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校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7889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苏州大学校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校史.docx

《苏州大学校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校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大学校史.docx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LT

1936年

文学院政治、经济及社会等系毕业生改授法学士学位。

1937年

法学院增设会计系。

11月19日,日军攻占苏州;文、理学院先迁湖州,旋移至上海公共租界上课;法学院迁公共租界上课。

1941年

12月7日,日军进踞上海租界;法学院改名「中国比较法学院」(ComparativeLawSchoolofChina)继续办理,惟部分法学院师生西迁重庆。

(文、理学院师生则辗转迁徙于浙江、安徽、四川、广东诸地,历尽艰辛,而弦歌未辍,至战后始回苏州复课。

1943年

在重庆之法学院与沪江大学组设「联合法商学院」,盛振为任院长。

1945年

日本投降战事结束,法学院回沪,并恢复原名;同时文、理两学院亦在苏州复课;校董会决议参加「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UnitedBoardforChristianCollegesinChina)。

1946年

法学院增设司法组。

1949年

4月底,共军攻占苏州。

7月,旅台同学会成立,推陈霆锐为理事长。

1950年

10月,施季言接任旅台同学会理事长。

1951年

旅台同学会,倡议在台复校。

8月,董事会组成,推施季言任董事长,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丘汉平任校长,暂借台北市汉口街1段15号为校舍。

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三科,另设之比较法律一科,限大学肄业二年者报考。

1952年

7月,丘汉平校长辞职,施季言接任。

9月,校董会改组,推王宠惠为董事长。

中共进行大学院系调整,东吴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苏州东吴原址成立江苏师范学院。

1954年

7月29日,教育部核准复,是为「私立东吴大学法学院」,陈霆锐出任院长;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学系,附设外国语文学系。

