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579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基础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

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按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

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

7.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

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

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病机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概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2.介绍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损伤后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辨证诊断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

【目的要求】

1.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

2.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

发热、口渴、口苦、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

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

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

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骨病的症状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

2.掌握骨病原菌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

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

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四诊

【目的要求】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

【教学内容】

1.问诊:

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2.望诊:

望全身、望局部。

3.闻诊:

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4.切诊:

切脉、摸诊。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辨证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骨伤科八纲、气血辨证方法。

2.熟悉骨伤科脏腑辨证方法。

3.了解骨伤科经络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1.八纲辩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2.气血辩证:

伤气、伤血、气血两伤。

3.脏腑辩证:

肺与大肠辩证、肾与膀胱辩证、肝与胆辩证、脾与胃辩证、心与小肠辩证。

4.卫气营血辩证: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生理作用及伤后证候。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章骨关节检查法

第一节测量和运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

2.熟悉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3.掌握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步态。

4.了解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功能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测量检查:

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2.运动检查:

步态、关节功能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5学时。

第二节各部位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头颈、胸腹、腰背、骨盆以及四肢各部位的望诊方法。

2.熟悉各部位触诊及运动检查要点。

3.掌握各部位特殊检查法。

【教学内容】

1.头部检查:

望诊、触诊。

2.颈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3.胸部检查:

望诊、触诊。

4.腹部检查:

望诊、触诊。

5.腰背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6.骨盆检查:

望诊、触诊、特殊检查。

7.肩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8.肘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9.腕和手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0.髋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1.膝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2.踝与足部检查:

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5学时。

  第六章神经功能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感觉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熟悉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四肢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感觉检查:

检查内容、临床意义、记录方法。

2.肌力检查:

测定标准、各部位骨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反射检查:

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临床意义。

4.植物神经检查:

检查内容、临床意义。

5.四肢神经损伤检查:

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关节镜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关节镜构造及用途。

2.熟悉关节镜的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

1.关节镜的构造与用途。

2.关节镜检查技术:

操作方法、术后处理、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章影象学检查

第一节X线检查法

【目的要求】

1.熟悉X线片阅读方法。

2.掌握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X线片的阅读方法。

2.骨与关节X线片的分析:

包括软组织、骨志关节疾患的X线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穿刺与造影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肢关节穿刺术、关节液检查及造影技术。

2.熟悉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影术。

3.了解活体组织穿刺的器材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

适应证、操作方法、穿刺途径、关节液检查。

2.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

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穿刺后处理及脑脊液压力测定。

3.活体组织穿刺:

器材准备、操作方法、穿刺物分析、注意事项。

4.造影检查:

关节造影、血管造影、椎管造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面体层扫描(CT)

【目的要求】

1.了解CT检查原理。

2.熟悉CT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CT检查原理。

2.CT应用范围:

骨科疾病、骨肿瘤及脏器疾患的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磁共振显象(MRI)

【目的要求】

1.了解磁共振显象的原理。

2.熟悉磁共振显象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磁共振显象的原理。

2.磁共振应用范围:

颅脑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病变、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放射性核素显象

【目的要求】

1.了解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

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象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

2.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应用范围:

骨骼系统疾病、肾与膀胱疾病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超声诊断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

2.熟悉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原理。

2.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颅脑外伤及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疾患、各种心血管及内脏疾患。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七节肌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肌电图的检查原理。

2.熟悉肌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肌电图检查原理。

2.肌电图检查方法。

3.肌电图应用范围: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肌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性疾病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九章手法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法应用原则。

2.熟悉应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3.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

【教学内容】

1.手法的应用原则:

包括早、稳、准、巧等。

2.手法适应证:

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损伤后遗症等。

3.手法禁忌证:

感染、结核、恶性肿血友病、精神病及媳妇女等。

4.手法注意事项:

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准备工作,操作时应掌握要领,治疗后认真复查等。

5.手法训练:

包括摸法、推拿、按摸等手法训练及夹缚包扎练习、体格锻炼等。

6.手法效能:

理伤整复、接骨续筋;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宣通散结、剥离粘连;治疗后络、解除痉挛等。

7.手法分类:

包括骨折复位、脱位复位、理筋等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折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

2.熟悉骨折复位手法施行时注意事项。

3.掌握正骨八法的操作要领。

【教学内容】

1.骨折复位手法历史沿革。

2.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3.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脱位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

2.熟悉脱位复位手法的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的脱位复位手法。

【教学内容】

1.脱位复位手法历史沿革。

2.脱位复位手法:

手摸心会、拨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正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理筋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理筋手法的功效。

2.掌握理筋手法的动作要领、功用及适应证。

【教学内容】

1.理筋手法的功效。

2.舒筋通络法:

包括按摩法、揉擦法、滚法、击打法、拿捏法、点压法、搓抖法的动作要领。

3.活络关节法:

包括屈伸法、旋转摇晃法、腰部背伸法、拨伸牵引法、踩跷法的动作要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固定

第一节外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石膏绷带的制作、用法和操作方法。

2.了解牵引疗法的分类、用具,掌握皮肤牵引与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外固定器的种类和适应证。

4.掌握夹板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制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夹板固定:

