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593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优质申请报告结尾用语实用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申请报告结尾用语

篇一:

申请书格式

台头:

关于xxxxx的申请

正文:

xxxxx:

兹有xxxxx因xxxx需向xxxx申请办理xxxxxx事宜。

特此申请。

申请单位:

(申请人):

年月日

申请书的格式范文

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分类:

申请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种类也很多。

按作者分类,可分为个人申请书和单位、集体公务申请书。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格式与范文分析:

(1)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申请书

(2)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

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4)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

(5)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如:

申请书

尊敬的**:

我是***,郑重的向**提出*****这一申请.

*********(根据实情详细说明原因)******************************************************************************************************************************

我(希望/愿意/一定.....)(申请成功后我会怎样)

希望**能够(批准/考验/接受)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

*****年**月**日

篇二:

报告与请示

公文的基本常识

(整理:

谷士禄)

第四课报告与请示

第一节报告

一、文体特征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个文种。

报告与请示同属一个行文方向——上行文。

虽然行文方向相同,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又把它们划作一类,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严格的区别。

1.对上级要求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批复;2.行文的时候不同,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是事前行文;3.文中性质不同,报告属陈述性的上行文,而请示属请求性上行文;4.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等词语。

有的干脆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即结束。

也就是说报告对上级没有明确肯定的回复性要求。

请示结尾一般用妥否、可否,请批示,对上级要求十分肯定。

二、报告分类

报告根据行文原因与目的,可分为六类。

1.情况报告;2.工作报告;3.建议报告;4.回复报告;5.检讨报告;

6.送文送物报告。

在报告文种中,工作报告使用最多。

在工作报告中,按涉及到的内容又分为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

专题报告:

需要汇报的内容是某一专项工作情况的。

综合报告:

需要汇报的内容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的全部工作情况的。

三、报告的写法

(一)报告写作通用规则

报告写作通用规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段式”。

“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内容可以表现为多变的形态:

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3.情况--问题--今后意见;

4.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5.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6.情况--问题--建议

报告“三段式”的基本写法,可以提高撰文效率,眉目清楚。

“三段式”只是基本写法,并不是必须的硬性规定,也可以写成“两段式”,如情况--意见,情况--建议。

(二)注重实效,情况真实

注重实效,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拖沓。

报告有两个作用:

一是承担着向上级反映信息;二是承担着对上级决策反馈的作用(包括执行情况、决策的科学性)。

可见,报告是决策的基础之一,报告对决策担负着“桥梁”“纽带”作用。

不注重实效性,就很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不注重真实性很可能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三)语言要简洁,篇幅要短小

报告的篇幅一定要短。

要做到即短又说明问题,就要提高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

“报告文字每次1000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201X字。

一次不能写完问题时,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余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另一次则着重写其余问题,而对上次着重写过的只略带几笔。

综合报告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指出问题或争议之所在。

”(《毛泽东选集》)第4卷)

四、各类报告的特点

(一)情况报告:

重点是情况反映。

特点一是一切尽量用事实,特别是用数字来表达;二是要直来直去,平铺直叙;三是边明理边明事寓理与事实之中;四是在占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提炼出简单明了的看法。

注意点:

○1情况报告的根本是情况一定要真实、准确。

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对事实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不粉饰,不掩盖。

○2反映情况可以谈看法,但不要超出自我工作权限,所谈的看法、意见,是不需要上级审批的。

否则就不是报告了,应该写请示了。

(二)专题报告(工作报告)类同于情况报告,只是报告的内容

是专题,比情况报告范围窄。

(三)建议报告,既是建议又是报告。

建议报告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要求上级确认、批转。

前面讲过,报告不能要求上级批复,只有请示才能要求上级批复,那么请记住,建议性报告例外。

为什么?

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用报告。

根据建议报告的特点,此种报告的写作应当是以分析提出问题,列出具体要求,拿出意见、办法为主。

因此,此类报告在写作上通常表现为“情况”(问题)--“建议”(意见)。

但在文字详略上,前者要精,后者要细。

结尾与其他报告也不同,可以用惯用的结语,如: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部门贯彻执行。

(四)回复报告,特点是恢复上级领导同志询问情况的报告。

写回复报告,必须和询问内容紧密衔接,回答所问,要防止所问非所答。

(五)检讨报告。

肯定是单位或个人犯了严重错误,向上级写的检讨、检查报告。

大家都知道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

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

……1980年8月23日,9个月后石油部长宋振明才给国务院写了检讨报告。

事情处理得不好,但检查报告写得非常好,可以当范文。

这篇检讨报告的特点:

先写事故的基本情况;其次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今后的处理意见。

(六)送文送物报告,是随文、随物一齐向上级发出的一种报告。

如向上级报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因为这些都不是法定公文,属于机关常用应用文,不宜直接向上级行文。

当需要向上级报送时,可以以此形式向上行文。

从内容上看,计划、总结等为主件;从行文形式上看,送文报告是主件,而计划、总结是附件。

第二节请示

一、文本特征

请示体公文,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所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

它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日常行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

二、请示的种类

请示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基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请示,即下级机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领导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二类是批转性的请示,即把有关某一方面的意见,以请示的文种报上级机关,要求上级批转有关单位予以办理。

三、请示的内容结构。

请示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也叫请示的理由或背景,要求写的充分而又简明。

主体部分写请示的事项。

请示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

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大都根据内容要求运用惯用语结尾。

比如:

直请性请示,可选用“可否,请批示”、“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

篇三:

请示报告结语

篇一:

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请示结语的写法

一、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

“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

?

