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234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 溶液》word教案 3.docx

人教五四制初中化学9上《10第10单元溶液》word教案3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基本信息

课题(教科书版本)

授课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及授课人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性质:

本节课是溶液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按1课时完成。

本课题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溶液”、“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乳化现象”。

地位:

本节课是溶液的起始课,从这节课起,揭开了有关溶液的神秘面纱。

作用:

溶液的教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

溶液,是后续进一步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液浓度计算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的一节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知道物

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

意义。

2.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

学实验的方法;

3.通过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学习的主人

,从而培

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协同合作等多种能力。

重点

1.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间的相互关系

2.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

3.乳化现象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及乳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仪器药品

药品:

蔗糖、食盐、水、碘、高锰酸钾、乙醇、红墨水、植物油、汽油、

洗涤剂、硝酸铵、氢氧化钠

仪器:

试管、药匙、滴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演示文稿

PPT课件

其他资源

导学案、电子白板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导课

创设与本节内容有关

的问题情境

入课题

 

【提出问题】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请你帮忙,怎么把它清洗干净?

让学生发表见解,并请两位学生分别用洗涤剂、汽油清洗,比较哪种方法好。

【引入课题】你知道这两种办法去油污的道理吗?

(略微停顿)想不想知道?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并且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通过动手操作,得出:

用洗涤剂要比汽油清洗效果好。

积极思索,产生想获取新知的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充分展

示自己的机会。

使学生学会通过做对比实验,可以获得结论。

让学生由感而发,激发学生进一步想获知新知的好奇心。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演示实验,师生讨论获取新知

 

动画模拟分子或离子如何分散到水分子中

【演示实验】将蔗糖、食盐分别溶于水。

出两种溶液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关系

播放动画

观察现象,发表见解,明确两种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的基本特征。

倾听,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观看并理解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与生活联系起来。

 

以动画激发学生渴求亲手知的情绪,并突破理解中的难点。

分组合作探究不同物质间的溶解过程

 

分组布置

实验探究

任务

在具备上述有关溶液基本知识基础上,采取合作方式分配任务,分三组完成不同的实验(具体实验活动见学案),每组再4人一小组,分成5个小组。

同时完成三组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组】

(1)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2)乙醇能溶于水;

【第二组】水和植物油混合及水、植物油和洗涤剂的混合。

【第三组】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时是放热还是

吸热?

明确本组实验内容,相互

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分

工合作,完成预设的实验

方案,以获得结论。

教师设置有驱动性的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间传授知识。

分组完成

实验

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教师巡视中指导、点拨。

对效果好的提出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

按预设的实验方案进行,出现问题时,相互探讨,必要时请教老师,记录员做好记录,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分组汇报实验情况

请第一组汇报实验情况:

引导大家得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其中一种是水,无论多少都看成溶剂。

引导同学知道:

1.植物油与水振荡后形成是乳浊液;

2.而加入洗涤剂后,会产生乳化现象。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第一组的汇报员描述实验情况:

实验

(1)表明,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但溶解于水。

第一组继续汇报:

实验

(2)表明:

乙醇能溶解于水中,形成乙醇的水溶液

第二组汇报员描述实验情况,得出:

1.植物油不溶于水,振荡前后都分层;

2.植物油和水中滴加洗涤剂,振荡后,不再分层;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在亲历探究活动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组织学生观看并播放动画:

乳化的微观动画

观看、理解

引导同学们得出:

物质在溶解时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倾听每组实验汇报的情况,组织大家探讨,使出现的问题做到明了。

最终获得相应的结论。

第三组汇报员说明本组的实验情况,并得出: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汇报中,同组的同学加以补充和完善,没有做此实验的同学认真倾听,明确在做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小结

组织学生做如下总结:

1.溶液、溶剂、溶质

2.乳浊液→乳化

3.物质溶解时存在放热和吸热

学生思考主动发表见解

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

课堂小结

自我汇报

课后作业

见导学案上

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