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107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docx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B. 20~40C. 60~70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

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B.多C.小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

(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

属于( A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B )这

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C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

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注意的功能有( ABD)

1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 ABCE)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

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AB)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BCD)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BCDE)

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A.横断研究法B.封闭式研究法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E.群体序列研究法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C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裴斯塔罗齐

2、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A )之间的矛盾。

A、品德水平B、智力水平C、知识水平D、能力水平

3、 小学生来到学校,总是有尊敬、亲近老师的愿望,也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C)。

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可教性

4、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 A )。

A、学习B、操作C、读书D、实习

5、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 A )教学原则。

A、巩固性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启发性

1、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C )。

A、杜威B、赞科夫C、赫尔巴特D、布鲁纳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B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3、中学生是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和强化的时期,其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 )。

A、自我评价B、自我监督C、自我学习D、自我修养

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D )。

A、提高认识B、陶冶情操C、培养习惯D、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5、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A )。

A、年龄特征B、思想水平C、先天素质D、知识水平

1、 在公元前数百年成书,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2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2、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和交往是一种( D )活动和交往。

A、有组织的B、自发性的C、有系统的D、教育性

3、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A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5、 我国古代《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 C )教学原则。

A、巩固性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启发性

1、( A )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A、学习动机B、学习目标C、学习兴趣D、学习方式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D )。

A、 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B )。

A、 成人的榜样 B、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掌握利他的知识 D、掌握利他的技能

4、我国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属于(A)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儿童中心主义

5、儿童课堂上的分心现象属于(  A)抑制。

A、外抑制B、保护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D )

A.注意B.思维C.理想D.能力

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B )

A. 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3、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 D )

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

4、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较好(D )

A.33%B.78%C.100%D.150%

5、小王去年去过长城,至今长城的映像还留在他的脑海中。

这种映像属于(B )

A.知觉B.表象C.想象D.思维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 B )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A、1897B、1879C、1789D、1798

2、有的学生在考场上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的问题,下考场后可能恢复记忆,这种现象叫(A )。

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 C、消退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

3、 “胜不骄,败不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信守原则,抗拒干扰。

”这些都是意志(A )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

4、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 )规律。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5、 早晨或晚上时间充分被利用进行学习,其记忆效果往往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易受( D )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3

1. 以下哪位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选 D)

A 柯姆斯 B 马斯洛C 罗杰斯D 皮亚杰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

方法叫做( 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www.Examda.CoM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放任型和( C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C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B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 )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B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

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B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

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B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

发展的( 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4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C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 A )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C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D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来源:

 D、学记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D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 )。

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D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D )。

A、中庸 B、大学 C、盂子 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B )。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B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C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D )。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子癸丑学制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

5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B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C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7、儿童身心发展的( A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9、心理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危险期主要指(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D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C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 A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B )

6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

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C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C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犁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B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 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1、教学是( D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B )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D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B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B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C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D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C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D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 )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A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

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D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A )

7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C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