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124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妙析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词句段运用”安排有两个小板块,第一项内容是看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了解、积累更多关于托物言志的诗。

第二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发现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训,感受古人的智慧。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吸引读者,那好的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诗积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古人为了抒发自己的志向,把品格和志向赋予在事物的身上,引导学生多积累并加以运用。

“日积月累”的背诵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一老师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古诗—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这种写法,多积累古诗。

句子一一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一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加以背诵。

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阅读过的好的开头和结尾,知道开头和结尾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很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古训。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翻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2.通过看图、感悟、诵读,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占训大意,体会占训蕴含的哲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f

重点

交流好开头、好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指导朗读、背诵古训。

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这种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积累笔记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件,示t、、

\埴角数枝悔.凌塞单独开。

—宋.王安石《梅花〉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J杏,骆宾王<咏啤>;9.学生自由朗读熟记。

三、日积月累,学习俗语

导入: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能使我们受益一生的俗语。

1.读俗语。

>谭件IK示、、

:

有甫就花花不发.无,南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曰思无曰.莫把无时当智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赃。

(1)同桌互读,正音。

(2)指名读。

2.领悟含义:

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尝试回答,同桌互相补充。

(2)查找资料补充。

(3)教师重点指导。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己过世。

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名贤集》,意思是:

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3.尝试背诵。

(1)教师引读。

(2)男女分组比赛读。

(3)指名背诵。

4.阅读古文长知识。

推荐阅读:

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还有很多,《名贤集》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阅读此书。

设计

好的语文老却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

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刊.不仅丰客了教学内

容,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语文同地

竹梅花

第一课时

贬课时目标

1.交流好的开头、结尾,一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自己读过的古诗,交流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文章中好的开头和结尾,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写好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难点

联系读过的古待,体会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的人的品格和志向。

蠹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课题)一篇文章和任何美好的东西一样,既要有内在的美,也要有外在的美。

巧妙的开头与结尾就是文章的外在美。

为了美化文章的外貌,接下来我们首先来学习“交流平台”,一起探讨好的开头和结尾的好处。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回顾其开头和结尾。

2.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出重点词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3.交流。

(1)回顾教材中好的开头和结尾。

(2)分析这些开头和结尾的好处。

4.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课文的好的开头和结尾,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哀心情。

《藏戏》一文的开头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点出了藏戏的三个特点,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的民族白豪感。

5.学生提供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开头和结尾,并学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教师小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朗读下面地诗句,说说这些诗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事物。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

2.学生交流这些事物都被赋予了人怎样的志向与品格。

(1)诗人借赞美竹的坚劲表达了自己正直不阿、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诗人外表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3)诗人借描写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勉励,希望朋友珍惜这大好时

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3.请同学们联系学过的或看过的古诗,想想还有哪些事物经常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

(1)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总结。

(2)兰——孤傲、清高;鸿鹄——志存高远;宝剑——为国效忠,保家卫国;蝉——高洁清远;蜡烛——无私奉献;松——坚强不屈。

4.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体会这种写法。

(2)更多关于借描写事物寄托自己的志向和品格的诗句。

5.请学生尝试用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可以参考的有梅、兰、竹、菊、春奈、粉笔、橡皮等。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好的开头:

奠定基调、引起下文好的结尾: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词句段运用:

托物言志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2.初步理解古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教育。

、积累古训。

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积累背诵古训。

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感受古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教材中关于外貌描写的句子,生齐读。

4.联系课文想一想:

上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5.同桌讨论,师指名回答,并点评。

二、日积月累

1.多媒体展示古训,自由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

2.全班相互交流这些古训的大概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

3.引导学生谈谈读这些古训后的感受,体会其揭示的人生道理。

4.教师进行总结讲解。

5.尝试背诵。

卷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突出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表达作者的爱憎

、展示人物个性特点蠢教学反思

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以学生交流为主,让学生意识到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对一篇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去观察发现写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日积月累”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积累,另一方面要理解这些古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俗语,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点点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I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1.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1.导入话题: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的开头与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由交流。

(1)关注首尾呼应。

,课件,示卜、、

:

文章的开头:

1927年4月28曰.我永远忘不了那:

;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雄曰.离现在已经+六:

:

年了.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

:

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

;天是4月28曰."—《+六年前的回忆》

1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

2联系开头、结尾,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体验妙处: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更能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使文章结构紧凑,加深读者印象,同时强调主题。

(2)关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1指名学生朗读。

2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

3交流体验妙处:

这个开头运用问句、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既点明了藏戏的主要特色一一“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又总领全文,引出了下文,同时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出了作者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3)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课件展示t

文章的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1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这个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在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作者既描写了目之所见,又描写了自己身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内心感受,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以景烘情式结尾。

课件展示}、

皿的结尾:

: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

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者太阳,光线;

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1读一读,说说这个结尾的特点。

2交流这种结尾的好处:

这个结尾含蕴深刻,引人深思。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

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

(5)提问式结尾。

|课件膜示[、;文章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曰子为什么一

:

去不复返呢?

<匆匆>:

1同桌交流这个结尾的特点。

2学生交流:

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

味悠长。

3.交流所学,探寻规律。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些,你还发现了哪些很好的开头或结尾呢?

4.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M

萍生共同探讨.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开展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稼放、自主学习、主动探完的地方。

二、词句段运用:

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1.回顾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说说其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2.结合课文相关句子,思考:

如果删去句子中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

的效果?

3.分男女生比照朗读删减前后的相关语句。

4.边读边想,请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感想。

5.结合语句,师生共议。

>课件厦示、.

:

删前: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

:

是没就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删后:

我看到了他的脸。

—《十六年前的回忆》: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表达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假设将这些内容删去,其隐含的信息就无法展现出来,李大钊的坚强也就不能被表达出来了。

课件展示、

:

删前: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

:

怕.他向前弓宥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

:

双手就像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

:

两边拉・

删后:

扁鼻子军官向前伸出两只大手.扭着:

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小英雄雨来》:

(2)通过“扁鼻子”“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等对日本军官的外貌、神态描写,可以

看出日本军官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假设删掉这些内容,那么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I课件It示I

;删前: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

:

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i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i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T儿粗.

:

割后:

他没有什么模样。

:

—《骆驼祥子〉:

(3)通过外貌描写,把祥子这一普通但又有自己特点的北京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脸上的精神”“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等描写,也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假设直接写成“他没有什么模样"那么会影响表达效果,无法刻画出祥子的具体形象。

2.师生共同总结。

(1)学生发言。

(2)教师相机补充。

外貌描写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神态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品格。

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外倪描写

神态描写

首尾呼应修辞手法开门见山式开头以景烘忧式结尾提问式结尾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

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日积月累"中俗语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背

诵下来。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感受托物言志

1.请学生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三首》。

2.指名说说这些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托物言志。

)联系你读过的古诗,想一想:

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M

通过夏习旧知导入新谍,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学生交流。

,课件■示、、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曜《竹石》

:

不妾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珈》:

:

荷尽已无攀雨盖.砌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文》:

1.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2.启发思考:

以上诗句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学生交流,全班补充。

(1)诗人歌咏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2)诗人借歌咏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说明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3)“菊残犹有傲霜枝”通过盛赞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反映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4.指名读、分组读诗句,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

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7.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