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7994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法知识及文言文习题

(一)语法篇

一、词性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副词:

介词、连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鲁迅、学生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长江、高原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政治、文化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星期六

表示处所名称:

上海、中国、美国

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左、右、里、外(简称方位词)

语法用法:

作主语、宾语例如: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2、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

坐、听、说、打、开始、进行eg:

听课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

有、发生eg:

发生地震,有钱

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喜欢、希望、担心、怕eg:

恨他

表示使令:

叫、让eg:

老师叫你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

能、会eg:

我会了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

来、去eg:

来一下

表示判断(判断词):

是eg:

我是学生

语法用法:

作谓语例如:

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3、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胖、瘦、大、小eg:

高高的树

表示事物性质的:

漂亮、结实、丑陋、疏松、干净eg:

漂亮的衣服

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eg:

走得慢慢的蜗牛

语法用法:

作谓语和定语例如: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作定语)。

这棵树太大了(作谓语)

4、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

(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三分之一、5、三万、6倍

表概数(约数):

几、许多

表序数:

第一、老三

语法用法:

作定语和补语,例如:

(一艘)小船慢慢地漂了过来(作定语)。

我比他大〈一岁〉(补语)。

5、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语法用法:

作定语或补语。

例如:

(一辆)马车从我的面前驶过(定语)。

他说了我〈两句〉(补语)。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人称代词:

我、你、他、她、它(门)、咱们、您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哪里、多少、怎么eg:

你说什么

指示代词:

这、那、这儿、那儿、其他eg:

这儿有水

语法用法:

作定语、主语或宾语例如: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做主语)。

(你们的)心真是黑透了(做定语)。

真正的勇士永远是我们(做宾语)!

二、虚词:

7、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

都、全、光、仅仅、单单;eg:

都死了

表示语气:

可、倒、难道、简直;eg:

这猫可漂亮了。

难道死了

表示否定:

不、没、必须;eg:

不杀必须死

表示时间:

刚、恰好;eg:

刚刚上课

表示程度:

很、极、十分、非常;eg:

很快乐

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

eg:

渐渐长大

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例如:

今年夏天[十分]热(作状语)。

小猫漂亮〈极了〉(补语)。

8、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

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eg:

我和他,他和我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不作句子成分。

9、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依据、根据、

语法用法: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做谓语的状语或补语

例如: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了(作补语)。

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作状语)。

10、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结构助词:

的、得;例如:

我们伟大的祖国

动态助词:

着、了、过;例如:

雨正下着

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等。

例如:

天晴了吗?

11、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有时作谓语例如:

他哼了一声(作谓语)。

喂!

你在哪儿?

(作句子)

12、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作句子成分或句子

例如:

湖水[哗哗地]流着(作状语)轰隆隆!

外面传来一声跑响(作句子)

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

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很美丽的中国”);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

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例如:

我跟他说(“跟”是介词)。

我跟他一起去公园(“跟”是连词)。

⑤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⑥区分介词和副词:

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⑦区分介词与动词兼类:

如,“在、给、用、拿、比、到、让、朝、往、把、经过、通过”等词语。

1、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其他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例如:

他在北京。

(动)他在房间里读书(介)

2、动词后能接“着、了、过”;介词不能接“着、了、过”。

例如: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动)。

别拿我开玩笑(介)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 

A.学生  鲁迅  上午  左右   B.东西  星期一  英雄   黑板

 C.风筝  红旗   保卫 高兴   D.巴金  思想    夏季   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A.学校 理想   这里   飞机   B.跑步  时间    孩子     父亲 

C.道理 学习   阳光    海洋  D.春天   善良    南面  苹果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 

A.跑步   跳远   思念  书本   B.扩大   应该  是    进来 

C.援助   做饭   忘记  回来   D. 关心   能够  要求  唱歌

 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    ) 

A.学生    热爱     跳舞     允许  B.讨厌    上去     是     帮忙  

C.支持    爱护     悠闲     憎恶  D.扩大    思念     激动   哪里 

5.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 

A.诚实   善良   弯曲    顽强    B.飞快    兴奋   幸福    笔直

 C.高     红     缓慢    伟大    D.  讨厌    悲伤   优秀   卑鄙 

6.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 

A.美丽    鲜红    洪亮   纯朴    B.弯曲   愿意   明天     激动

 C.笔直    回来    风筝   渺小    D.快乐   要求   夏季     许多 

7.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8、把下面各词归类:

  校园繁忙北京积蓄三万豁亮诚实中间哪里瞻仰战场颓唐夜晚二分之一朵驾驶那里自己斤坚固起来大伙政治希望

 9、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应该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

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10、判断下列加点的词的词性

 

(1)我在北京。

  

(2)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3)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11.缩句(找出句子的主干)。

(1)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2)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5)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6)每忆及少年时代,我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二)句子成分。

句子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叫做句子成分。

主干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树叶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起修饰、限制、补充作用)

句子成分划分口决: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基本格式:

例如:

(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课堂练习:

用符号标示句子成分。

(1)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2)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4)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5)每忆及少年时代,我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课后巩固:

用符号标示句子成分。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分卷集着乌云。

2.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近十几年来,新中国发行的各种各样的邮票又大大地丰富了这个艺术宝库。

4.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7.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8.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

(二)文言篇

一.秦桧之肉

 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火寻去毛鬣,肉内有字云:

“秦桧七世身。

”烹而啖之,其肉臭恶;因投诸犬。

呜呼!

