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422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docx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试题部分]

一、名字解释

1、身体素质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3、超负荷4、等张练习

5、等长练习6、等动练习7、离心练习8、超等长练习

9、反应速度10、动作速度11、位移速度12、耐力

13、有氧耐力14、持续训练法15、间歇训练法16、无氧耐力

17、缺氧训练18、灵敏素质19、柔韧素质

 

二、单项选择

1、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的发展。

()

A.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

 

2、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

A.肌糖原物质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肌红蛋白

 

3、利用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训练,肌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

A.恒定的   B.不恒定的   C.相适应的   D.变化不大

 

4、要使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不消退,训练的频率至少应。

()

A.每周训练一次 B.每周训练二次 

C.每周训练三次 D.每周训练四次

5、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

()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6、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时间是。

()

A.10s以内    B.10-20s    C.20-30s    D.30s-1min

 

7、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起动的时间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8、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9、跑速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10、下列发展速度素质的错误训练方法是。

()

A.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B.30-60m反复疾跑 

C.6-10RM力量训练       D.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11、优秀耐力运动员腿部肌纤维的百分组成最多的是。

()

   A.白肌纤维   B.红肌纤维   C.快肌纤维   D.慢肌纤维

 

12、评定有氧耐力最重要的生理指标是。

()

A.最大吸氧量   B.无氧阈   C.心输出量   D.心率

 

13、评定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是。

()

A.最大吸氧量 B.无氧阈 C.心输出量 D.心率

 

14、从能量供应的方式耐力可分为。

()

A.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B.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C.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     D.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

 

15、依据专项特点,耐力可分为 。

()

A.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B.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C.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     D.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

 

16、从参加工作所动员的肌群数量来区分,耐力可分为 。

()

A.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B.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C.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      D.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

 

17、量训练使肌肉增粗属于。

()

A.肌原纤维型功能肥大    B.肌浆型功能肥大

C.肌纤维数量增多        D.快肌纤维增粗

 

18、速度训练使肌肉增粗主要表现在。

()

A.肌原纤维型功能肥大     B.肌浆型功能肥大

C.肌纤维数量增多         D.快肌纤维增粗

19、耐力训练使肌肉增粗属于。

()

A.肌原纤维型功能肥大     B.肌浆型功能肥大

C.肌纤维数量增多         D.快肌纤维增粗

20、发展肩、胸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21、发展背肌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22、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23、发展小腿肌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24、反应速度主要依靠。

()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乳酸能系统供能

C.有氧氧化供能       D.无氧系统供能

 

25、动作速度主要依靠 。

()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乳酸能系统供能

C.有氧氧化供能       D.无氧系统供能

 

26、速度耐力主要依靠。

()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乳酸能系统供能

C.有氧氧化供能        D.无氧系统供能

 

27、一般耐力主要依靠。

()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乳酸能系统供能

C.有氧氧化供能        D.无氧系统供能

 

28、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29、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的最佳负荷是 。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30、适合400M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31、适合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三、填空题

1、身体素质通常由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组成。

2、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类。

3、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原则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4、力量是指______ 或 ______ 时对抗阻力的能力。

5、等张力量练习是肌肉______ 与______ 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

6、等张练习是肌肉以______ 进行的抗阻力练习。

7、等长练习是肌肉以______ 进行的抗阻力练习。

8、等长练习的生理效应是能有效的发展肌肉______ 和______ 。

9、肌肉产生______ 的力量练习称为离心练习。

10、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______ 通过______ 所需要的时间。

11、跑步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______ 和______ 两个因素。

12、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______ 或用______ 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13、耐力素质按运动时的外部表现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4、耐力素质按参加运动时能量供应的特点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5、耐力素质按运动的性质划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6、优秀耐力运动员腿部肌纤维的百分组成最多的是______ 。

17、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包括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无氧耐力的水平主要取决于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9、肌肉无氧酵解的能力主要取决于______ 和______ 。

20、机体缓冲乳酸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______ 和______ 。

21、体操运动员的灵敏主要表现为对______ 和______ 。

 

四、判断题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小。

()

2、量训练后肌力增长同时肌肉的生理横断面也增大。

()

3、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肌纤维增多的结果。

()

4、力量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其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

5、力量素质是许多项目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基础。

()

6、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

7、力量素质是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重要因素。

()

8、只有采用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的练习,才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

9、小重量而次数多的练习,可以发展慢肌纤维。

()

10、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肌肉耐力和增大肌肉体积。

()

11、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

()

12、肌肉力量增长愈快,而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愈慢。

()

13、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是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

()

14、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的提高肌肉力量。

()

15、中等负荷强度重复次数较多的练习能更有效的增大肌肉体积。

()

16、肌肉先向心收缩,然后迅速的转向离心收缩,称为超等长练习。

()

17、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

()

18、凡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

19、肌组织兴奋性高时,只要用较低的刺激强度和较短的作用时间就可以引起肌组织兴奋。

()

20、在完成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

()

21、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及其协调关系。

()

22、通过速度训练,肌肉中CP的贮备量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

23、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

()

24、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与有氧耐力的能力大小无关。

()

25、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有氧耐力。

()

26、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

27、持续训练法是提高有氧耐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

28、用有氧阈强度进行训练,主要是提高心肺功能,而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主要是提高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

