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6966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docx

语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

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

“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

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

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

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

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

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

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

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

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

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

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

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

“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

“其将何以御之?

”延孝曰:

“梁兵虽众,分则无余。

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

”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

蜀平,延孝功为多。

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

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

“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

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崇韬曰:

“敢违吾节度!

”延孝惧而退。

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

“公复俯首何门邪?

”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

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

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

“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

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

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

”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

“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

”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

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

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摘自《新

五代史》

[注]:

继岌:

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4.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百骑奔于唐以:

凭借

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屏:

屏退,使……隐退

C.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趣:

通“趋”奔赴、趋向

D.知友谦被难被:

遭受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B.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C.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D.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5分)

(2)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

法斩公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

(1)崔涂(854~?

),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

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2)矰:

zēng短箭。

缴zhuó:

系箭的丝绳。

8.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

(5分)

9.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

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1)《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

(《琵琶行》)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

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正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

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是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

“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

“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

“你跑什么跑?

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

“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

“你就是军阀!

”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相关链接】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字叔雅。

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

原籍安徽怀宁。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

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记》等。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不满。

E.本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

试举例分析。

(6分)

1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6分)

14、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你是否赞同此观点?

联系全文及现实,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16.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17.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凶:

有战争声非加疾也疾:

宏大

B.寡人之民不加多加:

增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

缉查盘问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

致力于官盛则近谀谀:

奉承

D.无贵无贱无:

没有而绝江河绝:

横渡

18、下列选项中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恶多端的灰太狼为了抓住小羊,设计了一个陷阱,结果自己掉进去了,灰太狼真是作茧自缚啊!

B.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D.某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对国家的有关法规置若罔闻,为图本地“经济发展”而大肆砍伐天然林木,这无异于望梅止渴。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

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B、这次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难忘这次比赛。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20、给下列句子排出最恰当的顺序()(3分)

1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⑤①②③⑥B、④②①⑤③⑥C、③⑥①④②⑤D、③①⑤④②⑥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打开,另一辆则封闭如常。

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

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所有的车窗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

其结论可以归结为:

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会加大其损坏的程度,因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论述类文本阅读

1.B(“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2.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3.C(“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

4、A(率领)

5.C

6.B(“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错误)

7.

(1)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梁必定灭亡的局势。

(“见”表被动2分、“此其必亡之势也”判断句2分,句意1分)

(2)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不能用军法将你们斩首么?

(“独”:

难道。

2分,“以”:

按照。

2分,句意1分)

8.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

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

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

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

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

9.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

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

诗人以孤雁自喻,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

10.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答A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

(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

D项并没有表示“不满”而是表示叹惋之意;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

12、(6分)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

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

(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

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

(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

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

(2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1分)

13、(6分)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每点3分。

14、(8分)赞同。

狂来自其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学问,并有所成就;(2分)狂来自于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

(2分)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学问家趋炎附势,拜金,人云亦云,学术风气极坏,我们应该坚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不受浮躁世俗的影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不媚俗,保持一身傲骨。

(2分)

4、语言文字运用

15.A(①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南、向西”;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亡”“使之却”“使之愚”;⑥⑦⑧⑨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穿”“登上”“学习”。

16.选C(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17.C(A凶:

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B加:

更无:

D无论、不分)

18、A(B下车伊始:

指官吏刚刚到任。

修饰对象错。

C与人为善:

善意地帮助别人。

望文生义。

D望梅止渴: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根据句意,应改为“饮鸩止渴”。

19、D(A“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B“让”应改为“给”。

C无因果交系,应删去“因而”。

20.答案:

B解析: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很明显适合做首句的只有④。

根据②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之后。

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

然后分析整体语境,调整后的语序应按“提出问题——列举现象——指明原因”这一思路安排。

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④②①⑤③⑥。

所以应该选B项.

5、作文

21、【技巧点拨】对于材料作文,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到入手点。

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明确话题,比如本题所给材料,把两种做法放在一起比较,结果不同的做法导致不同的结果。

第二步,抓关键的句子,“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会加大其损坏的程度,因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残缺的东西,人们会忽视其价值,因而会加大破坏的力度。

第三步,理清关系。

第四步,准确立意,可以从正面立意,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善始善终,及时弥补人生的残缺;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引起质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