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77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乔曰:

“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

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

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

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 

去:

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 

迁:

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表:

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 

细: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 

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 

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大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

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

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万章)曰:

“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

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①之:

指尧推荐舜这件事。

②暴:

公开介绍。

③而:

如果。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此内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你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曹操取得南郑后,就向巴中进军,张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

从此,汉中尽归曹操。

司马懿和刘晔建议乘胜攻下西川,曹操却叹口气说:

“人就怕不知足啊!

既然得了陇,还望得蜀吗?

”于是决定按兵不动。

(《三国演义》)

B.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执行。

刘姥姥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气散了一屋子。

宝玉知道后也没有生气,只是叫袭人收拾妥当。

(《红楼梦》)

C.丝厂工人罢工,吴荪甫通过屠维岳对工人施展各种骗术和无情镇压,还亲自到工厂去坐镇。

一进工厂,他坐的车子被工人包围得一动不也不能动。

最后,在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才从工厂的后门离开。

(《子夜》)

D.他转身问她道:

“最后一次回答我:

你愿不愿意属于我?

”她使劲回答说:

“不!

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交出去。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

恼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

(《巴黎圣母院》)

E.马丝洛娃从法院被押回监狱,犯人们知道她已被判刑后,都给以同情的问候。

涅赫柳多夫则认为法庭作出了不公平的判决。

他去找律师,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

(《复活》)

9.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

(《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百家讲坛》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

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同侪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家》的拥护者大多是非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点的拥护者。

通过《百家讲坛》,一些没有定论的观点被讲师们传播开来,这让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快,本来是学术界内部的讨论,某一方却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大众并不了解其他观点。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即便那附着了很强的个人观点,仍是一种解答,解答很多他们感兴趣但很难有渠道确定的问题。

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表现形式。

讲座节目历来是最让观众望而却步的类型,40分钟的节目如果不听前5分钟根本听不懂后面内容。

《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并没有贡献,影像上几乎没有美感可言。

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讲座节目的讲法。

你听易中天的讲座,不就是评书连播吗?

在拥有广大评书听众的中国,把学术话题讲得和评书一样,无疑是成功的捷径。

有意思的是,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这三位影响力最大的讲座者都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无疑他们更能掌握深入浅出的技巧。

既然《百家讲坛》的话题由头都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那么在方式上自然也跟电视剧借鉴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

刘心武的《红楼梦》,连续十几讲,不断地探秘解密,所有观点必须辅以具体故事,完全是电视剧式的铺陈叠述。

而阎崇年的讲座,其实就是历年清宫戏的疑点解释,出发点都依据近年清宫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就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一场学术讲座的受众,一下子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反响自然不同。

因此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可以销售35万册,易中天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也就不难解释了。

他们本来就是从流行中来,到流行中去。

不论学术界质疑的声音有多大,都难以动摇他们广泛的群众基础。

10.下列有关“流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所讲的“流行”,主要指“大众流行文化”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品味”。

B.清代政治、经济、文化成为《百家讲坛》长期的话题,这就是一种“流行”。

C.电视剧的某些流行元素,不少成为了《百家讲坛》讲座内容的话题由头。

D.易中天迎合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成为学术明星,再又成为“流行”作家。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话题的观点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B.《百家讲坛》的讲座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一些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并给予老百姓一定的解答。

C.《百家讲坛》在节目形态上没有什么贡献,在影像上也几乎没有美感可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

D.《百家讲坛》中部分学术讲座,能把受众从少数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变成数以百万计的电视剧观众。

12.《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心和手 

欧·

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

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

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

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

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

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

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

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

“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

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

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

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

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

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

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

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

钱总是生翅而飞的。

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

我发现西部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

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

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

”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

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

“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

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

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

你们谈够了吗?

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

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

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

”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

”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

“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

”另一个问道。

“年轻!

”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

你真地看准了吗?

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费尔吉德小姐喜欢西部,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她在开往东部的列车上邂逅了老朋友埃斯顿。

B.费尔吉德小姐看到埃斯顿右手上的手铐时,出现“惶惑的恐惧“,因为她看穿了埃斯顿犯人的身份。

C.埃斯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但在和费尔吉德的谈话中掩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D.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结局看似出乎读者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章有多处伏笔。

E.小说运用以小见大和讽刺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呼唤。

14.“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反映了埃斯顿什么样的心理?

简要分析。

(4分)

15.旅客评价说“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你赞成吗?

