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492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docx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课试题3

思想品德:

第三课试题(苏人版新课标七年级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于知耻的正确认识是()

①知耻就是性格懦弱的表现②自尊的人必定知耻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④只有不知耻,才能保证自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

这说明()

①每个人多要对自己言行的过失有羞辱惭愧之感。

②每个人要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愧之感。

③每个人不必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感到羞愧。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感到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3、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孙竟靠作弊得了满分,平时学习比她好的同桌只得了90分。

看着同桌的试卷,孙静得意地说:

“是英雄是好汉,平时的努力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考试你能不能得满分。

”孙竟的行为说明()

①她是一个不知羞耻的人,对自己的作弊行为没有一点羞辱惭愧之感②她不以自己考试作弊行为为耻,反以其为荣③她喜欢作弊,善于作弊④她是一个知耻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作弊的行为好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请看右边的漫画,漫画中是虚荣者的成功之路。

它说明()

①虚荣的人是为了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②虚荣的人在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是此路不通的。

③虚荣的人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

④虚荣的人常将名利作为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5、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大多比较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行举止的文明,在意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评价。

这主要源于同学们()

A希望别人了解自己B希望别人吹捧自己

C期望他人尊重自己D盼望学校奖励自己

6、某校初一学生李路非常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一次篮球赛中,他担任前锋,好几次只顾自己带球而失去了投篮的最佳时机。

当队友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极力否认自己的错误,他这种态度说明()

①李路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同学②李路的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③李路是为了得到他人尊重的表现④李路的行为结果只能导致不自尊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古时有为考生进京赶考,途中迷了路,见旁边有位老人,忙问:

“喂,老头,到京城还有多远?

”老人见状回答:

“三百丈!

”书生不解:

“别人谈路程都论里,你这里怎么论丈?

”老人回答:

“你无理,我自然无里,只好论丈。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这位老人没有文化,根本不知道路程怎么论。

B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丈量单位,有的地方使用里,有的地方使用丈。

C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

D一般来讲年轻人比较尊重他人,老年人不太尊重他人。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名言说明()

①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

②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④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会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某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本班的同学写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倡议书,下列属于渴望表现自己,自尊自信的是()

A我的文才不行,还是让别同学来写吧。

B我的文才还不错,让我来完成这项任务。

C我对倡议书的格式一窍不通,我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D我对写作根本不感兴趣,我做不了这项工作。

10、当你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考试得了满分,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受到父母夸奖时,这些成功的经历使你()

A感到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潜力,是世界上最棒的人。

B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

C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前景,从而使自己逐渐高大起来。

D品尝到受人尊敬的滋味,体会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11、社会中每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

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其表现为()

A自尊与他尊B自尊与自负C自尊与自卑D自尊与虚荣

12、老师向班长安排了一项任务,说:

“有问题吗?

”爱出风头的班长明明知道自己完不成这项任务,但为了博取老师的好感,仍然回答道:

“没问题,保证提前完成任务。

”班长的这种表现实际上是()

A有自尊心的具体表现B自信的一种具体表现

C爱慕虚荣的具体表现D自卑的具体表现

13、下列属于自傲的心理表现的是()

①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看不起别人③世人皆醉而我独醒④凡事只有自己能够做好,别人都做不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自傲的人往往失败,其原因表现为()

①自傲的人往往自命清高,目中无人。

②过高地估计自己,错误地低估别人,自以为了不起。

③听不进别人的一点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意见是对的。

④意志非常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英语课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你鼓掌。

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是()

①自己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会感到特别的高兴。

②自己的回答得到了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③自己的长处得到了他人的欣赏,自尊心理得到了满足。

④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别人和自己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简答题(共15分)

16、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

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你对知耻是如何理解的?

(3分)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4分)

 

17、一位报社记者接到一位31岁姓王的大男人打来的救助电话,语调凄切的希望记者帮他呼吁社会救救他的患病住院的爸爸,记者在了解情况想帮助他时,才发现这位男子的父亲生病没住几天院。

他们已多次获得过社区经济补助,拿到钱以后,却都被他们赌博输掉了。

王某好吃懒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虽然自己正当青壮年,却不断地向社会乞求帮助,拿了补助费再去赌,全无一点羞耻感。

(1)对于羞耻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2)王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5分)

 

三、评析题(10分)

18、有人说: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不一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请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四、分析说明题(共18分)

19、2007年9月13日,据六安新闻网报道:

霍山县在龙图宾馆为宣口系统党员干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

演讲团的同志用身边的人和事作为鲜活的事例诠释了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讴歌了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了正气,鼓舞了人心。

宣口系统的党员王芳激动地说,“这些事迹太感人了!

他们讲的虽然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事情,但那都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看得见的事情,更具有说服力。

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宁、幸福、和谐,我们的祖国才能富强。

(1)“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2)“明荣知耻”巡回演讲活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作用?

(6分)

 

20、2007年6月12日,陕西《三秦都市报》报道:

本报与省公安厅、省禁毒委联合向社会征集自愿戒毒者为其免费戒毒。

自戒人员任某说,他们有着十几年吸毒史,几乎每个人都戒过毒,但这一次戒毒与以往都不一样。

“如果戒毒是放在强制戒毒所感觉就不一样,在那因为是被强迫的,心情压抑得很。

在这里我们不受压抑,不受歧视,而且还免费给我们医治。

这儿的医护人员把我们真正当病人看待,非常尊重我们,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自尊。

(1)自戒人员任某的话说明了什么?

(4分)

 

(2)在社会生活中,自尊品质对于个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分)

 

五、实践与探究题(共12分)

21、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

但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更不同于自傲。

为了弄清楚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的关系。

某校七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讨论会。

假如你是本班的学生,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讨论会拟订一个主题。

(2分)

(2)自尊之所以不同于虚荣、自傲,主要区别在于:

(4分)

 

(3)在生活中,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尊的人,需要做到:

(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2、C3、A4、B5、C6、B7、C8、C9、B10、D11、A12、C

13、A14、C15、B

二、简答题(共15分)

16、

(1)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3分)

(2)说明了清代学者朱起凤是一个自尊的人,也是一个知耻的人。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一个知耻的人,清代学者朱起凤因错判学生的作文,而遭到众人的奚落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知耻中奋起,最终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分)

17、

(1)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3分)

(2)做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知耻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

(5分)

三、评析题(10分)

18、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2分)因为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只有有了羞耻之心,才有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

才能够自觉地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

(8分)

四、材料说明题(共18分)

19、

(1)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明荣知耻”演讲活动,教育人们懂得生活中应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

从而逐步引导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4分)

(2)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明荣知耻,具有羞耻之心。

因为它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培养公民的羞耻之心,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6分)

20、

(1)说明了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

(4分)

(2)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会更加繁荣和谐。

(4分)

五、实践与探究题(共12分)

(1)“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别把虚荣、自傲当自尊,”等。

(2分)

(2)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4分)(3)①要自重,即自己尊重自己,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②自尊要适度,要做一个达观的人,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议论。

③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④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情,等等。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