师直白地介绍有关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机器人的“训练”中。

在此过程中,更能让学生懂得机器人的好坏取决于“训练”的意图好坏这样一个道理,从而明白人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3.本节课的亮点之二是在结尾部分对人工智能技术作辩证的讨论。

学生在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方便和惊喜后,通过对数字图书侵权的例子展开讨论,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人工智能技术有客观的认识。

 

附录:

学生任务

任务一:

将智能赋予机器人

打开“(爱奇)人工智能程序”文件夹,运行程序,按下面要求完成。

要求:

按下面格式输入,看机器人如何回答你的问题。

例1:

1、记住圆圆是熊猫

2、记住熊猫吃竹子

3、圆圆吃竹子吗

4、圆圆不吃竹子吗

5、圆圆吃什么

6、圆圆吃肉吗(问:

机器人会回答这个问题吗?

例2:

1、如果我今天不努力学习那么明天就努力找工作

2、不努力学习

 

任务二:

体验手写识别和机器翻译

手写识别

1、下面表格的生僻字你会读吗?

看如何输入这些文字?

2、尝试使用搜狗手写输入法,输入下面的生僻字。

生僻字

输入生僻字

生僻字的拼音

 

机器翻译

要求:

1、进入在线翻译:

2、将要翻译的文本输入在左边的文本框,并选择文本的语言类别,在右边的文本框选择你要翻译成哪种语言。

3、利用机器翻译,对下列文本进行中、英文互译,将翻译后的文本粘贴在对应的方格上,并与专业的翻译比较,看看翻译效果如何。

需翻译的文本

机器翻译

人工专业翻译

人工智能

计算机博弈

你几岁了

你好

计算机博弈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可以说它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

 

拓展:

尝试将下列中文翻译成其它国家语言。

中文

翻译成德语

翻译成日语

你好

再见

 

作者姓名

林健君

电子信箱

 7@163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邮编

510030

教案名称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手机

适用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时

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