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738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福州格致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福州格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图示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大势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北高于华北B.沿海低于内陆C.平原高于山区D.青藏高于西北

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A.自然条件好B.土地面积广C.开发时间晚D.人口自然增长快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B.广东C.海南D.广西

4.从图示信息分析,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亲人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

6.“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

C.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在城市中工作,而居住在郊县的职场人士,并产生了交通的“潮汐现象”,为此,城市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即在交通高峰时段,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

下图为某城市潮汐车道通行方向示意图,其中乙车道为“潮汐车道”。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交通部门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城市交通污染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减少交通违章行驶D.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10.该段“潮汐车道”的西侧最可能是

A.居住区B.工业区

C.主城区D.风景区

长江车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城。

城市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部分城市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表现为()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南高北低

C.南北低,中部高D.东高西低

1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动力的差异表现为()

A.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

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办公区集中B.高档住宅集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

14.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5.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

16.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A.防寒衣物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D.薄衣短衫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18.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减少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花卉的种植,这种变化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需求B.政策C.交通运输D.地形

“吃鲜菜难”一直是困扰西沙岛礁守岛官兵的难题。

三沙市对永兴岛海滩上的某自然条件进行微技术改造,2020年4月4日在半亩试验田中播下第一批蔬菜种子,5月下旬收获7种蔬菜共计1500多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改造的自然要素是()

A.地形B.光照C.土壤D.热量

20.目前,岛礁上蔬菜年产量高

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大B.复种指数高C.自然灾害少D.灌溉水源多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平流层B.臭氧层

C.对流层D.高层大气

2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24.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影响红海与波斯湾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气候B.与外海连通状况C.河流D.太阳辐射

26.邮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变化B.吃水变深海水温度变化

C.吃水变浅海水密度变化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变化

2018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

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

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

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引为

28.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周期涨落B.水产养殖丰富C.海水深度较浅D.海面风浪较小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下面小题。

2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30.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B.49<H<50C.59<H<60D.60<H<61

31.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咯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区位于()

A.东南丘陵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

33.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

A.降水稀少B.土层深厚C.地表水缺乏D.岩石坚硬

34.下图为某曲流河道自然变化示意图,该曲流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

完成下面小题。

35.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其主要是因为它()

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36.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穿堂风”

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B.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

C.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38.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教师发现他们已绘制的①②③④信息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9.若图中③信息是正确的,则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的是(  )

A.8:

30—9:

30

B.11:

00—12:

00

C.14:

00—15:

00

D.22:

00—23:

00

40.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一乡村,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因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产品不能及时上市,致使水果和蔬菜受损,又因灌溉水源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调查研究,为该乡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据此回答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相应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

①了解其他区域发展的经验以作参考或借鉴②收集资料,掌握该乡村的基本情况③分析该乡村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选定课题/确定研究计划。

步骤

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对该乡村发展的建议或构想。

(2)收集材料,掌握该乡村基本情况

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为该乡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

(至少回答两点)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限制性条件是____。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因素是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因素是____。

(3)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水稻产区,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

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该市拟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厂,比较乙、丙两处哪处更合理,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44.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图1)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45.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中②③两海域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一艘轮船自城市A沿南部海岸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当航行至④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请说明原因。

(3)③④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参考答案

日期:

2021.4

(完卷时间:

75分钟全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图示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大势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北高于华北B.沿海低于内陆C.平原高于山区D.青藏高于西北

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A.自然条件好B.土地面积广C.开发时间晚D.人口自然增长快

【答案】1.C2.A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B.广东C.海南D.广西

4.从图示信息分析,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3.B4.C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亲人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

6.“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

C.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

【答案】5.C6.B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答案】7.A8.B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在城市中工作,而居住在郊县的职场人士,并产生了交通的“潮汐现象”,为此,城市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即在交通高峰时段,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

下图为某城市潮汐车道通行方向示意图,其中乙车道为“潮汐车道”。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交通部门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城市交通污染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减少交通违章行驶D.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10.该段“潮汐车道”的西侧最可能是

A.居住区B.工业区

C.主城区D.风景区

【答案】9.D10.A

长江车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城。

城市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部分城市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表现为()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南高北低

C.南北低,中部高D.东高西低

1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动力的差异表现为()

A.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11.C12.A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

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办公区集中B.高档住宅集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

14.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13.C14.C

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5.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

16.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A.防寒衣物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D.薄衣短衫

【答案】15.B16.C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18.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减少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花卉的种植,这种变化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需求B.政策C.交通运输D.地形

【答案】17.A18.A

“吃鲜菜难”一直是困扰西沙岛礁守岛官兵的难题。

三沙市对永兴岛海滩上的某自然条件进行微技术改造,2020年4月4日在半亩试验田中播下第一批蔬菜种子,5月下旬收获7种蔬菜共计1500多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改造的自然要素是()

A.地形B.光照C.土壤D.热量

20.目前,岛礁上蔬菜年产量高

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大B.复种指数高C.自然灾害少D.灌溉水源多

【答案】19.C20.B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平流层B.臭氧层

C.对流层D.高层大气

2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21.C22.B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24.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3.D24.B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影响红海与波斯湾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气候B.与外海连通状况C.河流D.太阳辐射

26.邮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变化B.吃水变深海水温度变化

C.吃水变浅海水密度变化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变化

【答案】25.C26.D

2018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

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

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

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引为

28.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周期涨落B.水产养殖丰富C.海水深度较浅D.海面风浪较小

【答案】27.A28.A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下面小题。

2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30.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B.49<H<50C.59<H<60D.60<H<61

31.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答案】29.B30.C31.C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咯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区位于()

A.东南丘陵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

33.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

A.降水稀少B.土层深厚C.地表水缺乏D.岩石坚硬

34.下图为某曲流河道自然变化示意图,该曲流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答案】32.D33.C34.C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

完成下面小题。

35.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其主要是因为它()

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36.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A.将瓶子悬空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