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34959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浪)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内容.doc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主题:

教师教学技能

培训时间:

2015年3月23日

培训地点:

道德讲堂室

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

培训教师:

刘浪

培训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老师在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前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实践证明: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一、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

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入的功能主要在于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引到教学中来,具体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动机

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在满足内心对知识渴求的同时,又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比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好得多。

2、集中注意,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学习的过程,是打开心灵门户的过程,门开得越大,尝到的东西就越多。

如果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

另外,在上课之初,大多数学生的状态还停留在课前的闲散自由里,也有些学生还陶醉在课间游戏里。

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为学生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课堂的关键部分,那么必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建立知识链接

导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对那些难于理解的、相对孤立的内容,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则显得费解,但是在经由情境化或者直观化的导入后,便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感觉、经验或问题,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4、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学习思维

通过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明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自觉地以教学目的为方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维。

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与反省,进一步学会学习。

二、导入的类型

不同的课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同一课型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学生的研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导入方式。

1、复习导入

这种导入法是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特点,运用人类独有的联想能力引出新的内容,达到推陈出新目的。

运用衔接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组织,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地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2、悬念导入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设置悬念导入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

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

因此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给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的过程中来。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

3、情景导入

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在人的五官当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人类9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的。

因此,在课堂,我们就应利用那些能够吸引学生的图片、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用活动或表演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够使听者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

(4)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

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水平就越高。

(5)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的求知状态。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4)激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把老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创设悬念,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渲染中,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

(5)演示导入

演示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人的表演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面对低年级学生要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导入,比如利用图片、声音等声情并茂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通过观看精美的计算机图画演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说,这又是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这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导入的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导入的实例,有些精彩的导入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但有些导入使课堂教学越走越远。

导入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形式,还要对导入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导入的有效性做深入思考。

1、利用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

只有学生“专心”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作出鲜明而清晰的反应。

注意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

2、恰当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即求知欲。

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自学性是学习动机中重要成分,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

3、有效的导入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

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度。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

例如,导入后为学生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这样学习的有效性就更强了,教师要及时地提出学习的方法。

4、导入为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老师可设计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

四、导入的要求

1、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兴趣

增强兴趣、激发动机是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有兴趣,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地学,才能持久地热爱所学的学科,化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有趣。

2、设计新奇巧妙,吸引学生注意

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

新奇巧妙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导出结论。

此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问题鲜明,促进创造,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积极议论、热情创新的状态,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

4、恰当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而新

老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与新知识相连。

导入的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老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相连、过渡自然。

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活动的第一环节它是为有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服务的。

合适的课堂导入应该在5分钟左右,过长,反而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主次颠倒。

“万事开关难”,授课亦然。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

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力;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