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203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docx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

1.孔子:

“政者,正也。

”-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

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

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神权政治观

1.托马斯.阿奎那:

“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黑格尔:

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

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

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

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

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

“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

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

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

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克思主义政治观

(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政治的涵义: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1.强调了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

2.强调了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何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

3.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2)政治的本质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①首先包含人们的利益关系,政治关系的基础;

②包含人们的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力量对比和相互作用关系;

③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权利关系,体现着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和公共利益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

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二)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1.共同点:

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2.区别:

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3.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三)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1.政教合一

2.逐渐分离

(四)政治与道德

1.区别:

①道德是社会形态;②道德不具强制性;③道德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2.联系:

①使之为统治者服务;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涵义

(一)政治学的涵义

1.一般说法

(1)政治学的研究国家问题地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社会公共权力地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3)政治学是对公共事务、众人之事的管理的研究

2.本书的观点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政治学是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二)政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

2.政治学与经济学

3.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4.政治学与法学

5.政治学与法学

二、政治学的构成

(一)大分类

1.按性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按功能分,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3.按角度和层次分,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

4.按研究对象的状况分,静态政治学和动态政治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技术分类

1.政治学基本理论

2.政治思想

3.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国际政治

(三)政治学的特点

1.抽象性

2.一般性

3.基础性

(四)政治学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1.作为社会政治文化地核心组成部分,对盛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2.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作为政治科学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对于政治学的科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或分析对象

(2)前者思辨,后者以资料为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A.奥古斯丁《论神之都》和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蒙昧主义、禁锢主义

(三)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

1.14世纪始于,

马基雅否利(意大利)《君主论》和博丹(法)《共和六论》

以政治权力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2.17、8世纪

格老秀斯(荷)、斯宾若莎(荷)、霍布斯(英)、洛克(英)、伏尔泰(法)、孟德斯鸠(法)、卢梭(法)、杰佛孙(美)、潘恩(美)、汉密尔顿(美)

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创造了自然法,并提出了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提出了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边沁《政府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

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庸俗。

4.托马斯.莫尔(英)、康珀内拉(意)、梅叶(法)、摩莱里(法)、马布利(法)、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空想社会主义,拼击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建立社会共有、共同劳动、和谐一致的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源泉)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西方政治学的两个发展方向:

(1)政治理论方向:

①派别众多,学派林立,思潮纷杂;②方法体系多样;③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

(2)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

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

③强调以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④认为政治学价值中立;

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

⑥分析在于政治的“实然”,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1.科学性

2.阶级性

3.革命性

4.实践性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

(三)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1.唯物辩证法

2.辩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②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合;

③价值分析和事实分析的统一;

④个案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⑤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比较分析的基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角度

2.历史分析方法

3.经济分析方法

4.阶级分析方法

5.利益分析分析

(三)、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以“事实-价值”的关系为基础

(一)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二)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方法

2.经济学研究方法

3.心理学研究方法

4.借助自然科学的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①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②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第二编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三层递进关系:

1.首要的和基本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2.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政治权力关系。

3.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关系,确定了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人类利益的二重性矛盾:

实现要求的自我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

1.任何利益都有着自我实现地本质要求;

2.任何利益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这造成了政治权力的制约性、能动性、动态发展性和工具性,在政治权利上还原为政治权利的规范性、自动性、不断发展性和手段性。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利益的涵义

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一)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1.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2.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1)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2)利益是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3)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性

(一)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1.自我实现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这源于人的需要自我满足。

2.任何利益不仅在社会中形成的,而且必须在社会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何社会途径才能实现。

3.该矛盾对利益本身、利益关系和政治生活的意义

①对利益本身,它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地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②对利益关系,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

③对政治生活,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它还铸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最为基本的特性。

(二)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三)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四)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利益关系

一、利益关系的涵义

(一)利益关系:

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1.利益主体: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

2.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

①纵向上,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不同层次地社会群体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何社会利益之间地联系。

②横向上,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联系。

二、共同利益

(一)共同利益的涵义和特点

1.共同利益的涵义

2.共同利益的特点

(1)客观性

(2)独立性

(3)稳定性

(4)相对性

(5)群体性

(二)不同的共同利益

(1)集体利益

(2)集团利益

(3)阶层利益

(4)阶级利益

(5)民族利益

(6)社会利益

三、利益矛盾

利益矛盾:

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性和对立性的一面。

包括两个向上方面:

①利益矛盾是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横向矛盾;

②利益矛盾又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矛盾-纵向矛盾。

(一)横向利益矛盾

1.横向矛盾发生依赖的两个条件:

(1)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别;

(2)对同一利益客体都有要求----主观条件。

2.造成利益主体之间差别的原因

(1)个体的自然差异

(2)劳动分工造成的不同

(3)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

(4)民族特点和民族发展水平不同

(5)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横向利益存在的两种形态:

(1)对抗性的存在

(2)非对抗性的存在

(3)两者可以转化

(二)纵向利益矛盾

1.纵向矛盾发生依赖的两个条件

(1)两部分的利益各自的不同特性;

