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化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278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美元化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元化详解.docx

《美元化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元化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元化详解.docx

美元化详解

  

 

  

美元化-详解

 

  

 

 

 

 

 

 

 

   

 

 

 

 

 

美元化(Dollarization)

·1什么是美元化

·2美元化概念界定

·3美元化的产生背景

·4美元化的特点

·5美元化的内涵及类型

·6美元化的收益主要体现

·7美元化的风险主要包括

·8实行美元化国家的收益和成本

·9美元化的发展

·10美元化的现状[1]

·11美元化的发展趋势

·12参考文献

什么是美元化

  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美元化概念界定

  美元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界定和诠释,但却尚未形成一个权威定义。

广义上讲,美元化提哥暂外国货币对一国主权货币的替代。

  根据对某国主权货币替代程度的不同,美元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货币替代”层次,这个层次的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对外国货币资产的持有,是一种非官方非正式的美元化。

在这个层次,随着美元化的深入,外国货币逐渐取得主权货币“价值储藏”、“交易媒介”甚至“价值尺度”功能,主权国逐渐失去部分铸币税和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

  二是“固定汇率”层次,这个层次美元化的国家通过汇率安排,一般指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或货币局制度,正式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固定下来。

这个层次的美元化是一种官方的非正式的美元化。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化国家不得不建立庞大的外国货币储备。

与“货币替代”层次的美元化相比,这个层次的美元化国家将进一步失掉外国货币储备部分的应得收益,并将基本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是“法偿货币”层次,即外国货币在美元化国家取得法偿货币地位。

这个层次的美元化是一种官方的正式美元化。

如果主权国货币仍然存在,即双法偿货币情况,一般称为半正式的美元化。

如果主权国货币已全部取消,或已成为辅助货币,这种情况一般称为彻底美元化。

彻底美元化的国家将失去全部铸币税,并完全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

上述三个层次只是对一国美元化程度的简单划分,三个层次间并非泾渭分明,而一国美元化的过程由于起点、动因以及国情的不同也会差异很大。

  美元化因外国货币的不同又可分为美元的美元化、欧元的美元化、日元的美元化,等等。

美元化的产生背景

  美元化的来源及兴起和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常流行的汇率制度选择的“中间制度消失论”有关。

该理论是由EichengreenBarry等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鉴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长的资本流动和“不可能的三位一体难题”的凸现,使得金融学家倾向于认为,唯一可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或是具有非常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

在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中间制度都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

其逻辑是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稳定和货币独立,一国要么选择汇率稳定而放弃货币主权,要么放弃汇率稳定而坚持货币独立。

这一理论对现在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挑战。

  迄今为止关于美元化的界定并不清晰,有的将美元化划分为事实上的、过程的和法定的三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解释,美元化既指一国完全放弃本国货币而选用一种稳定的外国货币(多数情况下是美元),又指一国在经济活动中同时使用美元和本国货币。

前者是完全的美元化,而后者则是部分的美元化。

部分美元化不断深入的结果可能导致完全美元化,即美元在一国经济中履行货币的全部职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完全取代本国货币。

美元化的特点

  从美元化的发展历史和不同层次美元化的具体情况看,目前美元化呈现如下特点。

  1.美元化的整体影响依然很大。

  2.三个层次美元化之间发展不平衡。

从对美元化影响的国家、人口、经济总量等的估算和统计看,三个层次间的发展很不均衡,从“货币替代”层次到“固定汇率”层次,’再到“法偿货币”层次,规模越来越小,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印证了三个层次之间存在阶梯性,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分布。

  3.美元化发展呈衰退之势。

从三个层次的发展看,“货币替代”层次的美元化面对欧元、日元等货币的竞争,已有衰退趋势,美元在世界官方储备中占比已从1973年的84.5%降到2004年的65.9%。

在“固定汇率”层次,单一钉住美元的国家,从1975年的52个减少到了2004年的22个。

对“法偿货币”层次而言,目前18个美元化国家和地区中,13个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就已经“美元化”。

