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5042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

1.(2019攀枝花,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酒精灯的盖子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做运动。

加热一段时间,塞子被冲出,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

2.(2019山西,14)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

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

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

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  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  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3.(2019包头,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g水,加热并从90℃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3)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

(4)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4.(2019徐州,3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像应是甲、乙两种图像中的.

5.(2019湘西州,25)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甲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2019长春,22)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保证相同,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

(2)通电10s,观察到图中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段导线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

(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选填“大”或“小”)

7.(2019淄博,6)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

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

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

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

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8.(2019德州,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200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4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g酒精放出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酒精热值q=3.0×107J/kg)

9.(2019烟台,19)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11.(2019德州,22)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12.(2019湘西州,19)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结果观察到硝化棉燃烧,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13.(2019苏州,10)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

物质是冰

14.(2019泰州,15)如图,在大玻璃瓶与小玻璃瓶内各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瓶瓶口向下放入大瓶,使小瓶恰好悬浮.塞紧大瓶瓶塞,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增大,小瓶会____(下沉/上浮/继续悬浮);继续打气直到瓶塞跳起,瓶口出现“白雾”,此过程大瓶上方的气体对瓶塞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能

15.(2019贵港,25)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

(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min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6.(2019新疆,20)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水的沸点是_______℃。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5kg,水沸腾前l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17.(2019扬州,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c水=4.2×103J/(k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分析图像可知:

(1)冰的熔点是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2)该物质在第6min时的内能_____(大于/等于/小于)第8min的内能。

(3)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22.4g,则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18.(2019荆门,31)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19.(2019益阳,21)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

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             

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选填“甲”、“乙”)。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学实验专题答案

1.(2019攀枝花,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酒精灯的盖子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做运动。

加热一段时间,塞子被冲出,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

【答案】无规则;做功

2.(2019山西,14)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

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

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

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  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  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答案】

(1)热水;杯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

(2)如下表所示;

杯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t/s

塑料杯

纸杯

泡沫杯

(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3.(2019包头,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g水,加热并从90℃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3)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

(4)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答案】

(1)保持不变

(2)液化(3)6.72×103(4)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4.(2019徐州,3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像应是甲、乙两种图像中的.

【答案】相等内乙

5.(2019湘西州,25)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甲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控制变量法;

(2)吸热的多少;(3)小于。

6(2019长春,22)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保证相同,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

(2)通电10s,观察到图中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段导线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

(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选填“大”或“小”)

【答案】

(1)电流;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电阻;(3)大

7.(2019淄博,6)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

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

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

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

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A

8.(2019德州,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200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4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g酒精放出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酒精热值q=3.0×107J/kg)

【答案】95;4.2×104;1.4。

9.(2019烟台,19)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10..(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答案】

(1)液柱高度;

(2)①方案二;②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大于乙液体;③甲

11.(2019德州,22)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

(1)均匀受热;晶体;

(2)热传递;低于;(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2.(2019湘西州,19)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结果观察到硝化棉燃烧,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答案】做功。

13.(2019苏州,10)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

物质是冰

【答案】B

14.(2019泰州,15)如图,在大玻璃瓶与小玻璃瓶内各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瓶瓶口向下放入大瓶,使小瓶恰好悬浮.塞紧大瓶瓶塞,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增大,小瓶会____(下沉/上浮/继续悬浮);继续打气直到瓶塞跳起,瓶口出现“白雾”,此过程大瓶上方的气体对瓶塞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答案】

(1).下沉

(2).内(3).机械

15.(2019贵港,25)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

(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min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

(1).23

(2).不同(3).水(4).8.4×103

16.(2019新疆,20)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水的沸点是_______℃。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5kg,水沸腾前l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答案】

(1).98

(2).增大(3).2.1×103

17.(2019扬州,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c水=4.2×103J/(k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分析图像可知:

(1)冰的熔点是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2)该物质在第6min时的内能_____(大于/等于/小于)第8min的内能。

(3)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22.4g,则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答案】

(1).0

(2).不变(3).小于(4).50(5).1.68104J

18.(2019荆门,31)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答案】

(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晶体;变大;小于

19.(2019益阳,21)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

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             

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选填“甲”、“乙”)。

【答案】

(1)C;

(2)见上表;(3)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