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354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docx

某油库安全预评价报告88

1.总论

1.1预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安全预评价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预评价。

1.2预评价的依据规范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1995年修订本))

(6)《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

(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1)《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2)《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5)《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17)《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8)《安全标志》(GB2894-86)

(1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96)

(20)《石油化工液体物料铁路装卸车设施设计规范》(SH/T3170-2000)

1.3预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

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常见的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如下图。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图1.3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3)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

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的等级及相关结果,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⑵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⑶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⑷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⑸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

(7)安全预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给出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1)概述

i安全预评价依据

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ii建设单位简介

iii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i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ii评价单元确定

(4)定性、定量评价

i定性、定量评价

ii评价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i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ii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2.建设项目概况

2.1.项目性质与规模

(1)建设项目性质

石大油库属于新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分两期实施,本次为第一期,建成后油储罐容积为20000m3。

库区由以下功能分区组成:

(1)铁路装卸区:

包括库区铁路线、火车桶装站台、铁路装卸栈桥及附属卸车泵。

(2)油品储存罐区:

包括一期油品储罐组共8个储罐,其中汽油储罐4个,柴油储罐4个,油品泵房。

(3)公路油品装车区:

包括油品灌装间、桶库、汽车装车站。

其中灌装间和桶库分汽油和柴油两个品种。

(4)辅助生产设施区:

包括变配电和空压站及维修、消防泵房、锅炉房和污水处理设施。

(5)管理区:

包括办公楼及门卫。

库区用地面积为64962m2,本期项目用地面积为51000m2。

劳动定员49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7人,有一人为专职安全员。

(3)建设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6569.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94.85万元。

2.2厂址概况

2.2.1地理位置

油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火车站北侧,距东营区约5公里。

库区北侧为自然河套,西侧为东营至济南高速公路,东侧为农田,南侧为一公路。

库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约8公里,距104国道6公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GBJ74—84:

石油库的库址,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接轨的地方;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大宗油品的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考虑产、运、销的关系的国家有关部制定的油品远输流向。

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一、二级石油库的库址,不得选取在地震基本烈度九度及以上的地区。

对照国标,石大油库依托胜利油田,与铁路,高速公路的距离都比较近,产运销等油品流通渠道畅通,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符合国标标准。

因此,石大油库的选址是科学的,可行的。

2.2.2.气象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2.5℃

极端最高气温:

41.9℃

极端最低气温:

-23.3℃

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

26.7℃

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2.8℃

(2)风

全年主导风向:

东南

冬季主导风向:

偏北

夏季主导风向:

偏南

多年平均风速:

3.3m/s

瞬时最大风速:

10.0m/s

(3)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613.6mm

年最大降水量:

1142.6mm

年最小降水量:

244.5mm

日最大降雨量:

800.0mm

时最大降雨量:

40.0mm

最大月平均降雨量:

1200mm

(4)空气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

最高月(7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低月(3月)平均相对湿度:

(5)气压

绝对最高气压:

mbar

绝对最低气压:

mbar

(6)雪

最大积雪深度:

30cm

基本雪荷载:

Kgf/m2

2.2.3.厂区地形/地貌

库址地势较平坦,现自然地形标高24.0m左右,库区中部有自然雨水冲沟。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符合国标所要求条件。

2.3.工艺及设备

2.3.1.工艺流程简述

(1)输入

不同牌号的油品经火车运入库区火车装卸栈桥,经装卸鹤管,首先用容积泵引虹吸,待离心式输送泵满液后,关闭容积泵,启动输送泵,将油品送至储罐储存。

(2)输出

储罐内油品用装车泵(装汽车或火车)分别经管道输送至火车或汽车装栈桥(台),装火车或汽车出库。

另外,油罐的油品由装桶输送至装桶间,经装桶机自动计量,装桶(规格为5L、25L、200L),送桶库储存,然后经汽车或火车出库。

2.3.2.设备

(1)储油设备

本工程中罐区共有8个位号非标设备,按设备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种形式。

4台带内浮盘的汽油储罐(V-2011,V-2012,V-2013,V-2014);4台不带内浮盘的自拱顶形式的柴油储罐(V-2015,V-2016,V-2017,V-2018)。