剩余国家中,柬埔寨和塔吉克斯坦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化程度不高;萨尔瓦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实行美元化的时间都较短。

美元化在“法偿货币”层次多年来没有大的发展。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化虽然在某些形式上或某个时期有一些发展,但整体呈现衰退之势。

美元化的内涵及类型

  美元化使得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美元大量进行本国的经济活动从而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逐渐取代本国货币。

  从美元化的类型上来看,美元化可分为部分美元化和全部美元化;单边美元化和双边美元化;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及政策美元化。

  部分美元化即非官方美元化(unoficialdollarization).由于一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或本国货币急剧贬值,该国民众或企业对美元的信任超过了本国货币的信任,他们将本国的货币兑换成美元,或保值,或用作交易之媒介。

完全美元化即官方美元化(officialdollarization),政府通过法律的方式规定美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取消本币或按固定的比价让本币和美元平行流通。

此时的美元不仅在一国经济中具备了货币的全部职能而且具有了无限法偿能力,本币完全美元化部分美元化基本上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完全美元化则是由政府主动采取政策而形成。

至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小国或经济体实现了完全美元化,如巴拿马、利比利亚和波多黎各完全美元化叉分为单边美元化和多边美元化;单边美元化(unilateraldollarization)就是完全美元化的国家在不与美国签定任何条约的情况下自行让美元取代本国货币而不寻求美国的支持,如巴卓马双边美元化(bilateraldollarization)即在得到美国赞同的情况下,美元化国家与美国签订专门的条约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与责任从而共同推进完全美元化的实现至今为止,双边美元化还只是处于讨论阶段而没有先例单边美元化无须通过美国政府批准,也不受美国联邦储备局的约束,避免了复杂的谈判,降低了由于亍[率波动而导致的本币与美元兑换的风险。

双方美元化一方面要妥善处理铸币税补偿问题.由于利益所在,就此达成双方都满意的条约的谈判成本肯定很高;另一方面必须要让美国同意该国的商业银行进人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贴现窗口,使得当出现金融危机时美联储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稳以此看来.要实行双边美元化并非易事。

  从内容上来说,美元化又分为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及政策美元化。

事实美元化就是美元在世界各国已经扮演的重要作用;过程美元化即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恬动中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说,其起到的作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不断深人、不断扩展的过程,并且在其过程中主要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政策美元化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让美元取代本币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此类划分与部分美元化和完全美元化的所指事实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一十强调了事件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一个强调了事件发展的过程性。

美元化的收益主要体现

  美元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2)完全美元化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

  3)完全美元化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4)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

美元化的风险主要包括

  美元化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

  2)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实行美元化国家的收益和成本

  完全美元化对于美元化国家会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完全美元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美元化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美元化国家能降低成本,抑制通货膨胀,减少汇率波动等;另一方面,美元化国家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一)收益

  完全美元化的诱惑之一是减少一个国家突然、剧烈的汇率贬值风险,这能减少一个国家由于未实行美元化对外借款而潜在的本币汇率风险溢价,而美元化国家就能使国外投资者信心十足,本国借款人减少溢价损失,国家财政成本支出减少,从而使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1.美元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汇风险

  交易成本主要是指因货币不同而引起的成本,其中包括货币兑换的手续费、因汇率风险的存在而阻碍贸易机会的收益和为规避汇率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所引发的成本等。

由于一国在经济生活中使用了某种强势货币,便利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节省了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

同时,因为本币已经消失或者退居次席,本币风险也能大幅度变小,不存在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可以消除货币风险或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使以本国货币计值的货款与美元计值的货款之间的利率差消失,有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对于那些汇率不稳定和有着货币危机历史的国家,好处最为明显。

而且一国的贸易、金融、与该货币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则汇率风险消除所带来的收益越大,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依旧存在。

  2.美元化能有效减少真实汇率的波动

  通货膨胀率高,汇率波动频繁的国家,美元化能减少汇率的波动。

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如果它们依据贸易权重组合的一篮子货币来管理汇率,那么多边的真实汇率也易产生波动,货币流动形成的套利机会增多,且非美元货币的套利都是通过美元为中介完成的。

