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66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docx

中考复习化学综合练习练习含两套

专题一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选择题:

1.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A.氨分子的体积变大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

2.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封保存D.轮胎充气过多发生爆炸

3.下列事实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A.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B.1L酒精和1L水混合均匀后体积小于2L

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D.在加压的条件下,能把6000L的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

C.氧气可供人呼吸,CO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5.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敞口放置的浓盐酸逐渐変稀————分子在不断运动

C.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计中水银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6.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质量增大B.个数增多C.间隔增大D.体积增大

7.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二.填空题:

1.利用分子的有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⑴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氧气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CO2使燃着木条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湿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夏天向自行车车胎内打气不能打得太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微粒观点解释:

1.⑴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⑵相同体积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

 

2.⑴用微粒观点解释自然界降雨的变化过程

 

⑵夏天空气比冬天空气潮湿的原因

 

3.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将密封有乙醇(酒精)的透明塑料袋放入85℃以上的热水里,看到塑料袋逐渐鼓起,最后液体乙醇消失,塑料袋内看不到任何物质(注:

乙醇的沸点为78℃)

 

⑵酒中含有乙醇(C2H5OH),过量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

人过量饮酒会麻醉神经而神志不清,乙醇在体内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后,人才能重新清醒过来。

 

4.⑴酒精是纯净物而酒是混合物

 

⑵一小块碘置于酒精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趋于一致

 

5.炎热的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表面会冒“白气”

 

6.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鼓起变大,最后比实验前还瘪,用微粒观点解释小气球变化原因。

 

7.近日新闻报道,一个9岁的小男孩吃完海苔片,将包装袋中生石灰放入保温瓶中,加入一些水,盖紧瓶塞,结果保温瓶发生爆炸,炸伤了男孩的眼睛。

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保温瓶爆炸的原因。

 

8.⑴向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或投入一小块干冰,石灰水都会变浑浊。

 

⑵取一小块干冰放入一个真空塑料袋中,迅速扎紧塑料袋,塑料袋很快会鼓起来。

 

9.在实验室里常将固体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从微粒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10.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

                 

 

11.一个乒乓球不慎被压瘪,但没有裂痕,请用两种方法使其恢复原状,并说明微观原理。

 

12.家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等物质)往往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如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H).请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⑴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⑵液化石油气泄漏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

 

⑶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为例,化学式为C3H8)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专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C4.A5.D6.C7.A

二.填空:

1.⑴分子很小⑵总是不断运动的⑶分子间有间隔⑷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⑴过氧化氢分子⑵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⑶分子间隔变小⑷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⑸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

三.用微粒观点解释:

1.⑴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水蒸发过程中,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⑵分子间有间隔,质量一定时,液态水和气态水分子数目相同,但分子间间隔不同,所以体积不同。

2.⑴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变小,聚成水滴⑵分子不断运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夏天温度高,地面上(江、河、湖、海)水分子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很多,使空气变得潮湿;冬天温度低,水分子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很少,空气显得干燥。

3.⑴分子间有间隔,乙醇汽化后分子间隔变大,而使体积变大,塑料袋逐渐鼓起,由于乙醇分子很小,所以乙醇汽化后肉眼看不到乙醇分子⑵乙醇分子分解成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这些原子重新构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⑴酒精是一种分子构成的,酒是由酒精,水等多种分子构成。

⑵分子不断运动,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中。

5.空气中的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从冰箱拿出的冰棍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水分子间间隔变小,由气态水变成液态水。

6.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变大,鼓起;红磷燃烧结束后,锥形瓶内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体体积收缩,压强变小,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体分子数目减少,所以气球比试验前还瘪。

7.保温瓶内的空气由多种分子构成,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当把生石灰放入暖水瓶中,倒入一些水,盖紧瓶塞,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空气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压强变大,超过保温瓶所承受能力而爆炸。

8.⑴二氧化碳气体和干冰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⑵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当把一小块干冰放入一个真空塑料袋中,迅速扎紧塑料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迅速变大,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远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所以相等数目的二氧化碳分子由固态变气态,体积远大于干冰的体积,使

塑料袋很快鼓起来。

9.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分子的间隔中,发生反应的分子或离子在不断运动,直接接触的机会增多,因此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

10.构成空气中的各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隔的,手握容器外壁,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会观察到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

11.用热水烫;放在真空环境中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12.⑴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⑵分子不断运动,泄漏时乙硫醇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⑶点燃时,丙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水分子。

 

专题二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Ca:

40C;12O:

16N:

14H:

1K:

39Mn:

55Zn:

65Na:

23Cl:

35.5Al:

27

碳酸氢铵和尿素是常用的氮肥,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尿素化学式为CO(NH2)2

⑴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⑵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人要到商店买100kg碳酸氢铵,给庄稼施肥,但商场没有碳酸氢铵,他想用尿素代替,他需要购买多少千克尿素(精确到0.1kg)

 

 

2.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尿素[CO(NH2)2]发生如下反应制取:

一定条件

6CO(NH2)2C3H6N6+6X+3CO2

推断并计算:

⑴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⑵制取12.6g三聚氰胺,最少需要尿素的质量。

⑶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⑷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为16%,16g三聚氰胺与多少克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

 

3.肥田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合格肥田粉中含氮量≥20.0%。

为检测某肥田粉的含氮量,称取27.5g样品与足

量氢氧化钠混合加热(其他成分不含氮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NaOH

Na2SO4+2NH3

+2H2O产生的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增重6.8g。

⑴计算27.5g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

⑵计算该肥田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并判断其是否合格。

 

4某活动小组要测定一工业用的高锰酸钾的纯度。

取10g高锰酸钾样品,然后加热使其分解(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锰元素)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9.04g。

计算:

⑴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⑵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5.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样品中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含钙元素),小红取14.4g该石灰石样品,经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0g,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求:

⑴分解的碳酸钙质量。

⑵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6.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15.9g,将它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为1.2g.

计算:

⑴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

⑵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7.20g铜锌合金粉末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

求:

⑴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⑵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8.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本身不发生化学反应,现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收集到0.4g氢气时,停止通电。

计算:

⑴被电解水的质量。

⑵电解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9.某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其含钙量,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好的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记录数据如下(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盐酸反应)

反应前烧杯+稀盐酸的总质量

10g钙片的总质量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85g

8g

89.7g

计算:

⑴10片钙片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⑵10片钙片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

⑶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的质量。

 

10.家庭使用的面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假设不含有其它杂质)。

为测定该面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取样品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收集到3.52g气体。

计算:

⑴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

⑵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11.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现有一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双氧水,瓶上标签提供了如下信息:

过氧化氢的浓度为30%

内装溶液质量1000g

实验测定,其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仅为10%。

⑴若用这瓶双氧水来配制.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的医用双氧水1500g,需用这种双氧水的质量是多少?

⑵计算这瓶双氧水中已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2.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至完全反应,生成10g碳酸钙沉淀。

⑴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⑵已知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7.6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专题二参考答案:

1.⑴79⑵3:

4:

7:

1⑶38.0kg

2.⑴NH3⑵36g⑶66.7%⑷66.7g

3.⑴26.4g⑵20.4%合格

4.⑴94.8%⑵36.5%

5.⑴10g⑵83.3%

6.⑴10.8g⑵20%

7.⑴67.5%⑵19.6%

8.⑴3.6g⑵8.6%

9.⑴3.3g⑵7.5g⑶0.3g

10.⑴84.8%⑵42.8%

11.⑴450g⑵210g

12.⑴10.6g⑵4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