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551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11单元:

大与小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扫一室”与“扫天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

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

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

那么这些事小吗?

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

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

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

(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

可他却怎么认为?

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

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

(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

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

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

那些课前认为:

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不扫只扫

  ↑(告诫)从小事做起

  薛勤不扫更不能扫

  

  

  

  

  

  2《井底之蛙》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

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

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

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

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

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

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

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3《“三颗纽扣”的房子》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

三颗钮扣的房子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出租搁置锤子刨子

  锯门槛膝盖拒绝仆人嘭嘭

  寡妇喇叭娶亲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注意:

“槛”“囔”的读音。

  

  二、表演

  请同学把自己组编的故事演一演,想一想,木匠的房子为什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人?

  作业:

  如果你是那位国王,你会为自己的人民做些什么?

  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自己从课文中摘抄下来的好词佳句

  2、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还收集到了哪些课外词句,比较难以理解的要为同学们加以讲解。

  3、读例句考虑冬冬提出的问题: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虑:

前半句说“小”后半句说“大”,用可连接,“可”还能换成什么词?

  你能不能再说几句这样的话?

  

  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了解到不少名人名言吧,互相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班级交流,并进行板书

  根据同学的交流,在自己的摘录本上进行补充。

  

  三、读开卷有益

  自己读文章,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你最近读过的好书或者好的文章,说说内容,谈谈感想,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