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350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险风管理控制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

第2页共9页

1目的

通过该程序,判定与医疗器械及其附件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控控制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生产后产品风险信息的管理等。

3参考资料

生产过程与服务控制程序

客户沟通与反馈控制程序

4定义

风险控制:

作出决策并实施保护措施,以便降低风险或把风险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过程。

风险评价: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现行社会价值观,对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的判断。

生命周期:

在医疗器械寿命中,从初始概念到最终停用或处置的所有阶段。

使用错误:

由于一个动作或动作的忽略,而造成不同于制造商预期或用户期望的医疗器械反应。

如使用错误包括疏忽、失误、和错误,患者的不期望的生理反应本身不认为是使用错误。

5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实施风险分析、评价、控制以及生产后信息的收集。

3.2销售部负责顾客服务相关信息的反馈。

3.3采购部负责收集产品原材料测量等安全、质量方面信息。

3.4生产部负责提供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的信息。

第3页共9页

6.程序

6.1风险管理过程

公司应根据通过医疗器械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相关的过程并控制这些过程,监视上述控制有效性的过程。

风险管理流程图件附件一。

6.2风险管理人员

产品风险管理成员必须由医学专家,操作者,销售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组成,并且经过ISO14971培训合格。

6.3医疗器械安全性特征的判定

公司必须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任何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同时对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定性和定量特征作出判定,清单内容可包括:

l什么是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怎样使用医疗器械?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l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于医疗器械接触?

l是否有物质提供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l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

l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

第4页共9页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

l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

l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

l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

l医疗器械是否对皮肤敏感?

l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

l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附件?

l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

l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

l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

l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

l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使用?

l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

l医疗器械的生产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

l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l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决定性的取决于人为因素,例如使用者接口?

l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

l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l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

l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

l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第5页共9页

6.4产品风险管理小组应在产品正常和故障两种条件下识别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填入《风险管理报告》。

识别方法可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

6.4.1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定性的技术,用它对单个部件失效模式进行系统性地判定和评价。

每次分析一个部件,通常观察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倒置推测原因。

即随着过程进到下一个更高的功能系统层次。

6.4.2故障树分析(FTA)是一种用来分析已由其他方法判定的危害的手段,它从一种设定的不希望的后果开始。

以演绎的方式,从顶事件开始,判定产生不希望后果的下一个较低功能系统层次的可能原因或故障模式。

随着对不希望的系统运行的逐步判定,而接着进入较低系统层次,并将找到所希望的系统层次,这通常是部件的故障模式。

6.5产品风险管理小组根据识别的危害,利用可得到的资料和数据估计在正常和故障两种条件下的风险,填入《风险管理报告》。

6.5.1可得到的资料和数据包括:

l已发布的标准

l科学技术资料

l已在使用中的类似医疗器械的现场资料(包括已公布的事故报告)

l由典型使用者进行的适用性实验

l临床数据

l专家意见

l外部审核意见

l适当的调研结果

6.5.2风险估计方法

风险估计包括损害发生概率(即损害发生的经常性如何)和损害的后果(即损害的严重性如何)。

风险的分值由风险管理小组综合考评决定。

第6页共9页

6.5.3风险估计评分标准

风险计算公式:

风险=风险的发生概率x风险的可接收性

风险的发生概率标准

风险的可接收性标准

P1=1(极少:

<

10-6)

S1=1(可忽略的)

P2=2(非常少:

10-4-10-6)

S2=2(较轻的:

可能导致轻度伤害或无损害)

P3=3(很少:

10-2-10-4)

S3=3(临界的:

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害)

P4=4(偶尔:

10-1-10-2)

S4=4(严重的:

可能导致死亡、严重伤害或损害)

P5=5(有时:

1-10-1)

S5=5(灾难的:

可能多人死亡或严重损害)

P6=6(经常:

>

1)

6.6风险评价

风险可分为三个范围:

可接受范围、合理可行范围、不允许范围

可接受范围:

在分值在6以下的,认为风险低,以至于在和其他风险比较以及从使用该医疗器械受益的角度看,是忽略不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控制。

合理可行范围:

在分值在12以下6以上的,认为存在一定风险。

考虑到产品的风险和受益比较,进一步降低风险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主要风险。

不允许范围:

在分值在12以上的,认为风险不可接受,必须采取措施减低风险。

6.7风险控制

公司必须按照风险评价结果对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并实施,控制措施填入《风险管理报告》。

控制方法可包括:

l通过设计取得固有的安全性

l医疗器械本身或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l告知安全信息

第7页共9页

6.8剩余风险评价

6.8.1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遗留的任何剩余风险,需再次按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填入《风险管理报告》。

若剩余风险评价超出可接受范围的,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

若剩余风险评价在可接受范围的,则所有为说明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所需要的相关信息,都应写入产品说明书或张贴在机器上内。

6.8.2若剩余风险是不可接受的,而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实际,公司应收集和评审有关预期用途、预期目的的医疗受益的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受益是否超过剩余风险。

如果此项证据不支持医疗受益超过剩余剩余风险的结论,则剩余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医疗受益超过剩余风险,则执行6.9。

6.9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公司应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判断是否引入其他危害,填入《风险管理报告》。

如果风险控制措施引入新的危害,则从新评价风险。

6.10风险管理应确保所有危害已识别、评价、控制。

6.11生产后信息评审

公司应在生产后阶段得到的产品的信息进行评价。

信息可包括:

l是否有事先未认知的危害出现

l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一个或多个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

l初始评定是否失效

生产后阶段可包括:

l市场反馈

l生产工艺改变

l定期回顾等。

第8页共9页

6.12产品风险危害需考虑的形成因素

l能量危害和形成因素

l生物学危害及其形成因素

l环境危害及其形成因素

l由不正确的能量和物质输出所产生的危害

l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和形成因素

l不适当、不合适或过于复杂的使用者接口(人机交流)

l功能性失效、维护和老化引起的危害和形成的因素

7.质量记录:

7.1《风险管理报告》

第9页共9页

作业流程图责任部门/人

质检部

预期用途/目的的判定

(下同)

判定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

评估每种危害的风险

NO

风险是否需要降低

YES

判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记录风险控制要求

风险是否可以降低

实施记录和验证适当的措施

受益是否

超过风险

剩余风险可否接受

有否其它危害产生

有否考虑已判定危害产生

完成风险管理报告

生产后信息评审

不可接受

风险是否需要重新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