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9544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docx

专题二中考复习水和溶液

专题二水和溶液

【聚焦课标】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知道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①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②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

③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器解度曲线

④实验:

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⑤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⑥根据已知比例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列做机盐营养液。

【思维导图】

【考点清单】

考点一: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

通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D.化学反应:

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质量比:

E.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的水;软水是的水。

B.鉴别方法:

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

C.硬水软化的方法:

(实验室)、(家庭中)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

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3)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

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考点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

原子是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反应的实质:

 

考点三、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

元素)氧化物H2OCuOCO2

 无机化合物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KOH

                盐NaClCuSO4Na2CO3

考点四、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FeSO4为Fe2(SO4)3

b、溶质可以是;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

(1)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②③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

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

加溶质、蒸发溶剂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溶解放热: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如NaCl

 

考点五、溶解度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质量:

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

A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

·

(2)P点的的含义

B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C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析出的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8)除去A中的泥沙用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

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分离:

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

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考点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溶质、水

 

实验步骤

1_______:

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2_______:

用天平称出溶质的质量

3_______: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4_______:

固体和水倒在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5_______: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用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浓溶液、水

 

实验步骤

1_______:

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2_______:

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

3_______:

将称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

4_______:

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误差分析

操作

误差分析

溶质质

量分数

用含有不溶性杂质的固体药品来配制溶液

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

偏小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若左盘放砝码,药品的实际质量_______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

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在外面(或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

药品的实际质量_____

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

烧杯中原来有少量水

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

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典例剖析】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2.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小B.生活中帝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3.小金在做电解水实检时,先在水中加人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火

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

溶解、过滤和蒸发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A.AB.BC.CD.D

5.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6.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真题探究】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蔗糖

C.食盐

D.食用纯碱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3.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逸出,她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

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我们胃液中含有盐酸它有助于消化,但盐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可用小苏打治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6.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

提纯。

上述两固体(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

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你判断

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智能训练】

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食盐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铁锈

4.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

I.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步骤③旋紧瓶盖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

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为    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熟石灰

小苏打

氨气

类别

氧化物

化合物

单质

3.水是生命之源泉。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B.为了节约用水,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C.水中Ca2+、Mg2+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溶剂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

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

,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6.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氧化钙C.氢氧化钠D.浓硫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B.自来水是纯净水

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D.水是宝贵的资源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1.右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质量相等

1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二、非选择题

13.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  (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4)根据下图,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  g的M固体.

14.下表是不同沮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_______。

(3)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5.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

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

甲=丙

C.溶液的质

量:

甲>

丙D.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

16.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的方法提纯X。

(2)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3)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4)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

17.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3)将t2℃的A、B、C三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_。

18.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g氢氧化钠溶液与50g硫酸铜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g沉淀。

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