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313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自主学习】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逐渐

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

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

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

新技术革命时期----环境问题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物质和能量,又要排放废弃物到环境中。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等问题。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的类型:

生态破坏主要体现在:

短缺的资源主要有:

2.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

乡村主要表现为

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

发展中国家面临;

目前,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严峻。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持续发展是基础,持续发展是条件,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

【问题思考】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

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现象对东南亚的___________(国家)的气候影响最为显著。

(2)目前图中的A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试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美东部及欧洲西部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其原因除了与该地区工业高度发达相关外,还深受大气环流________带的影响。

【反思归纳】

主要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

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__________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__________遭到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__________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_________的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______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噪声——无形的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________排入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病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阅读下列言论或观点,完成1~3题。

①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札记·王制》)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③土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④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⑤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管子·地数》)

1.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相地术也称风水术,古代许多民居,甚至城市、乡村选址都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踏勘后确定的。

“风水术”反映人地关系思想与_____一致(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①B.②C.③D.⑤

3.反映天人相关思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右图,回答4~5题。

4.人类乱采滥用资源属于图中的过程是()

A.①B.②

C.③D.④

5.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A.①B.②

C.③D.④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5~7题。

6.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D.洋流发生变化;全球普遍干旱

7.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

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万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

据此回答8~9题。

8.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任意排放废弃物

9.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右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回答10~12题。

10.甲湖面积比上世纪缩小了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11.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止湖水()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

12.根据上题内容,针对乙湖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该流域内尽量少用含磷洗涤剂②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3.读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的广西恭城县,农民依靠木柴作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恭城“多山少林”特殊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县委、县政府果断鼓励发展“猪-沼气-果”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恭城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

2004年,恭城成为中国沼气入户第一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

目前正逐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1)恭城“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态模式的核心是________。

(2)简述“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当地水果种植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当地为什么要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2·上海高考)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10μm/m3。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

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

(μg/m3)

学校。

东、北、西约1000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m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m有一热电厂。

170

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15.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20分)

材料一右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右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项 目

西汉

人口数量(万)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度(人/km2)

0.38

0.75

0.99

0.75

3.09

城镇(个)

1

6

6

7

7

耕地面积(万顷)

1.65

3.25

4.29

3.13

10

森林面积(万顷)

5.3

4

3.2

1.2

0.29

覆盖率(%)

70

50

40

15

4

畜牧业程度(%)

100

90

70

20

10

工矿业(个)

0

1

0

2

3

灾害频率(次/百年)

0.1

1.2

1.3

1.5

4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

(1)~(3)问题。

(1)该河谷的地质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_____。

A.铁矿B.石油C.煤炭D.铜矿

(2)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______________(朝代)时期,人口、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6分)

【学后反思】

1、构建知识框图

2经典题型再现

3我的思考与拓展

●【自我评价】评价等级选择:

ABC(A=好;B=中;C=有待改进)

评价体系:

a学习态度b学习习惯与方法

c回答与解决问题d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自主学习】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城市:

深刻的环境危机农村:

2.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力求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经济,控制提高,合理利用和保护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工业中采用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可以带来很好的和。

(2)农业中推行。

案例3:

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

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了土地资源

实行---

开发利用、等新能源:

节省了购煤开支,净化了环境。

【问题思考】

1.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我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我国面对多方面的困境,其中与图中所遇到的国情相关的困境,在农业资源、粮食生产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因地制宜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农业

探究点一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

试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反思归纳】 我国代表性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地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东北地区

大气污染

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森林______;沼泽和湿地减少;部分地区________

华北平原

________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____污染

______短缺;土壤__________;水土流失;风沙;沙尘暴

黄土高原

大气污染;水污染

__________;土地________;沙尘暴

西北地区

土地____________;沙尘暴

柴达木盆地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灾害

东南丘陵

________;大气污染

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

西南地区

酸雨;大气污染

森林减少;_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_;石漠化

探究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读图,回答

(1)~(3)题。

湖南现代农庄生产过程结构图

(1)该农庄作物为畜禽提供________,畜禽粪、尿为沼气池提供________,沼气池为农户提供________,同时沼渣、沼液为作物提供________。

由此可见该农庄生产过程体现了________原理,是一种________农业。

(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简要分析该农庄生产模式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本组题通过系统联系图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问题,此类示意图一般要求根据逻辑推理填空。

有些示意图比较抽象、复杂,一般不容易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

一般的判读方法是:

明确________,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联系;梳理__________,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认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______联系;掌握模式图中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________与相互______的关系。

 

一、选择题

右图为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深刻的环境危机B.生活贫困

C.资源短缺D.人口素质过低

2.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环境保护B.经济发展C.资源合理利用D.控制人口增长

4.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自然资源分布均衡但与经济布局不匹配

B.从现实和长远看,资源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制约作用

C.解决我国资源问题,主要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基本自给和国内市场

D.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

辽宁西北部地处半干旱地区,右图表示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1-耕地2-居民地3-湖泊)。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09·福建)右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技术C.原料 D.市场

8.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间都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10·江苏)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0.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中国两处湿地的分布区图

资料二 A地区为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区,面积达8640平方千米。

资料三 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区外平均海拔约3500米。

(1)分别简述图中A和B地区形成沼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

除此以外,破坏湿地环境的其他人类活动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三江平原沼泽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2: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技能提升】

                 意义作用类综合题——综合题答题建模

【题型特点】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

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

“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思维建模】

在解答有关意义类的试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

思维方向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水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资源更新、地球各圈层联系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

我国地势特征

海陆间循环、降水分布、河流流向、东西向联系、水能分布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输出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区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

 

【学后反思】

1、构建知识框图

2经典题型再现

3我的思考与拓展

●【自我评价】评价等级选择:

ABC(A=好;B=中;C=有待改进)

评价体系:

a学习态度b学习习惯与方法

c回答与解决问题d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