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225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docx

2走进李白教学设计

 走进李白教学设计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李白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走进李白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李白部分诗的欣赏,进一步了解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作为炎黄子孙如何能不了解李白?

因此特上一课“走进李白”。

  2.走进李白的诗中去,解读“集儒家、道家、侠士、书生、诗人于一生”的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和李白作为常人凡人的情思。

  教学方法:

  教师以故事串连,用诗歌作有详有略的品读、吟诵、赏读;以主题为单元教学,第一课主题是“李白是仙”,第二主题是“李白是人”。

  一、由“仙”字引入

  1.板书:

仙。

问:

你们羡慕仙人吗?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仙人——李白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大幕出示:

走进李白

  二、由杜甫《饮中八仙》激起学生兴趣

  1.大幕出示《饮中八仙》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教师简要讲述诗中故事

  3.诵诗

  4.过渡:

李白仅仅是酒仙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诗歌。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激趣:

望庐山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壮丽的美景吸引多少文人墨客。

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之后,很多诗人自叹不如,再也不敢写庐山瀑布了。

可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叫徐凝,他偏不服气,也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

两人同写一处景色,谁写的更好呢?

我们先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大幕出示:

《望庐山瀑布》

  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诗

  2.质疑

  3.解句

  4.欣赏

  引导学生把握“想象奇特”、“神来之笔”两词。

  3.大幕出示徐凝的《望庐山瀑布》

  出示徐凝《望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引导粗略解读,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

  4.大幕出示苏东坡的《戏徐凝瀑布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引导粗略解读,并引导学生看苏东坡是如何评价徐凝的诗的。

  四、补充学习李白的其它几首诗

  大幕相继出示《秋浦歌》、《夜宿山寺》,导读。

  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板书:

极度夸张

  2.《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板书:

想象浪漫

  五、总结李白诗仙的特点

  1.大幕出示李白的“青莲居士”诗

  讲述李白另一则故事——

  有一次,李白去湖州一家酒楼上独自饮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声歌唱,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

这时,湖州司马经过此地,问道:

“这酒楼高歌者是谁?

”李白听后,用诗答曰: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栗如来是后身。

  那种高傲和不屑一顾尽在诗中。

  小结:

为什么称李白是诗仙,因为他的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充满了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能想人们不能想,言人们不敢说。

他的诗不是写出来的,他的诗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他的诗是高声吟唱出来的!

他就是诗仙!

  板书:

李白是诗仙!

  走进李白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更加深入的了解李白,了解中国的诗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了古典诗歌这块文化瑰宝。

无数文学俊杰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中国古代有许多诗歌意境含蓄优美,常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进入“诗画轩”给画面配诗,你们有信心吗?

  (荷塘、枫林、梅花、慈母缝衣、农民耕田、草地、柳树、小荷尖尖)

  二、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我感到你们一个个都像儒雅的“小诗人”。

请问“小诗人”们,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出示李白头像特写]

  李白的诗人人喜爱。

不管老人还是孩子,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随口吟诵几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么豪迈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神奇的想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多么真挚的友情。

“天生我才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自信的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是忧伤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身正气,不畏权势的李白。

诗人贺之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说他是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的仙人。

唐朝另一伟大诗人杜甫,这样评价李白的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古人讲“知其人,读其书,识其事”,意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诗,了解他所经历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白,去诵李白诗歌,品太白神韵。

(板书课题)

  三、走近李白

  1、你了解李白吗?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李白?

  2、李白的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心中的自然流露。

板书:

李白是仙

  我们来看看李白的好友杜甫是怎样评价李白的。

出示:

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饮中八仙歌》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酒仙的形象。

  四、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范读

  释义:

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

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

  2、指名朗诵,听了你的朗诵就感觉那三千尺的瀑布迎面而来

  3、你们知道香炉是什么吗?

  我们游览了很多大山,看到的都是白烟,为什么这里是紫烟呢?

  4、庐山瀑布从很高的山崖上倾泻直下,水流撞击着山崖,升腾起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远看就像紫色的云霞。

这样神奇的境界你看到过吗?

  这样的景色,这样的云烟只有在哪里才能看得到啊?

  师板书:

宛如仙境

  5、读读诗的三、四行,看看有什么地方最值得你欣赏?

  据资料记载,庐山瀑布不过百米,但李白却说有三千尺,这是怎样的的夸张呢?

()你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

(特别、极其、极度)

  6、这是李白的想像,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绞尽脑汁想找到一个词来形容气势恢宏的庐山瀑布,但都未能如愿,与李白的相比,不是太小,就是滑稽可笑。

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李白,感谢李白为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恰当到了极致的比喻,使得我们看到瀑布,便会想起他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想像是怎样的想像呢?

板书:

神奇的想象

总结:

那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诗仙的诗有什么特点呢?

齐读板书。

这就是诗仙的诗与普通人的诗的不同之处。

蜀道难(C)·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

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

(明确:

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

“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

‘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

’”《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

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三、课文感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2.学生自读。

3.提问:

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明确:

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四、疏通文意。

1.正音:

噫吁 凫 猱 扪 膺 巉 嵬

2.关键字词: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

茫然,渺远貌。

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

横绝,横着飞过去。

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参、井,皆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

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

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

或,倘若。

匪,同“非”。

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五、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归纳知识要点。

2.熟读成诵,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思路,领会其主旨、章法、基调。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上节课要点回顾。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蜀道难》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具体分析这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四、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1.开篇两句“噫吁……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2.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

两层意思。

第一层:

(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

(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明确:

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

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1)点面结合:

“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2)以虚衬实:

“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

(3)夸张: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五、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

分为两层。

第一层:

(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

第二层:

(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

)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问君西游何时还?

”中的“君”指的是谁?

明确:

“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明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

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4.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

“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是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六、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明确:

两层意思。

第一层:

(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

第二层:

(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2.“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七、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作用是什么?

明确:

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

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见前面分析),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

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

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

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归纳知识要点。

2.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诗歌的寓意、主旨,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李白诗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对这首诗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探讨一下它的主题、寓意,鉴赏其艺术特色。

三、本诗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

“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

言其险,更著其戒。

风人之义远矣。

言“险”即所以申“戒”,“险”、“戒”二字高度概括了诗中要旨。

四、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本文的主旨句进行了研究,那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五、艺术手法。

1.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

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

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殷璠)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深入领会李氏诗风。

附:

板书设计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

——豪放,嗜酒,有才。

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

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

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

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将进酒》教学设计

 

衡阳市一中谢展云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复杂情感的品读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自古以来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更是酒中仙、诗中仙,首先请同学们朗读杜甫写李白的一首诗:

饮中八仙诗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对李白的喝酒与作诗给予了精彩的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醉酒时写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走进诗人的灵魂。

二、朗读诗歌: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懂大意。

生读生评。

三、示例分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句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明确:

“悲”字。

   2.诗人为何而悲?

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

     明确:

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

“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

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

   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

     提示:

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

     明确:

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

   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

     明确:

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

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

 

 

明确:

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