两种结构形式的8台储罐的公称容积均为2500m3,材质均为碳钢。

储罐高度12m,均设有净宽度为0.7m的盘梯。

(2)输油设备

本油罐区内的输油机械除鹤管外,有装卸汽、柴油用离心油泵。

(3)其他辅助设备

锅炉房、污水处理设施,变配电、空压站等。

2.4.总图布置

2.4.1.概述:

库区的布置按生产流程布置,油品铁路装卸区布置在库区南侧边缘靠柳树屯车站一侧;库区东部布置油品储存罐区,其中一期罐组布置在南侧,靠近库区铁路,二期罐组拟布置在北侧场地上。

辅助生产设施中的锅炉房及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一期罐组东侧,使锅炉房靠近其主要服务的柴油储罐,污水处理设施靠近达标污水排放点,变配电和空压站及维修、消防泵房布置在二期罐组的西侧;油品灌装间、桶库、汽车装车站布置在一期罐组的西侧,靠近货运出入口;办公楼布置在库区西北侧场靠近人流出入口的场地上。

库区西侧设人流入口和货流入口各一个,分设门卫一座,用于组织人流和货运车流;同时能满足库区消防作业。

库区东南侧设铁路大门一座,铁路大门北侧设应急出入口一个。

2.4.2.总平面布置分析:

(1)该油库的油罐区处于主导风向的側风向区,处于油库深部的边缘地带。

(2)铁路装置作业区布置在油库的边缘地带,油库专用铁路线与油库出入口没有交叉现象。

(3)油品装卸作业区设有消防道路。

其公路收发油作业区设有专用出入口

3.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

3.1储运生产危险性分析

3.1.1油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油料具有易挥发、易流失、易燃烧、易爆炸、有毒等特性,如工作疏忽管理不善就会造成事故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油料的具体物性如下:

(1)易燃性:

油品名称

闪点/℃

燃点/℃

自燃点/℃

汽油

-50--10

一般较闪点高

3--6℃

415–530

柴油

80--120

350--380

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可燃有机物。

汽油的闪点为-58℃~10℃,在常温下蒸发速度较快,由于油品在储存收发作业中不是全封闭的,导致油蒸汽大量积聚和漂移,存在于有大量助燃物的空气中,只要有足够的点火能量油品就会发生燃烧。

油品的燃烧速度很快,汽油燃烧线速度最高可达5mm/min,质量速度可达221千克/(平方米·小时),即使在封闭储罐中,火焰水平传播速度可达2~4m/s,因此,油品一旦发生燃烧,氧气供给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更大的危险性。

(2)易爆性:

石油产品的蒸汽中存在一定量的氢分子,含有氢分子的油蒸汽与空气组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火源即发生爆炸。

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7%~7.2%,其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引爆能量仅为0.2mJ,夏季气温较高,在一定的时间内,汽油蒸汽的浓度易处于饱和状态,遇到点火源往往发生燃烧。

(3)易积聚静电荷性:

在油品输送、装卸、加油作业时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并且油品静电的产生速度远远大于其流散速度,很容易引起静电荷的积聚,静电电位往往高达几万伏。

而静电积聚的场所,常有大量的油蒸汽存在,很容易造成静电事故。

油品的静电荷积累不仅能引起火灾爆炸静电事故,还限制了油品的作业条件。

(4)易受热膨胀性:

油品受热后温度增高体积膨胀,如汽油,温度变化1℃,其体积变化0.12%。

所以储存汽油的密闭油桐如靠近高热或日光暴晒,受热膨胀,筒内压力增加,容易造成容器胀裂。

因此,各种规格的油桶,不同的季节规定不同的安全容量。

一般来说油品装油后应保持5%~7%的气体空间,以备油品受热膨胀。

(5)易蒸发、易扩散和易流淌:

石油产品主要由烷烃和环烷烃组成,烃类分子很容易离开液体挥发到气体中去,1千克的汽油大约能蒸发为0.4立方米的汽油蒸汽,柴油虽然蒸发的较慢,但比水蒸发得快得多。

油气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密度同空气很接近,尤其是轻质油品蒸发同空气的混合物,受风的影响扩散范围很广,并沿地面漂移积聚于坑洼地带,易造成火灾和险情扩大。

液体都具有流动扩散的特性,汽油的粘度小,密度小于水,其流动扩散性很强。

所以储存油品的设备由于穿孔、破损,常发生漏油事故,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1.2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定性分析(采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

以油品铁路装卸区和油品存储灌区为例,做定性分析。

装置区

构成部件

故障类型

故障影响

 