这时美元化能减小非美元货币之间的套利空间,对于稳定这些国家的真实汇率也是有效的。

  3.美元化能提高货币的可信性,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

  由于本币脆弱,缺乏可信性,大多新兴市场国家不存在本币计值的中长期信贷市场,当国内经济体需要对长期项目融资时,他们只能选择本币短期借款,然后逐期续借,导致期限不匹配,极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或者外币长期借款,但因只有本币收益,导致资产负债的货币不匹配,又极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整体的脆弱。

而美元化则为长期融资提供了保障。

巴拿马是唯一实现美元化的拉美国家,也是唯一能够提供为期30年固定汇率的国家。

由于美元化减少了国家风险和货币风险,因而它能降低政府的外部借债成本,减小政府抵押。

  4.美元化可有效改善一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增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美元化减少了国家风险和货币风险,因而它会降低政府的外部借债成本,减小政府税收购买力的下降,从而改善美元化国家的政府财政。

尤其在通货膨胀和利率均居高不下的国家,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同时美元化将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迫使政府接受“硬”的预算,杜绝了政府经常处于短期政治利益需要而滥发纸币的现象,从而强化了财政纪律,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成本

  1.损失铸币税

  所谓铸币税(seigniorage),是指铸币成本与其在流通中的币值之差,现通常指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而得到的收入。

铸币税是政府利用其法定货币发行权力而形成的购买力。

铸币税损失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时的存量成本(StockCost)和未来的流量成本(FlowCost)。

即时的存量成本,就是发生在本币向美元转换过程中需要支付的一次性成本;政府需要一定数量的美元来替换流通中的本币,要得到这一数量的美元,则需要存量成本。

未来的流量成本就是美元化以后年复一年的铸币税损失。

  本来,本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来购买真实资产,取得铸币税收入,而在美元化之后,这笔收入则由本国货币当局转移到外国货币当局。

  2.失去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中央银行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作为银行体系的最后贷款人。

如果由于流动性问题,银行不能满足准备金的要求;或发生挤兑现象,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提存,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是从货币当局借款,央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提供流动性,防止危机的出现。

但完全美元化之后,美元化国家不再设有中央银行,也就失去了最后贷款人的保障了。

对于流动性支持,一种选择是美元化国家安排本国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最高贷款限额。

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是美元化国家在美元化之前积累储备,创建稳定基金,其可作为最后贷款人,或者在必要时通过出售国内金融资产来提供流动性支持。

上述办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难,但还是不能像本国中央银行那样能够充当强有力的最后贷款人。

  3.丧失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

  法定美元化是一种特殊的钉住汇率制度,因此必须要和发行国保持一致的利率政策。

利率的调整只能用来应付短期的收支赤字和资本外逃。

另外基础货币的发行要严格与外汇储备量挂钩,货币当局不能通过增发基础货币来扩张国内的信贷。

也就是说美元化使一国完全丧失了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导致该国丧失相当的经济自主性。

美元化也不允许货币当局通过改变汇率的方式来抵抗外部的冲击,政府无法在需要的时候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货币贬值,美元化国家只能接受外国的货币政策,而没有本国主导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而美国政府在制定货币时,不会为照顾美元化国家的经济状况而改变,其注意力仍然只是集中在国内,考虑本国利益。

  4.不对称冲击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美元化国家和货币发行国美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经济周期保持一致,那么美元化就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原本紧密的联系就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所分散,经济周期也有可能出现不一致。

此时,美元化虽然使得货币纪律很严格,却不可避免地和经济增长冲突。

如果美国和美元化国家所处的商业周期不同,外部冲击对两国的影响将是不对称的。

外部冲击对美国和美元化国家影响的对称度越高,美元化的成本越低。

相反,如果美元化国家生产集中的经济层面明显有别于美国,在外部冲击来临时,美元化国家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