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一.我会读。

给短文划分节奏。

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火寻去毛鬣,肉内有字云:

“秦桧七世身。

”烹而啖之,其肉臭恶;因投诸犬。

呜呼!

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点拨: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我会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烹而啖之 烹:

啖:

________

(2)杀一豕豕:

(3)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恐:

(4)因投诸犬诸:

________

(5)烹而啖之 而:

之:

________

(6)桧之①肉,恐犬亦不当食之②矣之①:

之②:

点拨:

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字(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

三:

我会译: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烹而啖之,其肉臭恶。

2.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点拨:

翻译的要求:

“信、达、雅”

翻译方法:

五字诀:

留、替、调、补、删

留:

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

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

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

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四:

我会思:

1.请写出一个跟秦桧相关的故事情节。

根据文意,写出一个形容秦桧名声的成语。

 2.上文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一.划分朗读节奏。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何不试之以足?

 

二.解释加点的字。

(1) 郑人有欲买履者     

(2) 而置之其坐  

 (3) 反归取之   (4)遂不得履

(5)先自度其足(6)吾忘持度

(7)之:

(8)而:

点拨:

之的用法:

(1)作代词

(2)助词,的(3)动词,到、往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补足音节(6)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四.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是时期的哲学家,家的主要代表众人物。

五.理解内容。

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用原文语句回答) 

                                     

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2分)

                                       

课堂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全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自测

(一):

对比阅读。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划3处)(3分)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常蹲其身 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    而忘操之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  执长竿入城门者

4.翻译句子。

(6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4.《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

把它写下来。

(6分)

(1)你对郑人说:

                                     

(2)你对执竿者说:

                                    

(3)你对老者说:

                                    

自测

(二)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

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

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

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

“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

”众(16)狙皆起而怒(17)。

俄而曰:

“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狙(jū):

猴子。

②得:

懂得。

③心:

心意。

④口:

口粮。

⑤欲:

欲望,要求。

⑥俄而:

一会儿,不久。

⑦匮:

不够。

⑧限:

减少。

⑨恐:

恐怕。

⑩驯(xùn):

驯服,顺从,听从。

 (11)诳(kuáng):

欺骗,瞒哄。

 (12)与:

给。

(13)若:

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4)芧(xù):

橡粟,一种粮食。

(15)足:

够。

(16)众:

所有的。

(17)起而怒:

一起生气起来。

怒:

恼怒,生气。

(18)朝:

早上。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4分) 

(1)能解狙之意()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4)众狙皆伏而喜()

2.翻译全文。

(10分)

  

3、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

(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4、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3分)

 

三.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每个句子限划一处)

(1)邻舍有烛而不逮

(2)以书映光而读之

(3)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4)主人怪而问衡

(5)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点拨:

表承接、表修饰、表因果、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

3.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邻居有烛而不逮

(2)衡乃穿壁引其光

(3)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4)主人怪而问衡

4.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5.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6.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你能还能列举二个中国古代勤学苦读的事例吗?

 四.苏秦刺股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

“此皆秦之罪也!

”乃发愤读书,曰:

“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书十上,而不为用

②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

③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4)引锥自刺其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2)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4.写出与反映出的学习态度相同的两个成语:

5.苏秦发愤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堂练习: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③。

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

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

②陇:

通“垄”,田埂。

③蹊田:

践踏田地。

④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⑤执策:

“策”通“册”,拿着书。

⑥长明灯:

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

⑦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狞:

凶恶。

⑧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⑨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⑩被:

通“披”,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2)亡其牛()

(3)或牵牛来责蹊田()(4)门人事冕如事性()

(5)曷不听其所为()(6)时冕父已卒()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

3.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三)(9分)

20.

(1)放牧

(2)自己(他)的(3)责怪(4)对待。

(每空0.5分,共2分)

21.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

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意思相近即可,前一问每点1分,共3分)

22.

(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

(“潜”“策”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异”“遂”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1)①写信   ②联合

(2)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

(3)给秦王写了多封信,没有被采纳;回家后受到亲人的冷遇.

参考答案1.逮:

到,及,这里是照到2.翻译: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意思对即可)

启示: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3.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带“《》”的句子

乃:

就,于是,

偿:

报酬;

怪:

奇怪.

D.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

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

“(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