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431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doc

文件编码:

SJ/HSE3.3-1

发行版本A

发行日期:

2012年3月30日

修改号:

共6页第6页

文件编码:

SJ/HSE3.3-1

文件名称: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编号:

SK

标识: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生产活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风险预防和削减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本程序适用于厂属各部门、单位生产活动的风险评价管理。

2相关文件

SJ/HSE3.3-3隐患控制管理程序

SJ/HSE3.2-5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管理程序

SJ/HSE3.3-1-1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办法

3术语定义

3.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2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3危害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4不可容忍风险:

对严重不符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持续时间长并对企业形象有严重影响的风险可称之为不可容忍风险。

3.5两表一卡:

班组工作危害分析表、班组安全检查分析表、HSE观察卡。

3.6可接受风险:

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科容许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安全环保科是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管理方案和风险评价报告的审批以及管理方案验证的监督和检查。

4.2技术部门根据部门职责,负责对本部门涉及的新产品、新项目、新工艺研发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4.3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分厂(公司)负责相关的生产活动、生产作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价。

5程序(见附图)

5.1风险评价小组人员组成

—风险评价的组织单位应任命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评价小组应由各职能部门、分厂(公司)的第一负责人、HSE监督员、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必要时应外聘风险评价专家、顾问;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需的HSE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

5.2风险评价范围

—新产品、新项目、新工艺研发;

—改、扩、建施工;

—设备发生变更;

—生产作业活动(包括常规作业和特种作业)。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产生的危险源。

5.3评价步骤

5.3.1HSE办公室负责搜集整理“两表一卡”,获取充分的信息、资料,进行全厂的危害分析识别。

5.3.1.1工厂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售后服务中危险和影响的全过程。

包括:

a)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b)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c)事件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d)工作部门的活动所伴随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向大气、水体的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环境的使用和其他本地环境问题及社区性问题;

e)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f)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3.1.2工厂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影响的确定。

5.3.1.3进行识别时,应考虑危害影响的优先顺序。

5.3.2依照SJ/HSE3.3-1-1《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办法》,应用《安全检查(SCL)分析表》、《工作危害分析(JHA)表》,识别危害,判定风险程度。

5.3.3记录不可容忍(重要危害)的风险,填写《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对不可容忍的风险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和事故隐患,制定HSE管理方案,其内容包括:

5.3.3.1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风险削减和控制的效果及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5.3.3.2风险削减和控制的负责人;

5.3.3.3确定和落实资源;

5.3.3.4时间安排(实施日程);

5.3.3.5检查和验收办法。

5.3.3.6风险和危害控制与削减措施的内容:

5.3.3.6.1积极预防危害、减少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对策:

a)技术对策:

即对某一项生产项目、生产作业、工艺操作、设备维修等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

b)教育对策: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每位员工传授和训练HSE方面应有的态度、知识和操作技能;

c)管理对策:

从HSE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职责上最大限度地满足HSE管理体系的需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3.3.6.2控制事故,限制事故发生的范围和时间分为:

a)微观控制:

即以具体的危害为对象,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实施和完成对风险的控制;

b)宏观控制:

即从整体上制订控制策略和方案,对风险实施综合控制。

5.3.3.6.3

5.3.3.6.3降低事故影响风险和危害控制与削减措施一旦失败,必须及时实施应急预案,以使事故损失降低到尽可能小的范围,降低事故的影响。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按《应急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

5.3.4填写《风险评价报告》,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主要生产作业描述;

b)风险分析、事故预测;

c)风险和危害的定性(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

d)风险和危害控制与削减措施;

e)危险性作业异常或紧急情况下启用应急预案。

5.4管理方案和风险评价报告的审批

a)生产作业中不可容忍的风险的管理方案和评价报告报安全环保科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b)改、扩、建施工、设备的变更和新产品、新项目、新工艺研发的风险分析,由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报主管厂领导批准后实施。

5.5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单位的HSE管理小组负责进行检查和落实,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管。

检查和监督的内容:

a)相关负责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b)资源是否如期落实;

c)风险削减和控制的措施实施情况;

d)安排的进展情况。

5.6管理方案的验证

管理方案按照进程安排全部实施结束后,实施单位需要对相关风险进行重新分析,判定管理方案的效果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做好验证记录。

5.7危害因素的更新

5.7.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安全环保科应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危害因素进行更新,并更新相应的记录:

a)工厂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b)工厂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工艺技术、生产规模或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新、改、扩建项目;

d)重大事故发生后;

e)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所用承包商发生重大变动。

f)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改变。

5.7.2工厂每年对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情况进行至少一次识别和评价及更新。

各单位评价小组应在每年的12月份对本单位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组织更新本单位的风险信息,为工厂下一年度的目标、指标制定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6记录

SJ/HSE3.3-1-1-01安全检查(SCL)分析表

SJ/HSE3.3-1-1-02工作危害分析(JHA)表

SJ/HSE3.3-1-1-03班组工作危害分析表

SJ/HSE3.3-1-1-04班组安全检查分析表

SJ/HSE3.3-1-0-01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SJ/HSE3.3-1-0-02风险评价报告

HSE观察卡

HSE观察月报

编写:

日期:

2012年3月15日

审核:

日期:

2012年3月16日

批准:

日期:

2012年3月20日

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流程图

填写SJ/HSE3.3-1-0-02《风险评价报告》

记录SJ/HSE3.3-1-0-01《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管理方案的验证

实施管理方案

编制管理方案

方案及报告的审批

信息收集

成立评价小组

危害识别

确定识别范围

选择评价方法

填写SCL、JHA表,判定危害程度

评估分值≥12

根据资源状况

确定是否进行控制、

通过

更新

检查和监督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