1955年

6月,陈霆锐院长辞职,校董会推江一平、富纲侯、施季言组成院务委员会管理院务。

7月,士林镇民代表会议决捐赠本校外双溪土地六甲半。

9月,曹文彦继任院长。

1956年

夏,增设中国文学系;参加大学联合招生。

1957年

6月,曹文彦院长请辞,聘石超庸继任院长。

自是年起,陆续购得邻接外双溪校区之校地七甲。

1958年

3月,董事长王宠惠逝世,黄仁霖继任。

9月,外双溪新校址之教学大楼建筑完成,部份学系迁入新校舍上课。

1959年

夏,学生活动中心落成,上层暂为礼堂及图书馆,下层用为餐厅。

男、女生宿舍及院长、教授、员工住宅等亦相继兴工。

1961年

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

1964年

是年,教堂及其邻接建筑等竣工。

1967年

春,黄董事长奉派出国,校董会改推孙科为董事长。

1968年

夏,增设商学系及商用数学系,成立文、商两学院。

是年,第二教室大楼落成;7月董事会决定恢复「东吴大学」原名。

石超庸院长为首任校长,不久病逝,桂崇基继任。

1969年

8月,桂崇基校长因病辞职,端木恺继任校长。

成立数学系。

12月,教育部核准恢复完全大学建制,为「私立东吴大学」,设文理、法、商三学院。

1970年

秋,增设物理、化学两系,并合并原隶文理学院之数学系,另成立理学院;文理学院则恢复原文学院名称。

设经济学研究所暨夜间部。

商学系更名为企业管理学系。

1971年

秋,设法律学研究所;购置台北市延平南路书院段土地为城中校区,兴建第一大楼,作推广教育中心及商学院之用。

1972年

夏,增设历史、音乐、电子计算器科学等三系及外文系东方语文组。

自是年起,逐年刊印「中文法律论文索引」。

1973年

夏,增设会计学研究所、社会学系、及外文系德文组。

先后兴建竣工并启用理学院科学馆及男、女生宿舍各一幢。

1974年

夏,增设中国文学研究所及国际贸易学系。

9月,兴建音乐馆,董事长孙科病故,由端木校长代理。

1975年

春,校董会推杨亮功为董事长。

夏,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所辖英国语文、东方语文及德国语文三组,均独立设系。

法律系区分比较法学组及司法实务组,分别招生。

1977年

夏,中国文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并招收首届研究生。

1980年

夏,增设日本文化研究所,及哲学系、微生物学系。

原东方语文学系改名为日本语文学系。

1981年

夏,成立社会学研究所,分设社会理论及社会工作两组招生。

扩建语言中心教室大楼、教师研究大楼、中正图书馆及城中校区第二大楼等次第完工。

1982年

3月,社会学系分设社会理论组及社会工作组。

(苏州之江苏师范学院改制为苏州大学)。

1983年

8月,端木校长退休,杨其铣继任校长。

新购城区第二大楼旁两笔土地,辟为运动场,城中校区规模益臻完善。

1984年

夏,成立外国语文学院,下辖英国语文、日本语文、德国语文三学系及日本文化研究所。

校董会推端木恺为董事长。

1985年

9月,新建城中校区平房教室11间,作为学生社团活动之场所。

1986年

增购城中校区第三、四大楼两栋,用为教室,并供扩大推广教育之需。

1987年

5月,端木董事长逝世,王绍堉继任。

同年起,学生会推派代表参加校务会议。

1988年

夏,增设微生物学研究所及管理学研究所。

1989年

夏,经济研究所博士班成立;增设心理学系。

原社会学系之社会理论组、社会工作组,分别独立设系为社会学系及社会工作学系。

1990年

夏,于原活动中心旧址兴建综合大楼。

1991年

夏,增设政治学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增设博士班;法律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法律学研究所硕士班分甲、乙两组,乙组招收非主修法律学并具有相当工作经验之大学毕业生。

8月,杨其铣校长请辞副校长章孝慈代理校务。

1992年

2月,杨其铣校长辞职,章孝慈继任校长。

5月,购买校区后山之国有财产局土地五笔。

夏,增设数学研究所及社会工作研究所。

1993年

3月,综合大楼落成。

设立音乐研究所。

设立与教务、训导、总务三处平行之「发展处」。

1994年

3月,图书馆非书数据室启用。

夏,增设化学系硕士班。

11月,章校长在北京罹患脑溢血。

 

1995年

4月中旬,校董会决议章校长因病卸除校长职务,蔡仲平教务长为代理校长。

9月,夜间部中文、英文及日文三学系迁回外双溪校区上课;9月,外国语文学院日本语文学系及德国语文学系首次派学生分别前往日本明海大学及德国明斯特大学研读。

1996年

2月14日,章校长病逝。

4月,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展开遴选作业。

8月1日,刘源俊继任校长。

12月,教育部核定本校夜间部八学系各有一班转型为正规制之「乙部」,另各有一班转型为推广进修制之进修学士班。

1997年

3月,与日本拓殖大学签订缔结姊妹校协议书。

4月,与高千穗商科大学签订交流协议书。

4月,刘校长造访苏州大学。

8月,原外语学院德国语文学系更名为德国文化学系,增设国际贸易学系硕士班;教务处设招生组,裁并研究生教务组,学生事务处设学生住宿组;与国立故宫博物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

1998年

1月,苏州大学钱培德校长来访,并签订「学术合作计划协议书」。

4月,日本明海大学与本校缔盟为姊妹校。

7月,教务处夜间教务组更名为综合教务组;城中校区第五大楼开工。

8月,政治学系成立博士班;办理廿六教学单位之「学系自我评鉴」。

1999年

3月,与大直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

8月,哲学系及信息科学系成立硕士班;原商学院经济、会计、企业管理及商用数学四系进修学士班转型为商学院商学进修学士班。

2000年

3月,举行建校百年庆祝典礼及各项庆祝活动,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东吴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邮票。

苏州大学校园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