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480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docx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课本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构造,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

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构造,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

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

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

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

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

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

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根底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根底题

1.〔1〕活细胞:

A、D、G、I;〔2〕死细胞:

B、E;〔3〕细胞的产物:

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

不是。

病毒不具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

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认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

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安康效劳;从否认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问题探讨

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

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构造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

2.提示: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

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严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二〕实验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2.提示:

这些细胞在构造上的共同点是: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构造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3.提示: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提示:

绝大多数细胞有细胞核,只有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

例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蓝藻以单细胞或以细胞群体存在,它们的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有拟核。

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核仁;〔2〕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四〕资料分析

1.提示: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开展的过程。

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3.提示:

细胞学说的建立提醒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构造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构造根底;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五〕练习

根底题1.B。

2.提示:

〔1〕人体皮肤:

本切片图中可见上皮组织的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死亡〕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多种细胞。

迎春叶:

表皮细胞〔保护〕、保卫细胞〔控制水分蒸发和气体进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导管细胞〔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细胞〔运输有机物〕,等等。

〔2〕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为: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点为: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液泡,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叶绿体。

〔3〕因为它们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并能行使一定的功能。

例如,人体皮肤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共同构成,人体皮肤有保护、感受环境刺激等功能;迎春叶由保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构成,有进展光合作用、运输营养物质等功能。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即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的构造比细胞核要简单。

它们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

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表达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

2.×。

3.√。

选择题1.C。

2.D。

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

不具有、具有、具有。

二、技能应用

提示:

假定人脑每个细胞完全充满水,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为1.5×10-15m3。

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立方体,那么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约为1.14×10-5m。

三、思维拓展

2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答复,略。

第2章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思考与讨论

1.提示: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

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展。

3.提示:

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

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二〕实验

3.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不同。

因此,我们应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

〔三〕练习

根底题

1.〔1〕;〔2〕√。

3.B。

拓展题

1.提示: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

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2.提示:

不能。

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构造,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蛋白质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奶类制品,如奶粉、酸奶、袋装奶;还有肉、蛋类食品,如烤肉、肉肠、鸡蛋,等等。

2.提示:

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构造成分,如构造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3.提示:

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根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二〕思考与讨论1

1.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代表了氨基酸分子构造中主要的局部──氨基和羧基。

〔三〕思考与讨论2

1.提示: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或几条多肽链折叠形成蛋白质。

2.提示:

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蛋白酶、肠肽酶等多种水解酶的作用,才能分解为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要形成二肽、三肽到多肽,由多肽构成人体的蛋白质。

人体的蛋白质与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一样,具有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构造和功能。

3.提示:

10个氨基酸能够组成2010条互不一样的长链。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空间构造的不同是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原因。

〔四〕旁栏思考题

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个水分子,形成n-1个肽键。

同理,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脱掉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

〔五〕练习根底题1.〔1〕√;〔2〕√。

2.A。

3.B。

拓展题

3

提示:

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造都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一样。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

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

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

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根底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二〕旁栏思考题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三〕练习

根底题

1.〔1〕√;〔2〕√;〔3〕√。

2.C。

3.C。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问题探讨

1.不一样。

2.糖类。

〔二〕思考与讨论

1.提示: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

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2.提示:

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3.提示:

脂肪除了可以储存大量能量外,还具有隔热、保温和缓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三〕旁栏思考题

1.糖尿病人饮食中,米饭、馒头等主食也需限量,是因为其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

2.熊在冬眠前大量取食获得的营养,有相当多的局部转化为脂肪储存,既可御寒,也供给冬眠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四〕练习

根底题

1.〔1〕√;〔2〕√。

2.C。

3.C。

4.C。

5.C。

拓展题

1.提示: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利用的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糖类来供给。

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藏能源。

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虽然糖原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贮存时所占的体积相当于同等重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4倍左右。

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藏能源。

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展,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藏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2.提示:

葡萄糖是不能水解的糖类,它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内,因此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但是蔗糖只能口服而不可以静脉注射,因为蔗糖是二糖,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两分子单糖后才能进入细胞。

蔗糖经过口服后,可以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变成单糖后被细胞吸收。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水是细胞构造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响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根底

的液体环境中。

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提示: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等。

〔二〕旁栏思考题

2.提示: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缺碘只能引起甲状腺肿大,还没有认识到缺碘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缺碘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不是甲状腺肿,而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只有补足了碘才能确保婴幼儿脑的正常发育。

根据1994年的统计结果,中国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27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6%,轻度缺碘或碘营养缺乏已涉及所有省、市。

