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54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docx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选择题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氯化钠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2.下列关于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难液化

D.丙烷的比例模型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甲烷能使溴水褪色

C.甲烷能被浓硫酸氧化

D.甲烷的热稳定性比水弱

4.下列关于乙烯(CH2===CH2)和丙烯(CH3CH===CH2)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属于不饱和烃

B.它们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二者为同系物

C.它们各1mol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D.相同质量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5.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请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表中数据计算N≡N键的键能x约为(  )

A.431kJ·mol-1B.946kJ·mol-1

C.649kJ·mol-1D.869kJ·mol-1

6.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①煤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煤气 ⑤电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

HCOONa+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C.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

8.酯化反应是酸与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下列反应属于酯化反应的是(  )

A.CH3COOH+NaOH―→CH3COONa+H2O

B.CH2===CHCOOCH3+H2

CH3CH2COOCH3

C.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D.2CH3COOH+HOCH2CH2OH

CH3COOCH2CH2OOCCH3+2H2O

9.A、B、C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A、B、C原子序数之和为29。

下列关于A、B、C三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短周期元素

B.它们都是主族元素  

C.元素B的原子序数为8

D.元素C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

10.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a2O2B.CaF2

C.SO2D.Ba(OH)2

1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二氧化碳与氧化钙化合是放热反应,则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

12.质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的是(  )

A.C2H2B.C3H6C.C4H10D.C7H8

13.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

2H2O===2H2↑+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

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14.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

2SO3,起始时有amol二氧化硫和bmol氧气,达到平衡时有cmol三氧化硫生成,则平衡时二氧化硫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  )

A.

×100%B.

×100%

C.

×100%D.

%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氯化铵的电子式:

[H

H]+Cl-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188O

D.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

H×+·

·+×H―→H+[

]2-H+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④煤转化为煤气后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⑤等质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低于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

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粉放出的热量多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⑥D.②③④⑥

1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易溶于水

B.羊毛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聚乙烯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D.酚醛塑料(俗称电木)不可以进行热修补

19.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电解质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在不同金属的两极间存在电势差

D.在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

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

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

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

21.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2O<HFB.SiCl4>CCl4

C.HCl>HFD.N2>CO

22.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答案AB.答案B

C.答案CD.答案D

23.下列有机物中,密度比纯水大的是(  )

A.四氯化碳B.乙醇

C.苯D.汽油

24.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

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键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25.最近科学家成功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氧化合物,该化合物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四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为一种空间网状的无限伸展结构。

下列对该晶体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B.该晶体的空间最小环共有六个原子构成

C.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O键数之比为1∶2

D.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在2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H—H键吸收436kJ能量,断裂1mol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H—Cl键放出431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

(3)判断H2+Cl2===2HCl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27.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处点燃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仪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胶头滴管等。

(3)实验药品:

钠、镁带、铝条、2mol·L-1盐酸、新制的氯水、硫化氢饱和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4)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用A~F表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写出实验操作②、⑥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稳定性:

XR>YX4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RO4>H2YO3

(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范围:

________nm<rY<________nm。

(5)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甲+乙―→丙+水,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0.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①由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银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银离子与盐酸中的氯离子立即生成白色沉淀;氯气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Cl2+2e-===2Cl-。

②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负极生成的0.01mol银离子,可与0.01mol氯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根据电荷守恒,同时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至右侧。

用氯化钠代替盐酸后,电极反应不发生改变。

2.【答案】D

【解析】烷烃分子中的碳链为锯齿状,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光照条件下,丙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丙烷的沸点比丁烷低,丙烷更难液化;该模型为丙烷的球棍模型。

3.【答案】D

【解析】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浓硫酸等都不反应;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其气态氢化物甲烷的稳定性比水弱。

4.【答案】C

【解析】乙烯和丙烯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碳碳双键,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二者为同系物,都是不饱和烃;乙烯和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为1∶2,其质量比都为6∶1;二者质量相同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时,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不相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5.【答案】B

【解析】反应的焓变: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N≡N键的键能为x,ΔH=xkJ·mol-1+3×436kJ·mol-1-2×3×391kJ·mol-1=-92.4kJ·mol-1,x≈946kJ·mol-1,B正确。

6.【答案】A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而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称为一次能源;煤气、电力、汽油、煤油、焦炭等,是在一次能源基础上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称为二次能源。

7.【答案】C

【解析】储氢、释氢过程均存在能量变化,A不正确;储氢过程中,NaHCO3被H2还原,B不正确;NaHCO3中Na+与HCO

之间存在离子键,HCO

中存在共价键,HCOONa中Na+与HCOO-之间存在离子键,HCOO-中存在共价键,C项正确;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0.1molH2,但没说明状态,无法知道其体积,D项不正确。

8.【答案】D

【解析】酯化反应是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选项D正确。

选项A为酸碱中和反应;选项B为加成反应;选项C为酯化反应的逆反应即酯的水解反应。

9.【答案】D

【解析】根据A、B、C原子序数之和为29,由图分析可知它们为短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B的原子序数为(x+2),则C的原子序数为(x+1+8),x+(x+2)+(x+1+8)=29,x=6,A为碳元素,B、C的原子序数则分别为8、15,对应的元素分别为氧、磷。

