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508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docx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阳光外国语学校申报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自查报告

 

阳光外国语学校创建于2003年,至今已有13年。

13年来,我们在“国家情怀国际视野阳光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建成以七彩阳光教育为特色、品牌效应显现的区内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育人特色日益彰显,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学校连续两年被奉贤区教育局评为和润品质奖,这是上级领导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充分肯定。

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1800名左右学生;教职员工153名,专任教师149名,平均年龄43岁,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4名,占全体教师总数的16.1%。

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5名,占教师总数的10.1%,中级职称教师100人,占教师总数的67.1%,区双名三优11名。

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秉承“团结、求实、创新”校训,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并基于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教师需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实践探索。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奉贤区艺术特色学校、奉贤区教科研示范学校、奉贤区德育五星级学校、奉贤区家长学校示范校、奉贤区心理健康示范校、区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奉贤区示范图书馆、奉贤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等几十项荣誉。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借此评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机会,我们认真对照《评价指标》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发展规划,明确专业方向

1、制定学校整体规划,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师资队伍现状,统筹各方面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了《阳光外国语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和《阳光外国语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等中长期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队伍建设总目标:

即建立一支具有“活力博爱智慧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新教师成长期缩短、教师个体发展见成效、组室团队力量增强的教师协同发展目标。

我们强调以自我超越的目标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调动教师愿景与现状间的“创造性张力”,营造积极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催人奋进的岗位成才氛围,壮大优质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师资框架由“金字塔型”向“纺锤型”过渡。

2、制定教师个人规划,实现自我发展

学校主动思考教师的职业规划,团队沟通和个别交流相结合,帮助教师综合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向他们宣传学校发展愿景和工作需要,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围绕学校发展总规划,确定适切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践行。

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填写《教师专业发展手册》,每学期修正自己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帮助老师了解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规划实施情况,使规划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标。

二、立足校本实践,形成研修特色

1、开展校本研修,践行阳光教育

(1)把握研修的方向,明确研修的主题。

三年来,学校对校本研修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重师德、重技能、重师范为培训导向,立足课堂,致力于真问题、真实践、真反思的研究。

我们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上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暴露的问题,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开展和实施,并将培训的成果及时反馈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更有效更优化地解决学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打造阳光课堂,凸显七彩文化。

在成功教育集团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我们着力进行“阳光课堂”标准的探索。

a、建立备课模型:

主备—研备—调备—评备

主备即超前备课,备课组内要落实主备人和主备内容,组内其他成员同步自备。

主备人要在准确分析学情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练习与作业、教学资源等各要素之间关系,科学合理制订教案。

研备即定时定点的备课组活动,研究和完善主备教案细节,共享备课成果资源。

集体研备时,集中研究讨论主备人提供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细节是否合理科学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研究教学中已有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操作点。

调备即组内每位成员共享集体研备成果,并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情况微调教学设计。

评备即实施教学后进行评价反思备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形成优秀教案进入学校教学资源库。

经过前两年的实践、调整,现各年级各学科都已形成较成熟的“阳光教案集”。

b、建立课堂模型:

主动参与—讲想练结合

为了使阳光课堂更加规范与科学,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校开展了“主动参与,讲想练结合”基本课堂模型系列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为切入点,形成“阳光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并汇编成册、资源共享。

c、“阳光课堂教学用语”的讨论与征集。

阳光课堂,是充满温暖关爱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课堂无忽略、无角落、无放弃。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爱与悦纳集中表现于教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

为此,我们进行了“阳光课堂教学用语”的讨论与征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欣赏与鼓励,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展示机会,课堂有师生真诚的互动。

d、研磨细则、科学评价。

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七彩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制定阳光外国语学校“阳光课堂”评价量表,做到“阳光课堂”理念深入人心,阳光普照。

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学评价更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的检验,才能日臻完善,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阳光课堂”标准,以便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和师生发展。

2、挖掘优质资源,开展培训活动

(1)成立督导团。

学校成立由区双名三优老师组成的阳光外国语学校督导团,每人负责带教一名青年教师,每周固定一天为带教日,每月有一次统一的督导任务,每学期开放一次教学展示日。

学校实行行政领导蹲点制,具体分工蹲点到教研组、年级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

(2)成立名教师工作室。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顶梁柱,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校两位区名教师张卫兵老师和夏庆华老师的领衔下,成立两个阳光名教师工作室。

