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633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 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31水循环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自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内容:

第一节水循环

时间:

第7周

自助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3、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砂田也谓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

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

1、砂石覆盖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答:

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

1.读图1较砂石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①差异:

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

但无论何时,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

②影响:

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3.读图2比较4月末砂石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①影响的环节: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②作用:

砂石覆盖层能削减径流、增加下渗、抑制蒸发,蓄水保墒;改变了作物耗水模式是干旱地区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性耕作。

3.水循环的过程(环节)(自由补充完整)。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体更新——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能量交换——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物质转移——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地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三、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风。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①缓坡②植被覆盖率高③降雨强度小

(6)、海绵城市(如图)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消极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全球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

②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工业、农业发展用水增加;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水浪费、水污染严重;

(4)城市内涝的成因和城市内涝的成因

(1)城市内涝的成因

①降水多;②地表径流增多;③路面硬化,下渗减少。

(2)城市内涝的成因

①改造地下管网:

如适当扩大管径;

②增加排涝设施:

如建排涝泵站;

③提高透水能力:

如采用透水砖,保持绿地面积。

(5)指出城市大量使用透水砖取代全硬化地面对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主要作用

①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城市植被生长;

②有利于保持大气湿度,减小局地气温变化幅度;

③增加地下水,提高城市地面负压能力,减轻地面沉降;

④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局地城市涝灾。

五.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与【因素】

补给特点

凌汛

我国主要分布区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与降水相一致】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雨季

东部季风区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与气温相一致】

有时间性

春汛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与气温相一致】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夏汛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塔里木河】

湖泊水补给

全年【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无凌汛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与河水互补】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无凌汛

普遍

【教师整合】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常考点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C2.B

【解析】1.结合图分析可知,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蒸发。

2.水循环的过程在不断地产生淡水,维持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水循环使得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3.读下图,完成综合题(答案在提纲中有)

(1)结合上图,对比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许多大城市,夏秋季节均出现了城市内涝,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

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

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

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下渗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

能够使下渗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答案】

(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缓解西部缺水局面。

(2)D(降水)。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C(水汽输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G(地表径流)环节关系最密切。

(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

(1)题,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2)题,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G环节关系最密切。

第(4)题,“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6.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

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