请结合文本谈谈看法。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报业第一人:

王韬 

施 

林语堂曾经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王韬是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为乡村塾师,亦是饱学之士。

王韬少年聪慧,从父苦读古代经史。

1847年,王韬父亲在上海设馆授徒,也有学者推测他为英人所设的墨海书馆服务。

次年春天,王韬至上海探望父亲,在墨海书馆首次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及两个女儿会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这次相见时,麦都思盛意邀请王韬留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却未应邀。

第二年农历六月其父去世,王韬因经济窘迫,遂应聘至墨海书馆,从此接触西学,耳目为之一新,一生事业始发轫于斯。

王韬于1870年重返香港,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

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当然不会为中国人说话。

他颇感言论不自由的束缚,很多自己的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

四年后,他在友人黄平甫帮助下集资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

随后又创办了《循环日报》。

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

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版时间最长也影响最大的。

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他与香港报业人士交往甚密,比如《华字日报》的陈廷蔼等都是其好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报业声望很高。

中国知识分子古来就有“清议”传统,王韬在报纸上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欧西寓公”等笔名撰写的政论文章大都刊登在“中外新闻”栏目里,据学者研究约有上千篇,大概分为三种内容:

一是评说国际时事和中外关系;

二是呼唤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方面;

三是议论社会生活中如防火、防盗、禁赌、赈灾等实际问题。

他还邀请了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写文章,痛陈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

《循环日报》的新闻版分“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

除日报外,每月另出月报一册,选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文章汇编而成,单独发行。

《循环日报》还有固定的商业性专栏,如“香港目下棉纱花匹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船期消息”等,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和三版半个版面。

全报约一万八千字,商业经济交通信息占一万一千字,新闻占七千字。

由于经济版适应了香港、广州及澳门地区华人贸易的需要,成为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之能长期维持经济独立。

经过多年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在许多论文中阐述了办报目的、报纸职能与作用,报纸应该坚持的立场及主笔的遴选等。

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彰显其民主议政的职能;

主张加强报刊信息沟通的功能,担负起“广见闻、通上下”的桥梁作用;

还强调报刊应当“辅教化”,明确其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

他特别呼吁报业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通晓古今,因为报纸不仅要“博采群言、兼收并蓄”,传播新知识,而且要评论时事,开启民智;

“纪事”和“述情”两方面都要求报人有“通才”的业务素质。

王韬以《循环日报》主编身份,应日本《报知新闻》邀请,1879年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月的访问。

这次访问被认为是“中日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他深刻感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变。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国内的文字、文化、风俗甚至政治生活领域都存有中国古风,所以他总情不自禁将两国加以互相比较。

他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变革经验,提倡西学,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

但是,他也对当时日本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全盘西化等种种做法持否定态度。

日本之行使他思考了很多,后来写成了《扶桑纪游》一书。

他晚年时中日关系紧张,发生甲午战争,他由于对日本社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提出对付日本的诸多方策。

王韬于1884年重归故国,主持格致学院,后来发展为岭南大学,曾经为国内培养了许多人材。

王韬在这一段时间,曾经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官宦交往甚密切,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写了不少文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他反对闭关自守,呼吁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

1897年秋,王韬阖然长逝于上海寓所。

[注]王韬(1828-1897):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原名得宾,1862年改名韬,字紫诠,号仲韬,又号天南遁叟、蘅华馆主等。

A.王韬曾经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自己的政见无法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他自办报纸的动因之一。

B.王韬担任首任《循环日报》主编之后,身体力行,经常在该报纸发表政论文章,针砭时事,主张西化。

C.王韬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报纸又办得内容丰富务实,形式多样,因而能长期保持经济独立。

D.文章写王韬应《报知新闻》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一事,从交流角度突出了他是中国报业第一人。

E.文章写王韬主持格致学院,与洋务派的盛怀宣等官宦交往,照应前文,表现王韬对教育的重视与开明。

14.文中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15.林语堂称赞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你赞成吗?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花博会于2010年11月19日在漳州花博园盛大开幕了,参展的花卉品种繁多,前来选购的顾客也 

花博会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不仅有效地提升漳州乃至福建的农业现代化,也将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1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分)

答:

改为: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本名王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

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材料二:

小悦悦事件余波未平,又有小女孩被撞,她也叫“悦悦”,还有几天才满3岁。

2011/10/24日下午,悦悦在增城新塘牛仔城附近自家档口门前被车撞倒,头脸被碾过。

旁边路人纷纷上前帮忙,众人合力将车辆抬起,无奈众人齐心协力出手相助还是未能挽救小悦悦的生命,她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目前,肇事司机已被警方控制。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

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初夏秋冬,四时更替。

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

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上半期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10/31

一、(27分)

(一)1.

(1)形影相吊

(2)如今有谁堪摘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落霞与孤鹜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