1995年的儿童碘营养调查结果说明:

许多经济兴旺的大城市,儿童尿碘也在100μg/L以下,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

证明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

目前公认标准为:

人群尿碘水平在100μg/L以上,才能根本上消除碘缺乏危害。

从这个全新的认识出发,我国几乎所有地区,包括以前认为的非病区,实际上都是缺碘地区,因此需要补碘的范围已扩大到全国〔高碘地区除外〕。

3.提示:

不同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其种类有一定差异。

例如,淀粉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不同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也有一定差异。

例如,肌细胞中含蛋白质较多,脂肪细胞中含脂肪较多。

但是,各种细胞中的化合物组成及含量又有许多共性。

例如,所含的有机物都是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无机物中都有无机盐和水;各种化合物在不同细胞中的含量一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这表达了生命世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

人类贫血症中有缺少红细胞和缺少血红蛋白两种类型,它们都可导致贫血。

而血红蛋白的分子构造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就是铁,所以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引起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症。

正常人体内含铁量约为3~5g,它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

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就不能合成,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2.提示:

光合作用不能缺少叶绿素,而叶绿素的分子构造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镁对于光合作用有重要意义。

缺镁时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此外,镁还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镁还能促进脂肪的合成。

因此,镁是重要的生命元素。

〔四〕练习

根底题

1.C。

2.A。

3.D。

拓展题

提示: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正是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所以叫生理盐水。

当人体需要补充盐溶液或输入药物时,应输入生理盐水或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

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构造,而且是一个立体的构造,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

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

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外表时,细胞外表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外表有一层构造被刺破;如果细胞外表构造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二〕实验

提示:

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构造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三〕练习

5

根底题1.C。

 2.A。

 3.C。

拓展题

1.提示:

把细胞膜与窗纱进展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容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

这样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的构造,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构造和功能要复杂得多。

细胞膜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局部,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窗纱是没有生命的,它只是被动地在起作用。

2.提示: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

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一件产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不同车间生产不同的零部件之后,要有组装车间完成装配工作,质量检测部门负责检查产品的质量。

同时要有部门提供原材料,有部门提供设计图,还要有部门负责动力供给,等等。

部门齐全,配合协调,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2.提示: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蛋白质的合成要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进展,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同时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也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需要多个“部门〞和“车间〞协调配合完成的。

〔二〕资料分析

1.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2.提示:

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构造。

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初步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3.提示:

需要,如核糖体在将氨基酸连接成肽链的过程中就需要能量。

这些能量是由线粒体进展有氧呼吸提供的。

〔三〕旁栏思考题

线粒体是细胞进展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鸟类飞翔、运发动运动需要大量能量,所以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运发动的肌细胞中线粒体多。

同样道理,新生细胞的生命活动比衰老细胞、病变细胞旺盛,所以线粒体多。

〔四〕练习

根底题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

染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

中心体还应包括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

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心体〞。

2.C。

 3.B。

 4.C。

拓展题

提示:

溶酶体的膜在构造上比拟特殊,如经过修饰等,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如细胞核内贮存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表达者,所以细胞核可以比喻为部队的司令部等。

2.不能。

3.不能。

4.提示:

不能。

细胞生长需要蛋白质等多种物质作根底,细胞分裂需要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如果没有细胞核,这些生命活动都不能进展。

〔二〕资料分析

1.提示:

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因为细胞核中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上有许多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

2.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3.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生物体形态构造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5.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三〕旁栏思考题

提示:

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蓝图〞都是一样的〔除非发生体细胞突变或细胞癌变〕。

生物体内细胞形态、构造和功能的多种多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四〕技能训练

1.细胞无核局部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数迅速增加,第4天就没有存活的了,这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展。

而细胞有核局部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局部多和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2.提示:

细胞有核局部出现死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导致局部细胞死亡;二是细胞的正常凋亡。

〔五〕练习

根底题1.〔1〕√;〔2〕×。

2.C。

      3.C。

拓展题

提示:

出生小牛的绝大局部性状像母牛甲。

因为小牛获得的是母牛甲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所以它的性状与母牛甲最相似。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概念检测

判断题1.×。

 2.×。

选择题 C。

连线题

 

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问题探讨

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二〕思考与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三〕资料分析

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四〕练习

根底题

7

1.√。

2.√。

3.×。

拓展题

提示: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

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问题探讨

1.提示:

三种材料比拟,弹力布更能表达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

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提示:

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

使用透析袋也可以。

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

〔二〕思考与讨论1

1.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