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5786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2.下图中属于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十五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

5.观察下面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这种生产方式属于(  )

A.垄作法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D.刀耕火种

6.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输出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8.1895年,甲午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开机生产。

下列有利于大生纱厂创办的因素有(  )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③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0.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版图非常狭小,但是一次历史性的航行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

完成这次“历史性航行”的探险家是(  )

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11.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农村和城市人

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

1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瓷器

之路”。

判断下图中,被誉为“瓷都”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

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

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  )

A.证明地圆学说B.形成世界市场

C.寻找黄金,作为资本D.传播宗教,掠夺金银

16.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17.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1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

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9.《吕氏春秋·上农》载: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后稷曰:

‘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

’”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

A.安边境B.尽地利C.稳秩序D.抑商业

20.明代张履祥曾记载:

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

”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B.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2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22.“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闻,至于通晓。

”材料描绘的是()

A.汉代长安B.隋代洛阳C.唐都长安D.北宋东京

23.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

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

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24.“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2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1846年起西方对华贸易总额开始下降,原因是中国市场开放不够

B.甲午战争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此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是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参加

D.北伐战争的开始,原因是国共两党联合来争取民族独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每题得分明细参看答题卡部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

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19世纪60年代后,外商报纸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

因素的促使,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

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更张,另谋他业。

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owed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

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丛书》。

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 下图为《申报》馆外景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涉及哪些人?

(2分)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

1872年《申报》载文说:

“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

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特色?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

(4分)

27.(12分)新中国成立后,为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开始到70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国家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直接调控企业生产活动,对主要的生产资料实行计划分配,对消费品的主要部分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引自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在

《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回顾》(1999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学习和实施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制度。

由于受中国自身条件的制约,事实上,“理想的”计划经济制度在中国难以实现,受计划管理制约的那一部分经济活动也多少“走了样”。

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

近30年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制定和实施的5个五年计划中有4个没有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形成正式版本公开颁布;惟一形成正式版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在制定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在实施了两年多以后才正式颁布。

情况表明,相对于苏联曾将计划当做“法律”一般要求严格实施,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五年计划则是多变的计划,受制于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

——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董志凯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引自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回顾》引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起到的现实作用?

董志凯是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

(4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论述有何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4分)

 

28(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

”“打

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4分)

(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

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5)

(3)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5分)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特点,即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

因此A项错误。

C、D项与材料不符。

只有B与此相吻合。

2.【答案】C

【解析】②③是指厦门和深圳,它们是经济特区,故应排除;而①④是指福州和北海,它们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政策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其他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核心思想是限制和压制商人的生活服饰,推崇农业,因此选B项。

5.【答案】A

【解析】垄作法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内,而不种在垄上,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故A项正确;代田法是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耙是指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刀耕火种是指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经济特区“特”在: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特”在:

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两类特区建立的前提是中央政府的领导,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A、B项不属于两类特区的共同点,C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对黄金的渴求实际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黄金提供动机”,D项符合题目要求。

A项表述不准确,可排除。

B、C两项表述有误,且背离题意。

8.【答案】A

【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华设银行、建工厂,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②正确。

君主立宪制度没有实行,义和团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③④。

9.【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依据所学可知,“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和政府部门使用,不投放市场。

故应选B。

10.【答案】A

【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欧洲人知道除了亚洲外还有美洲,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故A项正确;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不符合“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故B项错误;达·伽马到达印度,不符合“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故C项错误;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世界面积超过一半,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从19世纪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农村人口远远多于城市人口,体现了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不能看出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也不能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故B、C项错误;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是因为小农经济束缚了大量人口,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瓷都”是景德镇,景德镇在江西,①、③、④都在北方,②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只是分散的手工工场,而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暑袜店店主是早期的资本家,他的资本已经进入了生产领域,是工业资本,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骨耜是奴隶社会,即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①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技术,是属于精耕细作的一种表现,故②正确;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故③正确;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客观上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但这并不是其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形成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寻找黄金的主观目的不是作为资本,因为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而掠夺的海外财富主要用来挥霍,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宗教,掠夺金银,故D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分别提取图片中粮票、“有点钱买不着东西”、“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以及时间限制等信息。

图三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时间不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故选C项。

17.【答案】A

【解析】分别看四幅图,图一体现主观主义盲目性,图二体现大跃进,图三体现人民公社共产风,图四体现浮夸风,以上这些盛行于1958年前后,都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的结果,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的转移不能从图中看出,故B项错误;以上错误延缓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故C项错误;图一和图二与人民公社无关,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甲的论据出自著作记载,文献资料具有主观色彩,不如实物史料,故A项错误;乙的依据是了解制船工艺,工艺不能说明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故B项错误;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是在明代,丙的结论错误,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的政策,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具有原始史料价值,故D项正确。

19.【答案】C

【解析】安边境是维护统治的表现,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民农非徒为地利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强调统治者重视农业,不是尽地力,而是其纯朴利于统治,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安土重迁,利于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商业问题,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从材料“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即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典型特点——耕织结合。

21.【答案】B

【解析】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继问世。

两次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2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秋夜”“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以推断出夜市已经出现,宋朝时候商业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通宵达旦。

故答案为D。

23.【答案】C

【解析】缠足不是满族习俗,与清政府强制推行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传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不是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是从1870年开始至20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信息中强调的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分工,故C项正确;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在17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1846年起西方对华贸易总额开始下降,这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国商品的抵制等因素有关,论据不充分,故A项错误;同样的道理,甲午战争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并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是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参加,论据与结论一致,故C项正确;北伐战争主要打击的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以及背后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这与国共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反帝反封建)基本一致,与国共两党联合来争取民族独立关联度不大,故D项错误。

26.【答案】

(1)教会和教士为主。

目的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2)身份变化:

以外国商人为主。

特色:

以新闻为主,讲求报道的真实性。

(3)特点:

中西合璧。

原因:

1840年以后,外国人来华居住,带来了全新的居住文化,西式建筑逐步增多。

【解析】第一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

第二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第三问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

27.【答案】

(1)主要原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突出意义:

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更趋高度集中。

(2)现实作用:

使新中国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有效地调动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短短十多年里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董志凯观点:

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有效发挥作用的时空是有限度的,妨碍社会主义经济活力的进一步发挥。

(3)理论意义: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打破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实践意义:

从实践上解决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使我们可以借助于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

【解析】第

(1)问的解题关键是根据1956年这一事件限定围绕三大改造予以回答。

(2)问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对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方面回答。

第(3)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回答。

28.【答案】

(1)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2)经济特区:

汕头。

开放城市:

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

(3)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对外开放的实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鼓励和肯定。

③但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该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解析】解答本题第

(1)问需要联系近现代中外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解答。

(2)问需要联系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回答。

第(3)问要结合材料联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所取得成就及作用来分析解答。

29.【答案】变化:

清朝官僚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

洋务派认识到修筑铁路有利于加强国防。

孙中山认识到修筑铁路是发展实业和国家富强的根本。

原因:

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后兴办实业的热潮。

【解析】1865年的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