张卫兵老师带教六名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夏庆华老师带教六名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通过工作室的一系列带教活动,加速骨干教师成长,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借助托管资源,组建市域专家指导团队。

2013年9月开始,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对我校实施为期四年的委托管理,管理团队的总监关俊林校长常驻学校蹲点办公指导,学校借助托管资源,组建市域专家指导团队每周一次深入教研组、备课组开展一对一的上门指导,重点备课、磨课和听课指导。

我校有19位教师与托管专家签订师徒带教协议,形成双导师带教制度,托管专家陆逐老师对教师的论文逐个点评修改指导。

专家的指导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能力地提高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专家的真知灼见将引领学校建设从更高更新点起航。

(4)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活动。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其他优秀资源,一方面请进来,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做专题报告讲座。

如刘京海校长的《谈成功教育》、陆建国局长的《继往开来,开创阳光外国语学校新局面》、侯锁生院长的《怎样做一名好教师》、陆逐教授的《如何撰写课题与论文》、国家心理咨询师特级督导师导师刘晏华的《教师减压与沟通艺术》、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师德标兵闸北青云中学童莹莹老师的《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督导室专家盛兰新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毛燕菁的《教师的智慧》等,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另一方面走出去,与上海市闸北八中、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浦东六灶中学、上海青云中学、闸北永兴路小学、崇明堡镇二小、上海位育实验学校、金山区新农学校、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浦东盐仓小学、闸北大宁国际小学、上外苏河湾实验中学、浦东平和双语学校、上海市金杨中学、崇明长江小学等十几所学校进行校际学习交流,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内容全面丰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学校把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团队作为教师研修的主阵地,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育德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以实践体验为载体的教师校本研究内容体系,每年确定相应的培训项目,满足各层次教师需求,逐步使校本研修内容专题化、系列化、课程化。

学校每学年有面向全员、职初和骨干教师三个层面的校本培训项目(见下表):

学年

教师全员培训项目

职初教师培训项目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2013学年

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教育能力

提高职初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培训

提高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

2014学年

提高教师命题能力,加强教学质量诊断

同伴互助促进职初教师专业成长

优化骨干教师培养,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2015学年

懂得关爱学生提高教育实效

理论思辨、观摩研讨、反思创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系列讲座、专题研讨、网络研修等方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满足教师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将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

4、注重7+1学习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模式

“7+1”的7是指:

学校成立了7种形式的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团队,即:

名教师工作室、督导团、学科建设体、朝阳工作坊、特色课程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坊和师生发展评价共同体。

名教师工作室是指:

区名教师带教和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教师;

督导团是指:

区双名三优带教青年教师,督导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学科建设体是指:

教研组长传达落实开展组内工作;

朝阳工作坊是指:

7年期内青年教师培养成熟教师;

特色课程工作坊是指:

8年期以上成熟教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形成教学风格;

班主任工作坊是指: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带教职初班主任,培养骨干班主任;

师生发展评价共同体是指:

行政管理团队负责监督和评价。

“7+1”的1是指:

阳光幸福教师共同体,全员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在“7+1”学习团队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5、构建七彩课程,打造研修特色

(1)学校教学工作始终围绕“七彩阳光教育”的教育理念,经过几年探索,学校七彩课程建设已成体系,形成以赤、橙、黄、绿、青、蓝、紫7个领域的阳光七彩课程。

七彩课程有德育类、英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益智类、社会实践类。

有面向部分学生的特色课程(如射箭、合唱、舞蹈)、面向全体学生的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面向全体的必修特色课程(如德育类、英语类、益智类、社会实践类)。

(2)成熟的校本特色课程有:

《阳光七彩英语》、《剪纸》、《射箭》、《儿童舞》、《英语轻松电台》、《中学英语阅读》、《儿童舞蹈基训》、《中国情结》、《环保艺术纸袋》、《DIY手工制作》、《剪纸》、《小学英语朗朗上口》。

其中《阳光七彩英语》、《儿童舞》、《射箭》已被认定为区特色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方案编制有创新:

有学校统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有单类的七大类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在编制方案过程中把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多元发展的课程理念带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开展“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增添创意和快乐。

(4)科目建设有系列:

七彩课程强调全员参与,科目开设全面、丰富,具有系统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科目开设丰富,多样,适切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5)评价体系有保障:

校本课程建设的管理和评价已形成相关的制度。

在第一轮的校本课程评比中,我校已进入校本课程先进校的行列。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1、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断提升

(1)建立师德培训制度

学校精心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坚持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开展礼仪培训,学习政策法规,通过自主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教师论坛、网上交流等方式,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全校争创“市文明单位”、团队争建“文明组室”、人人争当“文明职工”的氛围,引导教师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感悟爱心育人的快乐,从欣赏自己及同伴的进步中共享智慧授业的幸福,激发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

(2)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学校开展一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挖掘身边教师的感人故事,如学习我校高丽莲老师忍着开刀的病痛,不请一天假坚持初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的先进事迹,评选“阳光外国语学校双十佳教师”、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身边的感动”等师德演讲比赛,同时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德育论坛、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教科研论坛等系列活动。

借助党支部的力量,书写阳光好故事,传递阳光好声音,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目前,大部分教师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认同学校发展理念,职业认同度高,敬业乐教爱生,对专业有进取心。

2、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有区双名三优11人,镇优秀教师18人,校骨干教师20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5名,市第三期培训者培训2名,国培计划2名,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U-S-D项目培训1名,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1名,学科首席教师后备人选培养1名等。

学校积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要求组长们做有为的先行者,对组室建设有高位思考和永创品牌的意识。

要求突出教研的智慧分享和专题特色,体现在常规教研活动和自行开发的特色主题教研活动中。

目前我校有2个示范教研组,3个优秀教研组,9个合格教研组,每学期都承担相当数量的区级教学和研讨活动展示。

学校成立阳光名教师工作室、教学督导团、班主任工作坊等指导教师团队,帮助青年骨干教师和职初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向区内兄弟学校输出多名干部和骨干教师,有校长2名、书记1名、副校长1名、副书记1名,工会主席1名,政教主任1名、大队辅导员1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1名,教研组长3名,年级组长1名,区优秀骨干教师2名,输出的干部其中有1名担任镇青保办主任,2名已担任区内其他部门重要领导岗位。

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实现队伍均衡发展

1、完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网络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师训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人事干部和师训干部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分管领导为组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为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保驾护航。

姓名

职责

组长

吴迅雷

策划、考核

副组长

高继红

活动策划、过程管理等

具体负责人

柳青

路张斌

制定年度计划、具体实施等

组员

徐建

李慧

师德建设、工会小组建设

刘芬

胡莉敏

育德能力研修、班主任队伍建设

吴耀辉

唐明红

课程管理、教学能力研修、教研组队伍建设、教科研

赵秋明

孙伟

后勤、安全管理

(2)组建管理团队

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组建了四个主要管理团队,分解教师培养内容,强化过程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各方面的研修活动。

具体如下:

团队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师德管理

徐建

李慧

柳青、金叶丹、工会委员

德育管理

刘芬

胡莉敏

张卫兵、团和队、年级组长

课程教学

吴耀辉

唐明红

瞿双、黄梅华、王卫东、教研组长

后勤保障

赵秋明

孙伟

薛辉

(3)形成管理网络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所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线分块、条块结合、全程管理、多级反馈”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网络。

校长

师德修养教学工作教育工作科研工作

2、跨校合作,携手共进

学校借外力实现教师队伍高位、均衡发展,与上海成功教育集团结对签约托管,以刘京海校长为首的专业负责的专家指导团队,让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英语专家对学校英语特色建设的真知灼见和以身示范将引领学校英语特色从更高更新点起航。

区内作为紧密型资源联盟体盟主学校,与胡桥学校、柘林学校、新寺学校结对,通过教师流动、教研联动、课程走动和管理互动,组织开展各类卓有成效的活动,如:

开展了常态化的联合教研、主题式研讨活动、学科视导、特色课程交流、联盟体带教结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学科专场活动、职初教师和骨干教师专场活动等,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主动作为,携手共同发展。

