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85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

第3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张家口模拟)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

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解析:

依据材料“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可知,雅典政治注重公民的城邦意识,渗透于雅典社会各方面,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A

2.(2017·洛阳模拟)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这一规定(  )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解析:

依据材料“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可以得出这一规定是为了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

答案:

D

3.(2018·三明质检)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

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

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解析:

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就为那些没有过多财富的穷人阶层提供了进行参政的机会,为其参政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不是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保证,故B项错误;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故排除C项。

答案:

D

4.(2017·榆林模拟)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

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

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

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

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

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德摩斯提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纠纷,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B项正确;公民争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并不一定都须通过司法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雅典公民的法制观念,没有涉及公民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司法审判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郑州模拟)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

这主要是因为雅典(  )

A.极端民主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B.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

C.政治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D.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

解析:

罗马、两千年欧洲封建社会及近代西方均未采用雅典制度,这是因为雅典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雅典,且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产生严重的弊端,故A项正确;B、C两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A

6.(2017·新余二模)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

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

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已经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D.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解析: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直接关系到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化和体系化的问题,故C项正确;在亚里士多德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已走向没落,这三个要素虽然都还存在但其组织早已不再健全,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C

7.(2017·邵阳模拟)有学者认为:

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

在该学者看来,罗马法(  )

A.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B.渊源呈现多元性

C.主要维护平民利益

D.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解析:

“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都是罗马法的来源,可见其渊源呈现多元性,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8.(2017·大连模拟)《十二铜表法》注重诉讼程序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到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B.平民的不断斗争

C.统治者价值取向变化

D.人文主义的影响

解析:

从材料“到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总论》则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等问题上”,可知到查士丁尼时期关于权利和财产问题更为重要和普遍,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A

9.(2018·烟台模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内容

解析:

根据材料“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可知基督教赋予婚姻神圣的意义,故D项正确;这一规定对于长期处于夫权统治下的罗马妇女而言,离婚变得更困难了,这不是保护妇女的权益,故A项错误;婚姻制度逐渐走向神圣化,故B项错误;私有财产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C项错误。

答案:

D

10.(2017·汕头模拟)有学者指出,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了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权利的关系,罗马人对私法的贡献就在于他们对私法权利的高度抽象及其理论原则。

这表明罗马法(  )

A.包含了丰富的理性精神

B.具有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

C.特别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罗马法包含了丰富的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罗马法具有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A

11.(2017·佛山质检)古代罗马部分法律。

年份

法律

内容或影响

公元前450

《十二铜表法》

对贵族无法无天的暴虐行为有所限制

公元前449

《卡努雷阿法案》

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

公元前367

《李锡尼—赛克斯法案》

允许债务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还债

公元前287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大会的决议和公民大会决议一样有效

这反映了(  )

A.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B.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

C.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

解析:

平民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权利的扩大,排除A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C

12.(2017·武汉调研)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

“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

”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

A.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体现公正和公平

C.伴随征服不断调整D.强调程序和理性

解析:

材料中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及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公平,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莆田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时期,三苗叛乱。

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

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

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

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

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

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

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

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

《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

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

“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

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第二小问“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

(2)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古代中国法律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

罗马法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

背景:

中国,战争的刺激;儒家思想的影响;集权体制的强化;农耕经济的固守。

罗马,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文主义影响。

(2)原因:

中国,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

罗马,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4.(12分)(2017·张家口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

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

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

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根据材料“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等信息可知,民主与自由体现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之间既有相互促进之处,同时也存在矛盾之处,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个人自由。

阐述:

建立民主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人的自由。

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实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给予了公民选举与被选举的自由;君主专制违背民主原则损害了人的自由。

示例二

论题:

民主制度的极端化会不利于个人自由。

阐述:

民主制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在多数认同的情况下会牺牲少数人的自由。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利于个人自由的实现,如陶片放逐法和苏格拉底被处死等;法国大革命中,人民发挥了重大作用,损害了贵族甚至资产阶级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并无真正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