因此,除非美元化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封闭的,否则它必然会陷入到稳健的货币纪律和追求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之间的尖锐冲突中。

美元化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讲,美元化应该是伴随着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国承诺以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比价向外国官方兑换黄金,所以美元对他国货币的替代还是带有黄金替代Q)的成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元化。

1971年8月15日,美国正式宣布不再以固定比价向各国官方出售黄金换回美元。

从那刻起,美元化的问题也随之诞生了。

  美元化的发展可谓几起几落。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打破,以及马克、日元等货币的走强,美元化曾一度衰退。

20世纪8O年代,随着美元的坚挺,伴着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居民对美元及美元资产的持有不断增加,“货币替代”层次的美元化得到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10年来,美元化的发展则可谓既有高潮又有挫折。

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主权国家,2000年厄瓜多尔实现彻底美元化是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的,紧随其后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美元化则将这一轮拉美国家美元化改革推到了高潮。

但1997年泰国等亚洲国家相继被迫退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特别是2001年阿根廷美元化的失败,使各国对美元化的弊端有了新的认识。

美元化的现状[1]

  1.“货币替代”层次上的美元化。

这个层次的美元化很难准确计量,我们选择三个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描述:

一是海外持有的美元。

  对此经济学者研究认为流通中40%-_60%的美元被海外持有,而2001年美联储和美国经济分析局官方估计流通中至少50%的美元被海外稳定持有。

以50%的比例估算,到2004年末有3600亿美元被海外持有。

二是美元在外国官方储备中的占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4年末全世界官方储备中美元占65.9%,达1524亿美元。

三是一国外汇存款(FCD,For.eignCurrencyDeposits)与国内广义货币(M2)的比值。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年99个有“国际货币基金安排”(IMFArrangements)国家的统计J,允许国民开设外币存款帐户的国家一共有52个,其中FCD/M2超过30%的国家有18个,平均为45.5%;在20%0%之间的13个,平均为23.4%;在10%-2O%之间的14个,平均为14.8%;而10%以下的7个,平均为5.6%。

  2.“固定汇率”层次上的美元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分类,目前事实上选择以固定汇率制度钉住美元的国家一共有22个,选择以货币局制度钉住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2个,这24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的人口和GDP分别占全世界的24.55%和6.23%(详见表1和表3)。

  表1“固定汇率”层次上的美元化国家和地区

汇率制度

国家

2000年人口总量(百万)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亿美元)

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阿鲁巴岛

0.10

1.9

巴林

0.67

8.0

巴巴多斯

0.27

2.6

伯里兹

0.25

O.8

中国

1300.00

1100.0

几内亚

7.40

3.1

伊拉克

23.30

57.0

约旦

4.90

8.4

科威特

2.20

37.0

黎巴嫩

4.30

16.6

马来西亚

23.30

9O.3

马尔代夫

0.27

0.6

荷属安的列斯

O.22

2.3

阿曼

2.40

19.9

卡特尔

O.58

17.8

沙特

20.70

188.4

叙利亚

16.20

18.0

特立尼达

1.30

8.2

土库曼

4.60

2.9

乌克兰

49.50

31.3

阿联酋

3.20

70.3

委内瑞拉

24.30

l17.1

合计

1489.96

1802.5

钉住美元的货币局制席

中国香港

6.7

165.4

吉布提

0.67

0.6

合计

7.37

166.0

总计

1497.33

1968.5

  表3美元化对比情况

项目

2000年人口总量(百万)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亿美元)

美国

数量

282.2

9800

在全世界的占比

4.63%

31.O1%

美元化国家

“固定汇率”层次

与美国相比

530.59%

20.O9%

在全世界的占比

24.55%

6.23%

“法偿货币”层次

与美国相比

22.47%

O.76%

在全世界的占比

1.04%

O.24%

两个层次合计

与美国相比

553.06%

20.84%

在全世界的占比

25.59%

6.46%

  表2“法偿货币”层次上的美元化国家

类别

国家

年人口总量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

使用的货币

起始年份

(百万)