审批”等。

二、请示结语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无结语

不是所有公文都需要写结语。

如“命令”、“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不需要写结语,言尽即止。

但“请示”必须写结语,这是由请示的文种功能决定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凡是在工作中遇到不知如何解决、无权解决、无力解决及按规定应报经上级决断的问题,都要请示。

下级机关只有在得到上级机关批复后,方可按照上级机关的意见安排下一步工作,不能擅自做主和先斩后奏,所以请示带有强烈的“期请性”。

行文中,必须在结尾处明确提出请上级机关“批示、批准”的要求。

请示如果不写结语,就意味着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事前请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请示”也成了一张白纸,失去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二)与“报告”结语混淆即将请示的结语写成了“以上报告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这种写法要么把请示当成了报告,要么把报告当成了请示,要么在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

不论哪种情况,都混淆了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该批复的请示没有得到及时批复,延误了时机,给工作带来不应有麻烦。

报告是陈述性上行文,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可以表态也可以不表态,所以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

(三)不能正确体现行文规则

一种情况是对“逐级行文”认识不清,要求上级机关审批应由上级机关转报的请示。

《办法》规定:

“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有时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审批请示事项,需要再向上级请示时,请示的结语应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

?

审批”,而不能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审批”。

另一种情况是对“批转”与“批复”认识不清,将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请示写成了要求上级机关批复的请示。

如: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彻执行”。

这里“批转”不能写成“批复”。

(四)语气不当

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语气要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尊重,但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

过“软”,是指语气过分谦卑。

有人认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办事,说得越客气事情越好办,所以结语写成“以上想法尚不成熟,请领导指正”或“以上意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上级领导决策”。

请示是公文,不是私人信件,没有必要过分客气。

这种写法既啰嗦,又缺乏自信,给人“上交矛盾,不负责任”的感觉。

过“硬”,是指语气太直,甚至含有命令、强迫之意。

如“请指示”、“请批复”、“请批准”,太过简练,缺少过渡,不委婉。

再如“我们认为此事应?

?

,请领导批示”也不可取。

(五)语法逻辑有误

请示中常用“当(妥、可)否”一词,意为“不知当与不当(妥与不妥、可与不可),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含义,与后面的“请批复(示)”或“请指示”搭配,表示“自以为妥,但惟恐水平低微,尚需领导指正”的意思。

有人将其写成“当(妥、可)否,请批准”,即“当与不当,都得批准”,逻辑错误显而易见。

篇二:

报告与请示的写法

报告、请示的写法

一、报告:

1、报告的特点:

(1)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主要叙述事实,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写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上级不作答复,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但可以将建议性报告批转有关下级机关;

(3)一般在事情过程中间或之后撰写。

报告的要求:

(1)主旨要新。

(2)要有真实的材料。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标题只能省略发文机关部分。

(5)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常用结语:

“特此报告”,“专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报告的类型:

2.呈报性报告:

(1)汇报工作的呈报性报告(工作报告):

用于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的报告。

有总结性和两种。

——正文结构:

1)基本情况2)成绩和经验

3)问题和教训

4)今后的计划和打算

总结性工作报告:

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结构有基本情况、成绩经验、教训不足和今后计划等部分。

(2)专题性工作报告:

1)汇报情况的呈报性报告(情况报告):

2)答复询问或报送材料的呈报性报告(答复报送报告)

3.呈转性报告(建议报告):

报告的写作:

(一)工作报告:

用于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

有总结性和专题性两种。

1)总结性报告:

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结构有基本情况、成绩经验、教训不足和今后计划等部分。

2)专题性报告:

(二)情况报告:

用于反映重大的问题或带有突发性或偶然性的情况。

时效性强。

正文结构带有纵向性。

(三)建议报告:

提出工作的建议,如意见、措施、方案等。

一般要求上级用通知这一文种批转给有关下级机关执行。

(四)答复报送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查询事

二、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

1、标题:

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2、正文:

请示的原因:

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

请示的事项:

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3、结尾语:

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

“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注意事项:

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

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

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

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

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

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

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

,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

主要说明请求事项。

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

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

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4、落款。

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

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5、范例

关于报送***的请示

局领导:

为响应?

?

号召,按省?

?

要求,我市需推荐专家14人。

现报名人数为?

?