(2)对同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两部分分割时的不合理。

2.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的不同特性主要表现:

(1)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差别

(2)局部性和全局性的差别

(3)当前性和长远性的差别

(4)非根本性和根本性的差别

3.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和共同利益。

第三节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二)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三)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二)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三)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四)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

一、政治权力的本质

(一)一般的观点

1.中国的

(1)衡量审度;

(2)制约别人的能力

2.西方的

(1)霍布斯:

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罗素:

有意努力的产物;

(3)马克斯.韦伯: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

(4)拉斯韦尔、卡普兰:

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

这是借助制裁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决策的过程;

(二)本书观点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2.涵义:

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3.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一)客观构成因素

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

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是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两极,占有生产资料往往导致占有物质财富。

3.暴力

(1)暴力的构成要素:

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

(2)暴力的特殊性:

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机动性;具有直接的强制力。

(3)暴力以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的占有为自身的存在基础。

4.还包括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

(二)主管构成要素

1.能力素质

是政治权力主观因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能动的基础。

2.身份资格

3.理论和策略

4.组织

5.已有权力、实际政绩

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本质特性:

由所属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本质决定的

(一)制约性

1.制约性是一切政治权利的基础特征

2.政治权力的制约性来自于政治权力主体利益中实现要求的自我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3.政治权力的制约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1)在社会作用方面,体现为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和管理性;

(2)在作用范围方面,体现为政治权力的普遍性。

(3)在作用方向方面,使政治权力对对立力量呈强制性,在对本群体内呈现约束性。

(4)在力量对比关系方面,使之呈现出力量对比的不对称性。

(二)能动性

1.其能动性是有政治权力主体利益形式上的主观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2.其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1)它是政治权力主体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动杠杆,能使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2)它是政治权力作用范围内的积极支配力量,能对其他力量和社会生活施以支配和影响作用;

(3)它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反作用。

3.政治权力的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是一种合力作用。

(三)动态发展性

1.其动态发展性根源于政治权力主体利益中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两个主要表现:

(1)政治权力具有内在的延展要求;

(2)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更新变化。

(3)能否推动盛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决定政治权力强弱的根本原因。

(四)工具性

其工具性本质上体现在政治权力与政治主体的利益目标之间的关系方面;

形式上表现为各种政治权力工具,如意识形态工具、暴力工具、政治协调工具。

第二节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一、政治权力的类型

(一)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

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性质的政治权力主体

1.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

2.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3.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4.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5.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二)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

1.社会公共权力

(1)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使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在产生国家后,表现为国家权力)

(2)社会公共权力的特点:

普遍性;至上性;排他性

2.政党权力

3.政治社团权力

(三)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划分

1.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

2.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四)按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

1.立法权(首要)

2.行政权

3.司法权-构成:

侦定权、诉讼权和审判权

二、政治权力关系

(一)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主要是相互否定或相互对立的关系。

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以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

(1)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对比力量不相上下,都有妥协的要求;

(2)第三种外在力量对全社会构成威胁

(3)不同性质的政治力量在社会中有某种的共同利益。

(二)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公权力之间的关系

1.本质是一样的,但范围不同,存在差别。

(1)任何阶级社会中的执政党都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支配社会公共权力;

(2)执政党的权力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力

(三)根本利益一致的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1.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2.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1)同一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在权力关系方面的体现

(2)根本利益相同,性质不仅相同的政党权力之间

(三)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

(四)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

1.资本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

1.政治权力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作用后果的过程,涉及到政治无案例作用的效益问题。

3.政治权力的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

(二)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

1.暴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时事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3.命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切字节的意志,约束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一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灵的沟通,进而贯切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实施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器按照预定的目标行为。

7.处罚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从政治关系看

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凭借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二)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

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三)从社会生活看

1.政治权力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3.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第三章政治权利

第一节政治权利的涵义

一、政治权利的涵义

(一)权利的涵义

1.中国的观点

2.西方的观点

(1)天赋权利说

(2)权利自由说

(3)权利利益说

(4)权利力量说

(5)权利平等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所谓权力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1.权力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官司决定的

2.权力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

3.权利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一直在社会法律形式中的体现,是政治权利的延伸。

4.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三)本书关于权利的观点

(四)政治权利的涵义:

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政治权利本质上是政治权利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利益。

2.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1)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不可分割;

(2)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互为条件;

(3)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

(4)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都须由枪支的法律保证。

(5)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宗指向都是利益的实现。

3.政治权利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定身份的规定。

4.政治权利的获得必须以政治权力为先决条件。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利的根本特性是其阶级性

(一)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1.政治权利的规范性是政治权力制约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方面的直接体现

2.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两个方面

3.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具有强制性

4.政治权利的规范作用主要在于:

(二)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1.政治权利的自主性与政治权力的能动性紧密结合

2.政治权利的自主性本质上是法定范围内社会成员政治意志的自由

(三)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

政治权利的发展表现为内容、范围、形式的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