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400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81 大小:7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1页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1页
亲,该文档总共2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A新人教版必修1

备课资源

1.天球坐标系

为确定天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在天球上建立球面坐标系。

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基本平面。

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大圆所确定。

大圆称为基圈,基圈的两个几何极之一作为球面坐标系的极。

②主点,又称原点。

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过坐标系极点的大圆与基圈的交点所确定。

天球上一点在此天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由两个球面坐标标定:

①第一坐标或称经向坐标。

作过该点和坐标系极点的大圆,称副圈,从主点到副圈与基圈交点的弧长为经向坐标。

②第二坐标或称纬向坐标。

从基圈上起沿副圈到该点的大圆弧长为纬向坐标。

天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这两个坐标唯一的确定。

这样的球面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

对于不同的基圈和主点,以及经向坐标所采用的不同量度方式,可以引出不同的天球坐标系,常用的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和银道坐标系等。

2.地心地固空间直角坐标系

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格林尼治平均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3.地心地固大地坐标系

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在全球范围内最佳符合,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过地球质心并指向北极),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大地高。

如图1-1-1所示。

地球北极是地心地固坐标系的基准指向点,地球北极的变动将引起坐标轴方向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物理意义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质点是一种物理问题的科学抽象,并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进行合理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运动问题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3.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并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在认识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培养学生在认识问题时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质点的概念。

教学方法

展示、讲解、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从生活实例引入(多媒体视频展示),并进行解说。

如:

①雄鹰在高空飞翔→雄鹰相对天空的位置改变

②汽车在马路上前进→汽车对马路位置改变

③小船奔向远方→小船对河岸位置改变

……

板书: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过渡导入:

怎样描述机械运动,即怎样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

二、进行新课

(一)物体和质点

教师导出问题:

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师活动:

一边进行多媒体视频展示,一边提出问题:

1.在天空中扑打着翅膀翱翔的雄鹰,它的翅膀在向前运动时还在上下运动,怎样准确描述雄鹰的运动呢?

2.足球在向前运动时还在滚动,怎样描述足球的运动呢?

引导学生思考:

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

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如果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就可以很容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了。

教师讲解:

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

动,我们引入了质点的概念。

板书:

(1)质点的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

即忽略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板书: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

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忽略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问题无关的因素,或对当前考察问题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板书:

(3)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性。

师生共同分析: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板书: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

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教师提问: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可以,因为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比火车的长度大多了,研究火车运行的时间时,火车的车长对所研究的问题——时间几乎没有影响。

教师提问:

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不可以,因为桥的长度与火车的长度差不多,研究火车运行的时间时,火车的车长对所研究的问题——时间影响很大。

教师总结:

很好,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关键是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问题是否可以忽略不计,或者不起主要作用。

板书: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

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板书: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

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有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教师导出问题: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小明和一位同伴正坐在一列火车上向西行驶,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小明是怎样的?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而我们却没感觉到这又是为什么?

引入参考系并板书:

参考系

教师提问:

小明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列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小明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向西运动的,同伴认为小明是静止的。

教师提问: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

学生回答: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斜向下的曲线,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一条向下的直线。

教师总结:

要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一个参考标准,选取不同的参考标准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

板书: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P10图1.1-4,并思考观察结果为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

3.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教师导出问题:

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教师讲解: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1.如图1-1-2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B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m、0.4m,问A、B的坐标应该是多少?

答案:

A(-0.5m)B(0.4m)

例2.如图1-1-3所示,一辆汽车从天安门沿长安街驶向西单、南菜园方向,思考汽车的位置随时间怎样变化?

教师点拨:

(物体在平面内运动,应采取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运动)

1.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

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

3.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

图1-1-3

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总结:

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画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并巡回指导解释。

教师总结:

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的空间的一点。

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

板书:

对坐标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三、课堂小结

1.知识回扣: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2.研究方法

抓住实际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建立物理模型,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抽象。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2问题与练习2、3题。

五、板书设计

质点、参考系与坐标系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一、质点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即忽略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

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

3.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性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忽略。

二、参考系

1.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2.注意问题

①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

③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3.对坐标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②坐标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③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④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六、课堂作业

1.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上一人看到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上一人看到路旁电线杆向东移动,若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静止,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静止,甲车向西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两车以同样速度向西运动

2.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B.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体积很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D.同一物体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地面,否则会引起混淆

B.研究某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情况可能不同

C.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参考系

D.物体的运动是客观的,研究时不一定借助参考系

4.研究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哪些可看作质点()。

A.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研究飞机以地球为中心的飞行周期

B.研究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时的车轮

C.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D.绕地轴自转的地球

5.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这时()。

A.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

B.以地面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东行驶

D.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

参考答案:

