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495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docx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

08年12月高峪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材料

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问题

A学生方面

1、对写作存在着“怕、愁、厌”的心理。

(1)基础知识不扎实,文章是由字、词、句这些语文的基本单位组成的。

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感人、不生动,常常是用词不当、句子不通、表达不清、不会修饰等原因,其根源在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2)写作素材贫乏,文章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材料永远是文章的根基。

写作文时,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即使说了,也往往是三言两语,非常空洞。

其根源并不是他们身边没有事情发生,而在于他们缺少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不会搜集、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在同一环境中,面对相同的对象,有些人善于观察,并常有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没啥写的

2作文内容虚假、空洞,千篇一律,新意不够,缺乏童真。

有的抄袭作文选,有的拼凑、胡编乱造,甚至有人用作文软件拼凑作文。

上次迎奥运作文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B教师方面

1、作文教学过于随便,自由发挥太多。

(1)对作文教学认识不够,作文课没有教学设计,作文题目随便设置,训练没有针对性。

2、作文评改过于简单,没有眉批、旁批、尾批过于简单

(1)最简单的批改是在学生作文的最后写个“阅”字,万事大吉。

(2)较简单的是随便给学生写些不痛不痒,几乎无指导价值的官话——你写的真棒!

本文结构严谨、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中心突出,望下次继续努力…….

二、原因分析

现实原因:

1为作文而作文,写作时缺少真情。

2作文的内容及形式既呆板且程式化3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写什么,怎么写都由老师决定。

4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些作文课仅成了写作的技巧课。

      历史原因:

从先秦至清代,我国古代的写作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化,一开始的文章重实用,所以散文比较发达,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诸子百家。

到秦汉后,书面语渐渐发展为文言,与口语开始分化;唐宋后,在作文上开始提倡八股文,八股文到后来变得越来越僵化,完全脱离了日常的生活。

三、对策——让作文走进生活

(一)理论依据:

1、叶圣陶论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教会他们用笔说话,要诚实,要使作文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叶老说:

“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

”“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

”“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老很直接地告诉我们: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正确顺畅地表情达意、叙事说理。

叶老反复强调学生作文要“理真、情切、意达”、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叶老在《作文论》中还说:

“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写的。

”既然这原料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

叶老指出,“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总归说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对生活的阐释是: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

”他认为: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日本生活作文的启示

作文示例一:

关于外来语的调查作文

外来语的泛滥(提纲)

一、星期日早上看报,发现了50多个外来语,都记下来了。

二、一半以上的外来语出现在夹在报纸里的广告上。

1、服装广告上的外来语;

2、食品广告上的外来语。

(意思都不太懂)

三、走在街上注意到的事。

四、感受:

外来语用得太滥了。

五、思考:

适当使用外来语应注意的问题。

作文示例二

“下一代人谁来干农业?

——以社会采访为起点的研究性写作活动

采访活动的前期准备

1、向学生说明“倾听”的重要性

2、组织小组,进行共同作业

3、决定采访对象

采访时的注意事项与记录

1、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2、采访笔记

完成作品与展开表达交流

1、归纳谈话内容2、进行作品编辑

3、发表与互相评论

作文示例三自我成长史的作文

编集“毕业文集”

1、收集到现在为止的作品。

2、选择一下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

3、写新的文章。

4、编目录

5、写“前言”、“后记”

6、排好顺序,制作成书

7、制作封面

4、新课标论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也强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生活作文的基本策略是:

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1、从“关注作文教法”转到“关注儿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 从关注作文教法向关注儿童生活的转变是作文教学的方法问题,更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更新问题。

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语文教师要始终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学生已有的习作基础及实际的表达能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知晓学生有哪些熟悉的人、事、景、物可写,才会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才会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激情,才能拓宽思路。

2、要强调学生的积累

怎样积累?

途径有两条:

主要是观察和阅读。

观察生活,丰富积累。

积极引导学生观察: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等。

在观察中因为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习作才能体现出丰富的个性。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获得丰富的文化积累。

这里所说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本所选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选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人类的优秀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语言。

在领会表达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数量。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

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强调: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至少应在课本的4.5倍以上。

3、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课程资源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教师不仅是作文教学资源的实施者,还是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

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习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这为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

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

习作素材既在课内,也在课外;既在学校,也在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中。

这一切需要教师的慧眼发现,及时捕捉。

4、淡化文体,增加自主空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

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为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为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生活作文可以优化这个循环,从而造就生活与作文的双向目标的达成,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A淡化文体

淡化文体,即所谓“我手写我心”。

新课标在小学生习作文体上没有像以往那样十分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在高年级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书信等”。

其目的在于通过淡化文体意识,减少学生写作心理压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提供更为广阔的训练空间。

这既包括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也应包括一些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初步训练。

2倡导日记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有所感的人、事、物、理,只要是自己觉得新鲜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

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素材,越写越熟。

我们要打破生活、日记、作文三者间相对孤立的格局,实现“生活-作文(日记)-生活”的良性循环。

四、习作指导课的一些基本范式

(一)低年级习作教学

第一学锻称为写话,目的是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点燃学生学作的热情,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做到“我手写我口”

