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964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世界汇总.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六专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后世界汇总

专题十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

1914-1918年;(2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导火线: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5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6最残酷的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7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战争;(8影响:

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战”与拿破仑战争的比较:

战争性质作战范围战争影响

第一次

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拿破仑

对外战争初期是正义的民族战争,后期是侵略战争欧洲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他国人民利益,激起反抗

【例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

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1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后果:

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

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

(1操纵国(三巨头:

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

(2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赔款和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巴黎和会的性质:

分赃会议;最能体现性质的内容:

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

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5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

①道理:

“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②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6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凡尔赛体系

(1含义:

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

(2确立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在“西方”即“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3确立的和平秩序或和平制度无法长久的原因:

《凡尔赛和约》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

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凡尔赛和约》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是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

(4列宁与福的讲话及准确性的原因: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距离《凡尔赛和约》签订的1919年正好20年。

3.国际联盟——“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

(1时间:

1920年1月

(2宗旨(目的:

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3实质:

帝国主义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操纵的国家:

美国没有参加,实权被“英、法”控制

(5总部地点:

日内瓦

4.联合国——“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机构。

1945年2月,为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五个常任理事国:

中、俄、美、英、法。

5.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1背景:

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美国”倡议,九国参加。

(2操纵国:

日本、英国、美国

(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实质:

表面:

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质(性质: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确立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在“东方”即“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评价:

此会议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国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平制度

(1含义:

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2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秩序;

(3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

《九国公约》

(4两个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5对欧洲关系作出调整的条约:

《凡尔赛和约》

三.经济危机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首先的爆发地点:

美国

(2特点: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商和金融部门”危机;持续时间较长(前后共5年;破坏性特别大

(3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

美国是罗斯福新政、德国与日本是建立法西斯专政

(5与这次经济危机无关的法西斯专政:

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

(6面对经济危机,美、德政府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我们得到的启示:

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控制内阁上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3.性质:

开始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演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德国首次失利:

英德的不列颠之战

5.规模扩大的战役: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第一战场:

苏德战场

6.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二战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引发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历史事件。

7.转折点;1942-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8.重大战役:

①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②英德的不列颠之战;③1941年莫斯科战役——德军在欧洲战场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⑤1942-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⑥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⑦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投降。

9.二战中的国际会议:

(1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

1942年1月1日(元旦;②参与国:

中、美、英等26国参与国与三国同盟战斗到底,三国同盟指: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③签署的宣言及其意义:

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作用(意义: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使战争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扭转了战争形势,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

1945年2月;②参与国及其首脑:

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③内容:

打败德国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④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

苏联提出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为军事基地等,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苏联。

10.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二战结束的标志: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3先后投降国家:

意大利、德国、日本

(4二战胜利的原因:

①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5二战的影响:

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二战胜利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7如何避免战争:

(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各国人民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止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

(8对今天反恐、反霸的启示:

我们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绝不能姑息养奸;各国人民需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9如何评价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

(1日本法西斯分子是二战的发动者,是战争的元凶,不是受害者;(2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的国家人民一样也是战争的受害者;(3美国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袭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0设计“反战”宣传标语:

①“世界是一家,和平靠大家”②“放飞和平鸽,世界充满爱”

11.1870-1945年法德之间发生了哪几场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对待历史、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及影响。

(1德国态度:

正视历史和现在,以史为鉴,承担战争责任。

影响:

化解了民族仇恨和国家矛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2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态度:

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

日本人民:

正视历史,要和平不要战争。

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影响:

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正义、和平的严重挑衅,威胁了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发展。

(3中国人的态度:

纪念历史、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目的:

以史为鉴,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3.针对日本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我们的应对策略:

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

1.冷战政策: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1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即将开始的信号: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4开始的标志: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含义:

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5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军事上:

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7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两级格局的形成

(8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①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爆发;②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真正的目的、实质。

2.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两大军事政治政治集团的建立(两大阵营

(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两级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

3.美苏争霸——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1时间: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达30多年;

(2事件:

①古巴导弹危机;②美国侵略越南;③苏联占领阿富汗。

(3根本原因:

为了各自国家利益

(4实质:

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5美苏争霸三阶段:

①五六十年代:

既缓和又紧张,美国占优势。

(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70年代:

苏联处于攻势,美处于守势,争霸达到高潮(例: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苏联霸权政策到达顶点③80年代:

美强硬,苏全面收缩,美同意有限的缓和。

(例: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级格局的结束。

(6结果:

由于军备竞赛,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苏联负担沉重,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7近年来霸权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②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旗帜,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③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9.11事件

六.二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二战后到1991年的世界政治格局

(2新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注明: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世界格局变化原因:

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经济实力。

4中国应对策略:

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七.科索沃战争---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次越过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以“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遭屠杀”为借口,轰炸南联盟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2.评价:

这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准则,不仅侵犯了南联盟主权,造成生产生活的灾难,而且威胁了世界和平;美国利用所谓的“人权”和“正义”加紧推行霸权主义,以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3.影响:

①(世界政治格局它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②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4.争取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是可能的理由: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打颤隐患随之消失;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为既竞争又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冷战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5.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

八.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变化后中国的地位:

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变化的中国地位: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

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②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