作用机理、材料与制作要求、适应证、禁忌证、固定垫、扎带、操作步骤、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和解除夹板的日期。

2.石膏固定:

石膏绷带的制作、操作步骤、固定体位、固定后注意事项及石膏的开窗、切开和拆除。

3.牵引疗法:

皮肤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操作方法、进针途径及牵引重量;布托牵引的适应证、操作方法、牵引重量和注意事项。

4.外固定器固定:

沿革和进展、外固定器的类型、适应证及操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内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2.熟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

3.掌握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切开复位与内固定的适应证:

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不能达到满意的闭会复位、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等。

2.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创伤和失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组织粘连等。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抗酸抗碱、不起电解作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

4.内固定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

钢丝、螺丝钉、接骨板、髓内针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药物疗法

第一节内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内治法的特点和分类。

2.熟悉损伤三期辩证治疗原则。

3.掌握各种内治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方剂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骨伤内治法。

1.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①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

②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

③后期治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补养脾胃法、温经通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

1.2按损伤部位辩证治法:

①三焦辩证治法:

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抵当汤等。

②主方加部位引经药:

如《跌损妙方·用药歌》等。

2.骨病内治法

2.1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温阳解毒法、疏泄解毒法、活血解毒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2.2散结法(行气活血法、祛痰散结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2.3通络法(祛邪通络法、祛痰解痉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2.4内托法(透脓法、补托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2.5补养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3.伤科杂证内治法:

发汗解表法、养阴清热法、固涩收敛法、镇纳安神法、健脾利湿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外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种类。

2.熟悉骨伤科外治法的施用原则。

3.掌握药物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敷贴药(药膏、膏药、药粉)的配制方法、种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搽擦药(酒剂、油膏、油剂)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3.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洗涤)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4.热熨药的种类、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5.药条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药离子导入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二章练功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练功疗法发展简史。

2.掌握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熟悉全身各部功法姿式。

【教学内容】

1.练功疗法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

2.练功疗法的分类:

按锻炼部位(局部、全身)及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3.练功疗法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止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等。

4.练功注意事项:

包括内容和运动强度、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及随访等。

5.全身各部功法训练:

颈项功(与颈争力、往后观瞧、颈项侧弯、前伸探海、回头望月、颈椎环转);肩臂功(上提下按、左右开弓、按胸摇肩、双手托天、双手举鼎、弯肱拨刀、单臂摘果、轮转辘轳、背手抬拉、屈肘挎篮、旋肘拗腕);腕部功(抓空增力、拧拳反掌、上翘下钩、青龙摆尾);腰部功(按摩腰眼、风摆荷叶、转腰推碑、弓步插掌、双手攀足、前俯分掌、拧腰后举、云手转体、俯卧背伸、俯卧架桥);腿功(左右下伏、半蹲转膝、屈膝下蹲、四面摆踢、虚实换步、仰卧举腿、蹬空增力、侧卧外摆、搓滚舒筋、蹬车活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三章其他疗法

第一节针灸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2.熟悉针灸疗法的治疗原则。

3.掌握针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疗法基础:

治疗原则、配穴处方的基本原则治法分类和操作方法。

2.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软组织损伤、脱证、外伤性截瘫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物理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物理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2.熟悉物理疗法的种类、作用原理、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原则。

3.掌握骨伤科常用物理疗法。

【教学内容】

1.理疗的定义和种类:

人工物理因素疗法、自然物理因素疗法。

2.理疗作用的性质和原理:

充血、消炎、镇痛等。

3.理疗的应用范围:

预防、治疗、康复。

4.理疗注意事项:

综合应用、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

5.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6.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

电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传导热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封闭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临床常用药物。

2.掌握封闭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

2.封闭疗法的常用药物、注射部位(痛点、鞘内、硬膜外、神经根等)。

3.封闭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工作,树立无菌观念。

2.熟悉手术基本操作:

止血带的使用、无创技术、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最基本的骨伤科手术操作技术。

3.掌握清创术。

【教学内容】

1.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2.止血带使用、无创技术。

3.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

骨膜剥离技术、骨凿和骨刀的使用、骨锯的使用、骨钻孔术。

4.骨伤科基本手术操作技术:

截骨术、骨移植块的切取、骨移植术、肌肉缝合术、神经缝合术。

5.清创术的定义、适应证及操作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四章创伤急救

第一节急救救护

【目的要求】

1.了解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方法。

2.熟悉急救救护的原则及其意义。

3.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基急救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急救救护的原则与创伤救护的步骤。

2.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抢救方法。

3.创伤救护的四项基本原则: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创伤伤口及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性休克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

2.掌握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2.病因病机:

失血、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组织破坏、细菌毒素作用。

3.辩证与诊断:

诊断要点,辩证分型(气脱、血脱、亡阴、亡阳)。

4.治疗方法:

一般处理、有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中医疗法(中药、针灸)、纠正酸中毒、血管活动性药物的应用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后感染(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

2.掌握各种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化脓性感染:

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抗生素等)。

2.破伤风:

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镇静药物等)。

3.气性坏疽:

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清创术、中医治疗及高压氧舱疗法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四节?

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熟悉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伤后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