,拟推荐14人(名单附后),计划于22日前统一报送。

妥否,请批示。

xxxx年xx月xx日篇三:

请示、报告

请示

请示,对于下级机关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现在还有人在需要写作请示的时候说“打个报告”,甚至还有人使用编造的“请示报告”文种。

这就更加需要认清请示的特点,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掌握请示的写法。

请示是机关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陈请性上行文。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一、特点

请示的特点可以在与报告的比较中看出。

(一)陈请性。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公文,行文内容具有请求性。

而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者要求的公文,具有陈述性。

(二)求复性。

请示的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答复。

而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掌握某方面或阶段的情况,不要求批复。

(三)超前性。

请示行文时机具有超前性,必须在事前行文,等上级机关作出答复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而报告则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

(四)单一性。

请示事项具有单一性,要求一文一事。

而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数事。

二、类型

请示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行文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来进行的。

通常可分为两种。

(一)事项性请示。

这种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某项或者开展某项工作的请示,属于请求批准性的请示。

这种请示多用于机构设臵、审定编制、人事任免、重要决定、

重大决策、大型项目安排等事项。

这些事项按规定本级机关无权决定,必须请示上级机关批准。

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难于解决的事项,用请示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支持的请示,也是事项性。

(二)政策性请示。

下级机关往往会在工作中碰到某一方针、政策等不明确、不理解的问题,或者碰到新问题和情况。

要弄清楚和解决这些问题,可用请示行文,并提出解决的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解释和指示。

三、写法、结构

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结构完整规范。

(一)标题。

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写标题要注意,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原由中也不要重复出现“申请”、“请求”之类词语。

(二)正文。

请示的正文都要包括原由、事项和结语3部分。

1.原由。

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

要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才能顺理成章。

原由很重要,关系到事项是否成立,是否可行,当然关系到上级机关审批请示的态度。

因此,原由常常十分完备,依据、情况、意义、作用等都要写上。

2.事项。

包括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

请示的事项,要符合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

如果请示的事项内容比较复杂,要分清主次,一条一条地写出来,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注意:

事项简单的,往往和结语合为一句话。

如《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最后一句话:

“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请审批。

请示事项应该避免不明确、不具体的情况和把原由、事项混在一起的情况。

否则,不得要领,不知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3.结语。

请示的结语有“以上请示,请批复”、“妥否,请批复”等。

结语是请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能遗漏,更不能含糊其辞。

四、要求

(一)一文一事。

一份请示只能写一件事,这是《办法》所规定的,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如果一文多事,可能导致受文机关无法批复。

(二)单头请示。

请示只能主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者主管部门。

如果需要,可以抄送有关机关。

这就可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不越级请示。

这一点,请示与其它行政公文是一样的。

如果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事项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除个别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一般不直接送领导个人。

(四)不抄送下级。

请示是上行公文,行文时不得同时抄送下级以免造成工作混乱,更不能要求下级机关执行上级机关未批准和批复的事项。

报告

报告是机关单位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三个上行文(议案、报告和请示)之一。

一、种类

报告种类较多。

人们习惯上按内容划分,将报告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及答复报告。

(一)工作报告。

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

工作报告有总结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两种。

总结性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结构有基本情况、成绩经验、教训不足和今后计划等部分。

专题性工作报告用于汇报某一方面工作。

(二)情况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

情况报告及时把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带有倾向性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报告。

情况报告与工作报告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情况报告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工作,不讲工作的进展情况,只讲客观存在的或者突然发生的情况;工作报告则要报告某项工作或某阶段的工作情况,或者工作结果。

例如向上级机关反映自然灾害的情况,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都属于情况报告。

这类报告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对发生的事情,要非常及时地向上级机关报告。

有些情况还要用电话先报告,然后用书面报告。

(三)答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查询事项。

有的答复上级对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有的答复文件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有的是上级批示下级查办或者询问有关情况后,下级办理完毕需要书面答复。

二、写作、结构

报告的写作有一定的特殊之处,简要地说有讲究立论、标题必须有事由部分以及比较重视叙述等。

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3部分。

(一)标题。

报告的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但是事由是不能省略的。

此外,事由部分要简练、准确。

(二)正文。

原由,有的概括叙述总的情况,有的则只是简要地叙述情况,并且与原因、目的、依据等放在一起。

事项,是向上级报告的具体内容,一般采用条项并列式,篇幅较长的采用小标题。

结语,常用的有“特此报告”、“专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三、要求

(一)立意要新。

一般行政公文的立意——确立主旨,只要正确就可以了。

报告中篇幅较长的种类,如工作报告就需要讲究立意。

首先要明确主旨。

在总结性报告中,主旨往往在正标题中表达出来。

进一步,主旨要争取新颖、深刻。

一篇总结性报告的水平质量往往突出地表现在主旨上。

全文都要为说明主旨服务。

如上例标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的正题就是主旨。

(二)内容要实。

报告中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一分为二,不能欺骗上级,以免造在工作上的失误。

(三)重点突出。

在结构上要注意内在的一个要求,详略结合,重点突出。

重要的层义,一定要突出出来,放在前面讲,认真论述。

重点材料,也要放在前面叙述,还要详细地写。

作为报告,往往所写的事情本身是典型的。

这一事例中的材料,要将其中能说明问题和主旨的重点,详细地展开来。

这样,就能达到点面结合的要求。

(四)不夹请示。

〈办法〉规定,上级机关对报告是不批复的,因此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