油品

铁路

装卸

库区铁路线

 

1,铁制工具作业时剧烈撞击

2,工作人员违章动火

3,管道内壁粗糙

4,车体剧烈碰撞

5,避雷设施损坏

6,防雷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

1,火灾爆炸

2,火灾爆炸

3,静电累积导致火灾

4,产生火花爆炸

5,雷击火灾事故

6,雷击火灾事故。

油品罐装间

1,装油时没正确调节流速

2,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3,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

4,电产生火花引燃油蒸汽

1,静电累积导致火灾

2,静电累积导致火灾

3,产生火花爆炸

4,火灾爆炸

桶区

1,防爆电器损坏

2,电器设施不防爆

3,通风不良油蒸气浓度过高。

4,桶罐超压破裂

5,油桶剧烈撞击

6,油桶堆积

1,火灾爆炸,设备损坏。

2,火灾爆炸,设备损坏

3,火灾爆炸。

4,油品泄露,火灾爆炸

5,产生火花爆炸事故

6,静电或火花爆炸事故

油品

储存

罐区

储罐

1,油罐被腐蚀穿孔

2,油罐翘底、胀裂

3,油罐密封不良

4,油罐有裂纹、砂眼

油罐泄露,火灾爆炸

油品泵房

1,人体作业中与导体接近

2,油库内吸烟,动火

3,接地线损坏或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

1,产生静电,火灾爆炸

2,火灾爆炸

3,雷击事故

3.1.3其他危险因素分析

一,毒物的危害

石油及其制品在油船、油码头装卸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逸散油气引起的职业危害,其中有五种危害不可忽视:

污浊环境空气和水资源,造成地下隐患;伤害人身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增加引发火灾爆炸危险性;降低油品质量和技术指标;增大了油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

1.油船、油码头应按本规定附录二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经专职部门检验认可的氧气、油气(总烃)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报警仪器。

要求正确使用,按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根据本规定附录三有毒作业分级标准规定,通过对装卸运输及贮存作业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的测定计算,逐步建立、健全作业环境安全卫生监测制度。

3.装卸、运输、贮存石油及其制品的设备、设施、容器、管道等,应尽可能密闭。

其连接部分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并要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1).新建造及新引进的2万及2万吨级以上油船,船上需有惰气保护系统。

其惰气源应保证在任何规定的气流速率下,都能提供按体积比不超过5%氧含量的惰气。

(2).原有旧船上无惰气系统的,应采用闭舱作业。

(3).根据不同货种,尽量选用浮顶罐和内浮顶罐。

(4).各种有毒气体须净化处理后再排出。

(5).采用适当措施,严格控制污水处理设施逸出有毒有害气体。

4.人员进入油舱、油罐作业前,必须进行通风换气,待内部气体稳定后,要在舱、罐内不同高度进行气体检测。

当确认内部气体达到标准后,在有专人负责监护和联络的情况下,方可作业。

作业期间,舱、罐内还应继续保持通风和监测。

5.为避免作业人员与石油及其制品直接接触,或受油气的危害,必须配备相应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应放在易于取放的专门地点,并要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

6.为使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休息环境的油气浓度达到本规定附录一的要求,应采用以下有效的集体防护措施。

(1).泵房、货油舱、贮油罐等作业环境,可采取通风排毒,净化处理,隔离操作,自动控制等措施。

(2).船员生活舱、油码头生产区休息室及非生产区工作室油气浓度超标处,应安装空气净化系统。

(3)港口油区及油船上应配备足够的淋浴设施。

7.油船和油码头上应备有中毒应急救护器材,如氧气瓶,急救包等,并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所有人员应熟悉应急器材、设备的存放地点及使用方法。

二,噪声有害因素分析

噪声影响休息和工作;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对神经也能造成损伤,可参见《工业企业噪声卫生表准》表8-2。

工业噪声的控制

1.噪声的控制程序:

从声源开始控制直到人耳。

2.噪声源的控制:

减少声源的强度;合理布局。

3.声音传播途径的控制:

采用吸声、消声、隔震等技术措施来配合。

4.个人防护:

耳塞、耳罩、耳棉、隔声幅等防护用品。

三,油库管理上的弊端

(1)思想麻痹,用火不慎

生产中的加热、烘烤、维修等作业大都离不开用火,由于用火不慎造成的火灾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制度

