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11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docx

高二生物考试试题培优班

高二培优班8月考生物试卷

考试内容:

育种进化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2=60分)

1、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烟草植株的方法不是单倍体育种

B.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

C.我国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产量提高了16%,这种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

D.利用辐射的方法将蚕的常染色体上带有卵

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是诱变育种

2、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实施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3、如图表示AaBb水稻的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花粉育成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

B.单倍体育种比杂交育种时间短

C.AaBb水稻经单倍体育种只能育出两种二倍体水稻

D.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试管苗长成的植株高度不育

4、下列各因素中,不会打破遗传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

A.种群中某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B.有新个体迁入种群或迁出种群

C.只有同种基因型的个体间才进行交配D.种群中的各基因型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

5、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B.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

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

时间

SS(%)

Ss(%)

ss(%)

第一年

10%

20%

70%

6、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显性,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黑色个体每年每年增加5%,浅色个体每年减少5%。

第一年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中正确的是(  ) 

 

A.第二年S的频率为23.4%,s的频率为76.6%

B.第二年SS的频率为10.7%,Ss的频率为21.4%,ss的频率为67.9%

C.从上述实例可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除自然选择外,还有迁移等因素

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由于基

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

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

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物种的形成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8、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迁移到了B、C地区,并逐渐

形成两个新物种。

甲、乙、

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甲、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库完全相同

D.甲、丙两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完全不同

9、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目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 )

A.1%、2%B.8%、8%C.2%、l0%D.2%、8%

10、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成熟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不包括(  )

A.多倍体植株

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单倍体植株D.高度不育植株

11、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

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内环境就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又称为细胞内液

C.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②中

C.①中蛋白质异常增加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D.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3、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4、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6、人体肺泡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细胞中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A.8层

B.7层

C.10层D.22层

17、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为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的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Ka+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③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

18、据右图分析

,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下部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

19、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

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一膜内电位)。

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B.③C.②D.④

20、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1、右图为神经元细胞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膜内K+浓度低于膜外

B.b阶段的电位变化是Na

+主

动转运所致

C.c阶段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K+内流所致

22、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3、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相同。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B处和D处,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A处和C处

B.若在C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和B处的骨骼肌细胞膜上都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C.图中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只有D处

D.若给骨

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24、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密切相关

C.图2中E

为突触前膜,C物质的释放不需要载体但要消耗能量

D.图2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5、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

.A项、B项和C项

26、脑和脊髓含有大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正确的是()

A.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B.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人大脑的言语区的H区(听觉型语言中枢)发生障碍时听不到人说话

D.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不能运动,但针刺有感觉

27、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28、下列与糖尿病及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病人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胰岛素可抑制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2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30、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增大组织液中Na+的浓度,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

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B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_,B地区人群中AA的频率将_________。

(3)如果在B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A的频率将会____________

32、(10分)现有甲、乙、丙三个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用它们进行了如下两项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将甲标本置于有O2条件下,乙标本置于无O2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时给予连续电刺激,均引起肌肉收缩。

实验二:

在丙标本的坐骨神经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然后进行相关实验,依次得到图B中1~4所示的实验结果。

(1)实验一说明肌肉收缩不一定需要;连续收缩后,两标本肌肉最终疲劳,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肌肉疲劳的直接原因是。

(2)当两标本肌肉均疲劳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刺激,甲标本能恢复收缩

能力,这一现象说明。

(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若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峰值(不变、升高、降低)。

(4)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图C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

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不变、增多、减少),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3、(16分)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

(1)图中至少含有几个突触_______(填1或2或3)

(2)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__(属于或

不属于)反射;c指针会发生_____(填1或2)次偏转。

(3)如图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送是__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或“单向和双向”)

(4)用b刺激骨骼肌,c指针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偏转;

(5)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高二培优班8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内容:

育种进化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2=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D

B

A

A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A

D

C

C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D

D

D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题

(1)96.5%3.5%50.5%49.5

%

(2)上升下降

(3)上升

32题

(1)O2缺少ATP

(2)肌肉疲劳后的恢复需消耗O2

(3)升高

(4)增多

33题

(1)3

(2)不属于2

(3)单向

(4)不会

(5)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