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8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docx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分子和原子

姓名:

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1、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         B.质量变大       C.个数增多         D.间隔增大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有间隙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4、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5、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是                                 (   )

  A.美酒飘香      B.尘土飞扬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6、下列粒子中显电性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分子          D.离子

7、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C60          B.NaCl            C.Fe           D.He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9、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                 (   )

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1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3、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1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5、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D.原子的电子决定着原子质量的大小

1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分子运动速率比原子运动速率慢

C.

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0、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2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有间隙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2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能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固体不易被压缩                    B.花香四溢

  C.水结成冰                       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只能构成同种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24、 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5、你能闻到苹果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7、固体碘受热升华,关于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体积变小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质量变大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2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2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9、B10、C

11、试题分析:

A、氢气和液氢都能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此项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此项正确;C、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受热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因为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气体原子间的间隔大,故选项解释正确12、试题分析:

A、分子、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正确;B、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正确;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不正确;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正确.故选C

13、试题分析:

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都有质量,都有一定的间隔,都在不停的运动,分子的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没法比较,如氧原子的质量要比较氢分子的质量大,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4、试题分析:

汽油挥发是由于汽油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而非分子体积变大

15、D

16、C17、B

18、D

19、B

20、B

21、D

22、B

23、D

24、A

25、C

26、D27、B

28、D

29、C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识别与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

C.有无色气体放出D.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

C.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3.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是(  )

A.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

4.若A,B.C为三种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  )

A.A+B(NO3)2→A(NO3)2+B

B.C+B(NO3)→B+C(NO3)2

C.A+H2SO4(稀)→ASO4+H2↑

D.C+H2SO4(稀)→不反应.

A.B>C>AB.A>C>BC.C>A>BD.A>B>C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石灰石C.空气D.水煤气

6.在①FeO②Fe2O3③FeS④Fe3O4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7.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④微粒的电性⑤电子层数⑥原子核⑦最外电子数.

A.①②③B.④⑥⑦C.①④⑤D.②③⑥

8.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锌D.氯化铜

9.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最方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分别点燃,检验产物D.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10.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二、填空与简答题题(每空1分,共13分)

1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  形式存在.

12.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

13.在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七种物质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能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的是  ;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

14.有氯、氧、氢、锰、钾五种元素,试写出你所知道的由其中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化学式(三种)  ,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三种)  .

1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3分)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回答:

(1)指出如图中四种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④  

(2)用(A)、(B)、(C)、(D)、(E)符号表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下列气体所选用的装置.

①氧气: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氢气: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盛满氢气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上.

③二氧化碳: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④加热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并收集氨气可用  装置.

17.下列实验操作规程中均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其中的错误:

①滴加液体②氧气验满③液体加热④量取液体

①  ②  ③  ④  .

 

四、计算题(共4分)

18.有13.5g干燥纯净的KClO3的MnO2的混合物,其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20%,把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当测得MnO2的质量分数占剩余固体的27%时,求已分解的KClO3质量?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识别与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

C.有无色气体放出D.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选项.故选:

B.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

C.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生成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3.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是(  )

A.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特点,由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

【解答】解:

因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生成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氢元素;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物质.

故选:

B.

 

4.若A,B.C为三种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  )

A.A+B(NO3)2→A(NO3)2+B

B.C+B(NO3)→B+C(NO3)2

C.A+H2SO4(稀)→ASO4+H2↑

D.C+H2SO4(稀)→不反应.

A.B>C>AB.A>C>BC.C>A>BD.A>B>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确定反应类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

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A+B(NO3)2→A(NO3)2+B可知:

A活动性比B强;由C+B(NO3)→B+C(NO3)2可知:

C活动性比B强;由A+H2SO4(稀)→ASO4+H2↑可知,A位于氢的前边;由C+H2SO4(稀)→不反应可知,C位于氢的后面,所以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C>B.所以B正确.

故选:

B.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石灰石C.空气D.水煤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

【解答】解:

A、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在①FeO②Fe2O3③FeS④Fe3O4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根据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形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化合物中其它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

【解答】解;FeO、Fe2O3、Fe3O4、FeS,将铁原子的个数变为1个,分别变形为FeO、FeO1.5,FeO

,FeS,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是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可看作是2个氧原子;2>1.5>

>1,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3O4>Fe2O3>FeS,即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

D.

 

7.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④微粒的电性⑤电子层数⑥原子核⑦最外电子数.

A.①②③B.④⑥⑦C.①④⑤D.②③⑥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可能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电性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

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因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⑥原子核;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所以其①化学性质④微粒的电性⑦最外层电子数,⑤电子层数有可能改变(得电子不变,失电子改变);

故选D.

 

8.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锌D.氯化铜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常见的酸反生反应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转换出来.首先确定把铁加入溶液中是否发生反应,如果不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如果反应,再看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否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

【解答】解:

A、把铁片放入稀硫酸中,铁片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进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要比逸出的氢气的质量要大得多,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把铁片放入稀盐酸中,铁片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亚铁溶液和氢气,进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要比逸出的氢气的质量要大得多,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的位置排在锌的后面,铁与硫酸锌溶液不发生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把铁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由反应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最方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分别点燃,检验产物D.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

A、氢气和一氧化碳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一氧化碳均难溶于,均不与水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分别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通过检验产物,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0.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结合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有水生成而且是化合反应,那么生成物只能是水,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可为2H2+O2

2H2O故①可能;

分解反应而且有水生成,那么反应物可以是过氧化氢或碳酸氢钙等,如2H2O2

2H2O+O2↑,故②可能;

置换反应而且有水生成,那么反应物可以是氢气和氧化铁或氧化铜等,如H2+CuO

H2O+Cu,故③可能;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很多,如酸碱中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等,如HCl+NaOH=NaCl+H2O,故④可能.

故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①②③④.

故选:

A.

 

二、填空与简答题题(每空1分,共13分)

1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金属 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铁带“钅”字旁,金属在在自然界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

金属元;化合物.

 

12.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碳酸钙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盐酸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碳酸盐的知识,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

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就是碳酸钙,而碳酸钙不溶水,但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然后用水清洗.

故答案为:

碳酸钙;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

 

13.在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七种物质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硫粉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白磷 ,能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的是 CO、甲烷 ;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CO、木炭、甲烷 .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CO、甲烷在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O、木炭、甲烷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答案为:

硫粉;白磷;CO、甲烷;CO、木炭、甲烷.

 

14.有氯、氧、氢、锰、钾五种元素,试写出你所知道的由其中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化学式(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