为保证生产单位的消防安全,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如果制度不全、不细、不实,或违反制度常常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有安全操作程序、安全要求、异常情况处理等。

规程是保证生产工艺安全的基本要求,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到来不良的后果。

(4)设备缺陷

设备本身不耐酸防腐,耐压强度不够,设备材质不符合安全要求,有先天隐患,连续性的生产工艺设备没有阻止火势蔓延的安全装置等,这些缺陷可能造成泄漏事故,有的给作业带来巨大的伤害,有的成了火势扩展的重要途径。

(5)工艺设计和技术缺陷

工艺设计中对防火安全考虑不够,表现在:

工艺路线的选择不正确,工艺布置不合理,工艺条件不够准确,物料加热方式方法选择不正确,对于火灾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生产设备不设置安全装置和必要的仪表,或者一旦出现异常,缺乏应急保安全的第二道防事故扩大的技术措施。

(6)缺乏防火防爆技术知识

生产中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雷击引起火灾,物质在空气中氧化自燃,与水反应自燃,两种物质接触反应自燃,因对物质的燃烧、爆炸性质不了解而在使用中发生着火事故等,这些原因引起的火灾本应该能够预防,但由于操作人员不了解不掌握防火防爆技术知识,往往成为菲认为的故意过失而致灾。

(7)缺乏检查和维修保养

生产过程使用的动力设备,加工设备,物料存储容器及其设备处在运行中,常因缺乏检查和年久失修而出现泄漏,失灵,机械强度下降,运转摩擦零部件过热,油垢不能及时清除等,出现险情不能及时得到排除而致灾。

(8)化学危险品处理不当

生产单位由于化学危险品使用和储存或处理不当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大体有:

储存条件不符合防火要求;使用中没有保证安全的措施;一旦发生问题,措施不当;工作现场过量堆放,操作人员不懂的危险品的性质,缺乏防范的能力等。

(9)玩火和放火

在厂区有可燃物的场所,在禁火区玩火柴,打火机,燃烧鞭炮等往往容易引起火灾。

4油罐区危险性分析(采用危险度评价法)

危险度评价法:

 

16点以上为1级,属高度危险;

11~15点为2级,需同周围情况用其他设备联系起来进行评价;

1~10点为3级,属低危险度。

物质:

物质本身固有的点火性、可燃性和爆炸性的程度;

容量:

运行温度和点火温度的关系。

压力:

运行压力(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

操作:

运行条件引起爆炸或异常反应的可能性。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项目

分值

A(10分)

B(5分)

C(2分)

D(0分)

物质(系指单元中危险、有害程度最大之物质)

⑴甲类可燃气体*1;

⑵甲A类物质及液态烃类;

⑶甲类固体;

⑷极度危害介质*2

⑴乙类可燃气体;

⑵甲B、乙A类可燃液体;

⑶乙类固体;

⑷高度危害介质

⑴乙B、丙A、丙B类可燃液体;

⑵丙类固体;

⑶中、轻度危害介质

不属左述之A、B、C项之物质

容量*3

⑴气体1000m3以上;

⑵液体100m3以上

⑴气体500~1000m3;

⑵液体50~100m3

⑴气体100~500m3;

⑵液体10~50m3

⑴气体<100m3;

⑵液体<10m3

温度

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⑴1000℃以上使

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⑵在250~1000℃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⑴在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⑵在低于250℃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在低于250℃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压力

100Mpa

20~100MPa

1~20MPa

1MPa以下

操作

⑴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放热反应操作;

⑵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

⑴中等放热反应

(如烷基化、酯化、加成、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操作;⑵系统进入空气或不纯物质,可能发生的危险、操作;⑶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操作;

⑷单批式操作

⑴轻微放热反应

(如加氢、水合、异构化、烷基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⑵在精制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⑶单批式操作,但开始使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

⑷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无危险的操作

汽油物料:

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5+10/3+0+0+2=10.3

柴油物料:

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2+10/3+0+0+2=7.3

评价结论:

该油库的危险度属于低危险度。

5安全保障措施效果评价

5.1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5.1.1防火防爆措施

1.防雷措施: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人,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15m: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架空金属管造,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防静电措施:

(1)禁止高流速输送,尽可能得进行低流速作业,减少产品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以及由于涡流所造成的油品之间的摩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2)对于汽油等油品,在静置30min时间内,不进行检尺等作业项目。

在油罐中搅拌石油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