(10亿美元)

半正式美元化

巴哈马群岛

0.31

4.9

巴哈马元,美元

1966

柬埔寨

12.7

3.6

柬埔寨瑞尔,美元

1980

海地

8

4.O

海地古德,美元

未考证

利比里亚

3.1

O.5

利比里亚元,美元

1944

塔吉克斯坦

6.2

1.O

塔吉克卢布,允许使用的它国货币

1994

萨尔瓦多

6.2

l3.1

美元,科朗

2001

危地马拉

11.4

19.3

克札,美元

2001

合计

47.91

46.40

彻底美元化

马绍尔群岛

0.O6

O.1

美元

1944

密克罗尼西亚

0.12

O.2

美元

1944

帕劳群岛

0.O2

O.1

美元

1944

巴拿马

2.9

l1.6

美元巴拿马硬币

1904

厄瓜多尔

12.4

15.9

美元

2O00

合计

15.5

27.9

总计

63.41

74.3

  3.“法偿货币”层次上的美元化。

根据统计,目前半正式美元化的国家一共有7个,实行彻底美元化的国家一共有5个,而这12个国家20OO年的人口和GDP分别占全世界的1.04%和0.24%(详见表2和表3)。

此外还有东萨摩亚、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特克斯和凯科斯、处女群岛等自治地区也都实行了彻底美元化。

美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美国的态度和世界经济格局未来的发展看,短期内美元化仍有市场,但难有突破。

长期看,美元化必将衰落。

  

(一)短期看美元化仍有发展动力

  1.“货币替代”层次的美元化发展迅速。

  美元作为国际间最通行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认知度。

此外,美元币值稳定,具有良好的保值性,以拉美国家为例,1970-199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CPI),阿根廷为158%,巴西为143%,智利为51%,秘鲁为108%,墨西哥为34%,而美国仅为5%{4J。

因此,美元与其他货币相比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所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各国不得不相继放松金融管制后,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替代往往是非常迅速的。

以俄罗斯为例,1989-1996年,该国美元净流人为438亿美元,是其流通货币的246%,是外汇存款的382%。

  2.“固定汇率”层次的美元化诱惑很大。

美元化国家通过钉住美元,保持本币一定程度的低估,可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汇率钉住美元还可以引进严格的财经纪律和较低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在“法偿货币”层次,美元化被认为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深化金融市场,提高经济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对外交流,很多发展中的小国将美元化视为走出贫困和危机的通途。

而长期实行美元化国家和地区较好的经济表现也在某种意义上佐证了这些美元化收益。

  总体上讲,美元化具有自加速的特性。

在“货币替代”层次,由于美元的比较优势,美元化会随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而不断深化。

而“货币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主权国为维持主权货币的地位,提高对主权货币的信心,必然会积极地维持本币对美元的一个稳定汇价,这样很容易走到“固定汇率”层次。

选择“固定汇率”的美元化国家,如果走上一条持续贸易顺差的发展之路,随着美元储备的不断膨胀,加之经济特征向美国的趋同和经济上的越加依赖,货币局制度就成为发展的可能,而从货币局制度到完全的美元化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所以,美元化发展是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内在推动力的。

当然,美元化各层次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条件关系。

但从各国纷纷放松外汇管制、香港由浮动汇率制度改为货币局制度、拉美诸国从金融自由化到彻底美元化的过程看,对美元化的选择往往既是经济上利弊权衡的决策,又是美元化自加速特性推动下的无奈之举。

  

(二)从美国自身利害分析,单边美元化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

  1.单边美元化给美国带来巨大收益。

首先,美元化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其次,巨大的“现金”收入是美元化给美国带来的现实利益。

  一是可观的铸币税收入。

以流通中50%的美元被海外持有来估算,到2004年美国累计铸币税收入为3600亿美元,当年收入为297亿美元。

  二是低成本筹资的潜在收益。

外国政府和居民持有的美元大部分又流回美国,充足的资金供给使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