学校党支部和上海市名立中学达成合作共建,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学校与上海扬波外国语小学进行英语特色建设合作项目研讨,双方签订协议,建立英语教学交流“姐妹”学校。

学校还与上海市闸北八中、上海青云中学等十几所学校联合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3、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1)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依据学校实际,对教师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为100%。

(2)构建校本教研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

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每单周一下午集中开展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教务处有专门人员督导、检查、记录、归档。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实践证明,发挥团队优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为此我校高度重视整合团体智慧,通过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方面坚持以学科组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了集体备课活动。

每次活动要求有中心发言人、书面材料等。

另一方面是加强相关学科组之间,教研组内部听评课活动,每年开展备课本、听课本检查反馈,每人每学年均开展一节公开课活动等,共同研究教学中呈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设立专家引领制度。

近年来,先后聘请了刘京海、陆建国、张杰、何亦乐、侯锁生、陆逐、陈婷、张茹环、刘晏华、童莹莹、盛兰新、毛燕菁、韦燕佳、金哲民等领导、教育专家及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来我校做报告、演讲,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路引领。

同时,为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并制定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实际效果好。

建立与其他学校(资源联盟体学校等)的校际交流,相互听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5)健全教学反思制度。

改革教案设计,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上课后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学年认真完成至少1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6)改革评价奖惩机制。

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

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效果好,教师对评价结果认同度高,并作为一种导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

五、做好示范辐射引领,实现专业发展共赢

1、健全教学常规,营造育人范围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常规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为着力点,以人文课堂构建为增长点,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评为区德育五星级学校、区家长学校示范校、区心理健康示范校、区教科研示范校。

2012年度区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奖,小学获一等奖、初中获二等奖;2013年度课程教学质量奖,初中获二等奖;2014年度课程教学质量奖,小学获二等奖,初中获二等奖;2015年度和2016年度连续两年获得和润品质奖。

2、采取分类培训,搭建成长平台

学校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

如见习教师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其成为合格教师,职初教师采用“师徒结对、同伴协作”的形式使其快速成熟,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比武、展示活动”使其成为骨干,骨干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参与教研”使其形成特色,老年教师采取“任务驱动、考核激励”形式促其继续发展。

这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催生我校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如陆晴获得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见习教师,张炜获得区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

学评比一等奖,瞿莉娜获得上海市首届中小学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奉贤赛区一等奖,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等。

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区名教师,中心组成员夏庆华老师的《音乐教学最优化的研究》成为区共享课程,并长期担任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任务。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公开课、研讨会、经验交流、现场展示活动等来辐射学校成功经验。

近三年共举行市级公开课教学10节,区级公开课教学61节,在区级及以上研讨会上交流发言17次,现场展示活动12场(含联盟体展示)。

校内名教师、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展示课65节,青年教师评优课、汇报课56节,学校多次召开区域内骨干教师、职初教师校本研修专场活动,每学期组织大量“紧密型资源联盟体”学科专场教研活动。

3、强化课程改革,注重成果推广

学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教育科学研究。

三年内参与各级科研项目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全校上下已经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们积极参加科研培训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近50多篇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刊登在区级以上的教育教学杂志,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的科研成果活动中获奖。

三年中,我校共有市级课题3个,区重点课题3个,区一般课题25个,正式出版两本专著《让阳光更加灿烂》和《七彩阳光教育》。

2014年我校在《奉贤教育》出版专栏,15位教师的优秀论文获得推广和展示。

长三角“黄浦杯”新概念、好实践征文活动,我校两位老师获得两个二等奖,并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文章发表。

《民间“剪纸”课程与动漫资源结合的开发和校本实践研究报告》获市成果三等奖;吴迅雷校长的两篇论文《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获市成果三等奖,《七彩课程,让我们快乐成长》论文获区十九届教学节论文评比一等奖,并被编入《奉贤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论文、案例集》中。

《初中英语复习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研究》,《中学英语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实践和研究》、《用笔记法指导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在区内获得推广研究。

近几年学校在聚焦专业成长,践行阳光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获得的经验不是发展过程的结束,而只是新发展的开始。

我们坚信,在“国家情怀国际视野阳光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全校上下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磨炼、攀登、超越、发展,勇敢和智慧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2016年12月

附:

学校和教师近三年获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