1.D2.D3.BC4.AC5.D6.C

教育格言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

“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2.5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A

备课资源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教材P45图2.5-4是自由落体(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闪光频率为25Hz。

照片表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关于这幅照片,应要求学生理解以下几点:

1.这不是许多小球,而是表明一个自由下落的小球在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时的位置。

2.读数时应使用闪光照片中的标尺而不是在照片上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

3.从相等的时间间隔来看,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球是做加速运动。

4.照片上小球最初几个位置较密集时,可选择某一个间距较大的位置的作为位置1开始读数。

小球的位置都取小球球心,读出相邻两位置间的距离s1、s2、s3…,再算出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距离之差:

Δs1=s2-s1,Δs2=s3-s2,Δs3=s4-s3….学生通过定量计算:

发现Δs基本相等。

因此可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根据得,就可以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记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并自主进行分析寻找运动规律。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定义、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区别。

4.知道如何从匀变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牛顿管、硬币、小纸片、打点记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活动:

提问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做出评价、进行展示。

学生回答:

……

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重要推论,,。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T、2T、3T……位移之比

x1:

x2:

x3……=1∶4∶9∶……

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

位移之比xⅠ:

xⅡ:

xⅢ……=1∶3∶5∶……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演示:

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让学生观察石头和树叶的落体运动。

观察结果:

石头先落地。

教师提问:

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学生回答:

是?

不是。

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两张相同的纸掉落在桌面的情况:

1.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2.把其中一张纸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动手体会。

教师提问:

我们通过观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轻重没有关系。

教师提问: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轻重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程度不同呢?

学生回答:

受空气阻力的作用。

教师点评:

很好,正是由于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得才有快有慢。

教师设问:

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教师活动:

(演示牛顿管)并引导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玻璃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一个金属片、羽毛、纸片、小木块等物体,让学生目睹牛顿管里的羽毛、金属片等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点评:

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在研究物体下落的运动时,我们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

因此,我们可先忽略掉空气阻力,研究物体不受空气阻力的运动。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三、进行新课

(一)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讲解:

1.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是指:

物体只受重力、并且初速度为零。

小结前面的实验:

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

不过,在存在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分析这种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探究:

教师活动:

一边解说、一边进行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使重物在靠近计时器的下方,先把纸带上方固定,保持重物静止不动;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然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教师活动:

取下纸带,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纸带,并提出问题:

纸带上的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应如何根据这条纸带分析重物的运动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可以求出不同时刻重物的速度,做出v-t图象,判断重物做什么运动,也可以测出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是否为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

从纸带上看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回答:

不是,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逐渐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

把纸带从投影仪上取下并安排两位同学测量,标识好测量数据后再把它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指导学生分两组用不同方法分析处理数据。

学生活动:

分析处理数据。

教师活动:

巡回指导学生处理数据,并询问从数据上看物体是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

展示两组学生处理过程及结论。

(1)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满足,所以它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物的v-t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评价并总结:

很好,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

提问学生能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并安排学生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学生活动:

根据前面得到的公式、图象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进行计算。

教师活动:

展示不同学生的数据,并总结不同学生的结果:

加速度大小大约为9.56m/s2。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教师提问:

我们测量的加速度为9.56m/s2,它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偏小,因为存在空气阻力、纸带摩擦力等。

教师讲解:

1.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变化的快慢都一样。

我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不同、加速度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的缘故。

2.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与离地面的高度也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粗略计算时g取g=10m/s2。

学生活动:

看教材P44表格一些地点重力加速度。

3.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师指导: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0取零,并且用g来代替加速度a就行了。

安排学生自主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学生活动: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由得

得,。

例题1:

长为L的细杆AB,从静止开始竖直落下,求它全部通过距下端h处的P

点所用时间是多少?

解析:

由于细杆上各点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可以将整个杆转化为一个点,例如只研究A点的运动。

B下落h时,杆开始过P点,A点下落h+L时,杆完全过P点。

从A点开始下落至杆全部通过P点所用时间为:

t1=。

A点下落h所用时间:

t2=。

所以杆通过P点所用的时间为:

t=t1-t2=。

教师点拨:

通过草图分清各阶段运动,然后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求解。

即时演练:

1.做一做:

测定反应时间。

(详见教材P45)(估算时g取10m/s2)

2.某人要测一座高塔的高度,从这座塔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时间是3.0s,问塔有多高?

g取10m/s2。

四、课堂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另一个运动形式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也就是说自由落体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五、布置作业

教材P45问题与练习3、4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重力加速度

1.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与离地面的高度也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粗略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