10.【答案】C

【解析】离子化合物判断确定的方法依据:

①由成键元素判断:

活泼的金属(如ⅠA、ⅡA族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如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②由物质类别判断:

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等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类化合物等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易判错的化合物:

氯化铵、硫酸铵等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等不是离子化合物。

11.【答案】D

【解析】氮气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需要加热和使用催化剂,但它是放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

12.【答案】A

【解析】由于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氢原子消耗的氧气大于碳原子消耗的氧气,即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烃分子中含氢量越高,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

又因为最简式CHn中n值越大,含氢量越高,所以根据烃分子的化学式可知,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最少的应该是C2H2。

13.【答案】C

【解析】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的过程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起来,使用了氢能,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14.【答案】A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相互转化都是化学变化;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5.【答案】D

【解析】三行分析法:

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

w(SO2)=

×100%=

%。

16.【答案】C

【解析】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A错误;氯化铵的电子式中未标出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情况,选项B错误;水为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选项D错误。

17.【答案】C

【解析】②错。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加上放出的热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加上吸收的热量,等于生成物的能量。

⑤中生成水蒸气可理解为是先生成液态水再由液态水气化成水蒸气,因为水气化时是要吸收能量的,所以,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能量就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要少;⑥中,硫蒸气可理解为硫粉吸收热量后沸腾而来,所以,硫蒸气本身能量就比硫粉的能量要高。

18.【答案】D

【解析】天然橡胶不易溶于水,A错误;羊毛是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错误;聚乙烯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错误;酚醛塑料具有热固性,不可以进行热修补,D正确。

19.【答案】D

【解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即原电池负极失去的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而形成电流。

20.【答案】C

【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21.【答案】B

【解析】常温下水是液体,HF是气体,水的沸点大于HF的沸点,A错误;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若不存在氢键,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B正确;由于HF中存在氢键,其熔沸点高于HCl的熔沸点,C错误;N2与CO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N2是非极性分子,CO是极性分子,故CO熔沸点高,D错误。

22.【答案】D

【解析】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23.【答案】A

【解析】苯、汽油、乙醇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

24.【答案】C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①(O—H)键断裂,A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化学键①和③,B正确,C错误;乙醇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D正确。

25.【答案】D

【解析】C原子和O原子结合为一种空间网状的无限伸展结构,所以构成该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则为原子晶体,A错误;每个碳原子均以四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该晶体的空间最小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每个最小环上含有12个原子,B错误;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含有4个C—O共价键,所以C原子与C—O化学键数目之比为1∶4,C错误;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氧原子,则每个碳原子含有氧原子个数=

×4=2,所以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D正确。

26.【答案】

(1)679kJ 

(2)862kJ (3)放出 (4)>

【解析】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436kJ+243kJ=679kJ,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2×431kJ=862kJ,

862kJ>679kJ,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7.【答案】

(1)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2)溶液的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4)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不饱和烃或烯烃或乙烯)的物质产生

【解析】将石蜡油加热时,分解生成的产物,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证明有烯烃(或乙烯)的存在。

依据是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或乙烯)可以。

28.【答案】

(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4)B F A D C E Cl2+H2S===2HCl+S↓ Al3++3OH-===Al(OH)3↓

Al(OH)3+OH-===AlO

+2H2O (5)金属性:

Na>Mg>Al;非金属性:

Cl>S(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解析】

(1)实验目的是: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冷水反应的实验,常在烧杯中进行;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常在试管中进行;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常在试管中反应,向氯化铝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需用胶头滴管。

(4)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其现象应是:

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选B)。

②向新制的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会将硫离子氧化为单质硫,出现黄色沉淀(选F)。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H2O===2NaOH+H2↑,其离子方程式是2Na+H2O===2Na-+2OH-+H2↑,其现象应该是:

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

④镁带与2mol·L-1盐酸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D)。

值得注意的是镁比铝活泼,因此与盐酸反应,镁比铝剧烈。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即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其现象是:

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C)。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

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选E)。

(5)实验①③说明钠与水反应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实验④⑤说明镁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铝剧烈,即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实验⑥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钠>镁>铝;实验②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9.【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ⅦA族;互为同位素 

(2)2Na+2H2O===2NaOH+H2↑ (3)Cl;bc (4)0.099;0.143 (5)NaAlO2(Na2SiO3或NaClO4)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

X为氢元素(阳离子核外无电子);Y为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Z为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M为氧元素(只有-2价);

R为氯元素(有-1价和+7价);Q为铝元素(只有+3价,与钠同周期)。

由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则rCl<rSi<rAl,所以0.099nm<rSi<0.143nm。

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生成水的有

NaOH+HClO4===NaClO4+H2O、NaOH+Al(OH)3===NaAlO2+2H2O、2NaOH+H2SiO3===Na2SiO3+2H2O、所以丙为NaAlO2、Na2SiO3或NaClO4。

30.【答案】

(1)C2H6O

(2)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3)CH3CHO

【解析】

(1)由题意知氧的质量分数为

1-52.2%-13.0%=34.8%,

则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N(C)=2,N(H)==6

N(O)=1,即分子式为C2H6O。

(2)因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X为乙醇;

(3)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醛,所以Y为乙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