1、句子化妆师: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使它变得更生动。

2、词语串串烧:

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写成一个句子,培养连贯性和想象力。

3、句子贴补丁:

设计半个句子,或前或后,让学生填。

4、句子调味盒:

形容词训练

5、大句小句手拉手:

排列句子顺序

6、看图写话: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7、生活天天秀:

坚持写日记-道德的长跑。

日知录、趣事集、读后感……

总之,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给孩子们足够的交流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聊一聊,无拘无束的写一写。

当学生把写话当成是一种需要时,其写话水平就会与日俱增了。

(二)中高年级习作

1、游戏作文模式:

游戏内容广泛,师生合编或独创均可,教师在作文课前用十分钟时间有选择性的引导学生做一些游戏,游戏结束,教师可先让学生口头描述这场游戏,然后用文字来描写这场游戏,作文前教师对本次作文应略加指导和要求。

游戏作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感受深,而且学生普遍会感觉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游戏作文的核心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一举击破以往很多小学生“无话可说,闭门造车,无从下笔,内容空洞”的僵局,亦可解除很多老师只给小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就命令小学生写作文造成的尴尬局面。

2、故事作文模式:

师生在作文课上有选择性的讲述一个故事,然后让小学生来写这个故事,故事允许学生加以发挥和改编。

故事作文模式,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代故事,层出不穷。

让学生看故事,讲故事,听故事,谈故事,写故事,评故事,学生会在民间故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受到启发和教育;现代故事可让学生针砭时弊,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至于说在作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能收到很好的综合效益。

3、实验作文模式:

作文课上,教师有选择性地做一些物理化学实验,然后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和感受写出来。

实验作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懂得一些科学知识和道理,同时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用词准确的能力。

4、小品作文模式:

师生共同创编一个小品在作文课上表演,表演结束,学生现场作文。

小品作文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写作欲望强,学生一般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数百字的质量较高的作文。

小品作文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在作文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5、实践作文模式:

课外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亦可多名学生合作完成,然后将这件事情写成一篇作文。

我们这里指的实践是指适合于小学生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独立做家务、买菜、发信等。

小学生一旦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会感觉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作文开始训练的时候,小学生往往容易写成“流水帐”,因此开始训练这类作文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将过程中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写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6、观察作文模式:

观察作文的范围太广,对象太多,因此我们建议先将观察范围缩小,定格到一些小学生常见的花鸟虫鱼,如《花的联想》、《捉蚂蚁》、《养金鱼》、《棉花漫游》、《稻谷发芽》、《馒头的自述》等。

待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到一定高度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写社会。

7、说话作文模式:

以谈话、对话或辩论的形式给学生的作文创造氛围和环境。

活动结束后学生立即投入写作。

辩论《做男生好还是女生好》,经过辩论,论据更充分,可写的内容更多。

写出的作文效果很好

8、先作后导模式

出示习作题目或范围→自主审题,尝试习作→交流互动,切磋技艺→二次习作,再创表达→对照品味,展示赏析

9、信息加工式

课前收集信息资料→课始交流信息资料→课中处理信息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再阅读有关信息,形成思路进行自由习作、赏评修改)→课后展示信息资料。

10、网络作文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上布置、学生网上写作、网上批改等环节进行作文教学。

在发达地区比较流行。

学生在网上自由写作,畅所欲言,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有些学生在网上写出了很高水平的博客。

常见的模式还有联想作文模式、话题作文模式、情景作文模式……总之,所有的模式都要遵循“学生文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原则。

五、关于作文修改

作文修改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事了,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既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好多教师的青睐。

A学生批改作文原则: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每次习作,教师如能经常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

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祆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益臻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

(二)、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示范,统一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

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

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

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B学生修改作文的几种形式:

(一)自改。

1、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

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

在讲读课文中我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凡卡》“在定第一个字以前……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通过凡卡的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他学徒生活的悲惨。

我有意识地把其中枝节删掉,换成“在写第一个字之前,他看了看四周”。

请学生做比较。

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2、反复朗读,多次修改。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

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

1、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

2、圈(圈出错别字)、点(点出出彩的词语)、勾(勾掉多余的词语)、划(划出优美的句子)、换(换上合适的词语)

3、练习写旁批、尾批。

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

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

放手让学生改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三)典型作文,集体修改。

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

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C改变陈旧的写作评价,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写作评价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评语形式的……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除了课内外作文,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发展情况。

这里有一些青岛实验小学老师们保存的图片。

出版个人文集、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选”,“学校优秀作文选”,让学生的作文公开发表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更多的激励和鼓舞。

 

附:

09年3月召开全县作文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时间:

地点:

内容:

1、上午听实验小学作文公开课,2、下午进行作文展评,听作文讲座

会议筹备要求:

1、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做成文集。

(封皮、纸张、版式……)

2、班级优秀作文选

3、同步作文,样品布置任务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要求:

A、做成电子版,A4纸型,版面设计力求美观;

4、每人准备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少于4篇,用来编辑全乡优秀作文选。

要求,做成电子版,用word打印。

写好教师评语。

3、4两项任务必在放假前发送到电子邮箱:

xiaoquan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