29、训练主要用于提高以糖代谢为主的有氧能力,而对于提高脂代谢水平没有显著的意义。

()

30、训练法主要是发展无氧耐力。

()

31、在同一强度运动中,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愈低,其有氧耐力就愈差。

()

32、高原训练时机体要承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

()

33、长时间缺氧情况下,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

()

34、优秀赛跑运动员腿肌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化酶活性,短跑者最低,长跑者最高。

()

35、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能提高碳酸氢酶的活性。

()

36、体操运动员在体操器械上十分敏捷,在球场上也必然十分灵敏。

()

37、灵敏素质与年龄、性别、体重和疲劳等因素有关。

()

 

五、简述

1、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试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六、论述

1、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3、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第十四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参考答案部分]

 一、名字解释

1、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2、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生理横断面面积。

3、负荷是指负荷接近本人平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或超过以往已适应的负荷。

4、等张练习是肌肉以等张收缩形式进行的抗阻力练习。

5、等长练习是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进行的抗阻力练习。

6、等动练习是借助于专门的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

7、肌肉产生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力量练习称为离心练习。

8、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

9、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10、动作速度是室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

11、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最短时间。

12、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

13、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14、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的进行练习的方法。

15、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16、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17、是指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是指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是指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18、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9、柔韧素质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A 2、B 3、C 4、B 5、D 6、A 7、A 8、C 9、B 10、D11、D 12、A 13、B  14、A  15、B  16、D 17、A 18、D19、B  20、A  21、B  22、C  23、D 

24、A  25、A  26、B  27、C 28、D 29、C 30、B  31、A

 

三、填空题

1、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

2、快肌;慢肌

3、超负荷原则;渐增阻力原则;专门性原则;合理练习顺序原则;系统性原则

4、肌肉紧张;收缩

5、收缩;舒张

6、等张收缩形式

7、等长收缩形式

8、绝对力量;静力耐力

9、离心收缩

10、兴奋;反射弧

11、步长;步频

12、快速运动的能力;最短时间

13、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耐力

14、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15、一般耐力;专项耐力

16、慢肌纤维

17、肺功能;骨骼肌特点;神经调节能力;能量供应特点

18、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脑细胞对血液pH变化的耐受力

19、肌糖原的含量;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20、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碳酸氢酶的活性

21、身体姿势的控制;转换动作的能力

 

四、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对10、错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对18、对  19、对  20、对  21、对  22、对  23、错  24、错 25、对26、错   27、对   28、对  29、对  30、对  31、错   32、对33、对34、错   35、对   36、错   37、对

 

五、简答

1、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

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有:

(一)骨骼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横断面面积。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愈大。

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的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力量训练除使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外,还伴随着其他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网增多和脂肪减少等。

  2、肌肉生化成分的适应变化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肌肉肥大还可以引起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肉的贮氧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糖原、磷酸肌酸的含量,提高腺苷三磷酸酶、果糖磷酸激酶的活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充足的能源,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3、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

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

实验证明,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2、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的位移速度。

(一)反应速度

1、反应时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

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

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愈复杂,历经的突出愈多,反应时愈长。

2、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兴奋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3、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也加快。

(二)动作速度

1、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组成及其面积 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结构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愈高,且快肌纤维愈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

2、肉力量 肌力愈大,愈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

3、组织的兴奋性肌组织兴奋性高时,表示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就愈快。

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密切相关。

(三)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及其协调关系,步长主要取决于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而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及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

此外,速度性练习时间短,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

CP含量较多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

 

六、论述

1.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在长时间缺氧情况下,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

因此,无氧耐力的水平,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变化的耐受力。

         

(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2)缓冲乳酸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造成影响。

但由于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变化。

机体缓冲乳酸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可以提高碳酸酐酶的活性。

(3)脑细胞对血液pH变化的耐受力 尽管机体的缓冲物质能中和一部分进入血液的乳酸,但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量大,血液的pH还会向酸性方向发展,加上因氧供不足而导致代谢产物的堆积,都将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促进疲劳的发展。

因此,脑细胞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得到提高。

 

2、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氧供充足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重要因素。

而运动中氧的供应受多种因素制约。

(1)心肺功能 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吸进肺,并通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

因此,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

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在系统训练的影响下,使心脏的形态与机能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内腔扩张,心容积增大,安静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其表明心脏的泵血机能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以适应长时间持续运动的需要。

(2)骨骼肌特点 当毛细血管血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

有氧耐力的好坏不仅与心肺功能或氧运输系统有关,而且与氧的利用能力有关。

心输出量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本身的特点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

(3)神经调节能力 长期进行耐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

由于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 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其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

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和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

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从而节省糖原的利用。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有:

(1)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重要的生理基础。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的快,才能使机体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的作出判断和反应,并及时调整或修正动作。

(2)感觉器的机能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感觉机能,表现为动作准确,变换迅速,并且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准确的定时定向能力,这就要求各种感觉器具有极其高度的敏感性。

因此,灵敏素质的发展与各种分析器机能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3)掌握的运动技能及其他身体素质的水平 灵敏素质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

掌握的运动技能数量愈多而且愈熟练,大脑皮质有关中枢间暂时联系的接通就愈迅速和准确,灵敏素质才能愈充分的体现出来。

灵敏素质必须有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性,才能真正的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作出准确的反应。

此外,灵敏素质还受年龄、性别、体重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