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673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人教课标版.docx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人教课标版

天气和气候专题真题解析

1.(2004年湖南)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

解答:

(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5℃,7月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11℃,7月27℃降水量集中在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B选项:

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B正确。

(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A。

(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D选项正确。

[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2.(2004年广西)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

(1)~(3)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

解答:

(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C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

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A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10℃以下,最冷月在-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C选项正确。

3.(2005年全国卷2)下图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空:

图6中的①是海。

③是运河。

图7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图。

(2)简述伊兹密尔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分析:

本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涉及地理位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从图中先确定伊兹密尔位于地中海沿岸,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答案:

(1)地中海苏伊士乙

(2)特点:

冬温多雨,夏热干旱;分布: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

4.(06年广东高考)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分析:

图中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和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甲图中7月份可能蒸发量大,7月高温而降水少,甲的年降水量约为135mm(不能忽视降水这一个重要的指标),故不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和高山气候,说明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年降水量很少(不足100mm),丙、丁表示气候类型都是高温多雨(季风气候)。

5.(06年广东高考)与上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B.宜昌C.太原D.合肥

提示:

上面城市中温带季风气候只有太原。

6.(06年四川高考)下表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分析:

因为四地点纬度相近,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纬度位置,再根据资料分析降水明显不同,海陆位置应是主要因素,又因为夏季气温差异不大所以不是海拔和洋流因素。

7.(06年全国卷II)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

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 图,因为      。

答案:

B从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可以得出降水量差别大,而拉萨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多。

(分析:

由于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实际气候分布十分复杂,格尔木和拉萨虽然都在青藏高原,但是气候特点却不同,拉萨位于季风气候区)

8.(06年北京文综)与下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成因。

分析:

本区位于30°—35°N的大陆东岸,与此相对的大陆西为地中海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9.(2006·江苏)(双选题)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解析: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是由南向北,又由北向南,故A说法不正确。

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短,雨带停留时间长的地区,汛期长。

我国雨带的形成是由北部偏北风和南部偏南风交会而成,雨带的移动是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的。

(2)根据月份和雨带的位置可知,雨带位于a时,华北正值春旱;雨带位于f时,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

答案:

(1)CD

(2)AC

10.(2007年高考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尔马(19°N,13°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N,81°E)和我国的广州(23°N,113°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下图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1)月降水量多于100mm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个月,广州有个月。

(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和;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

答案要点:

(1)46

(2)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西南(风)

(3)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

冬季:

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

11.(2007年四川高考文综)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

答案要点:

(1)1012.5西北风(偏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的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12.(2007·全国文综Ⅱ)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

解析:

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东非高原。

由于地势较高,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少,属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B

(2)C

 

13.(2007·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甲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

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__平原。

解析:

甲地一月平均气温为一13℃左右,七月平均气温为250℃左右,年较差达38℃左右。

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气温年较差虽然可达40~C:

左右,但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左右,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有利于玉米生长松嫩

14.(2O07·全国文综I)读甲图回答

(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BQC.R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B.QC.RI]LS

(3)在乙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1)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分布着东澳大利亚暖流,故东部的R地受暖流的影响明显。

(2)“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澳大利亚西南角的Q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3)由图可知,P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中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因此对应于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显著的①。

答案:

(1)C

(2)B(3)A

15.(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答案:

(1)C图中显示:

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和位于乙地的副热带高气压相对于平均状况而言向北移动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夏季。

(2)A甲地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气压之间的南半球地区,盛行东南信风。

(3)D0°经线与30°N~40°N之间交汇的地区为地中海地区。

北半球夏季,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白昼时间比较长,加上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云量少,晴天多,气候炎热干燥。

16.(2008年四川)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后,回答

(1)-

(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A根据M点吹东南风,判断该天气系统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旋转为北半球的气旋。

(2)C生成于太平洋海域的北半球气旋就是台风,中心移动的方向西、北和西北方向。

17.(2008年重庆卷)下图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产业生产有何危害?

解析:

(1)根据题设此时为冬季,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冷气团势力强盛,因此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出现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2)在此季节受冷锋影响,容易出现寒潮等气象灾害,因此可能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答案要点:

(1)冷锋

天气特征:

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18.(2008年海南)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

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表3所示。

完成

(1)~

(2)题。

(1)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D.25°N~30°N之间

(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B.盆地C.丘陵D.山地

解析:

(1)B根据甲乙两地平均气温在25℃以上属于热带,排除CD。

5-10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

(2)D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乙地年降水量相对甲地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应该一致,影响气候不同的因素只有地形,而地形雨会导致降水量差异显著。

19.(2008年广东卷)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B由于该地房屋墙壁很厚,且门窗多达二至三层,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据此可推测为温带的气候,在冬季时,气候寒冷,房屋需要保温。

20.(2008年广东卷文科基础)“不在于温度,而在于湿度”是人们对气候舒适程度感觉的一种说法。

这句话的含义是

A.人难耐酷暑与严寒,舒适程度与湿度无关

B.温度高,相对湿度小,汗液蒸发难以带走热量

C.冬季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不干燥,感觉越舒适

D.夏季相对湿度大,蒸发慢,人体热量不能吸时释放,感觉不舒适

解析:

D人对气候舒适程度的感觉,与温度和湿度都有关系;若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则汗液容易蒸发带走热量;冬季气温低,相对湿度小,空气干燥,感觉舒适;夏季相对湿度大,人体汗液蒸发难,热量不易释放,感觉不适。

故选项D正确。

21.(2008年广东卷文科基础)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1)-

(2)题。

(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夏季降水丰富

(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

(1)C

(2)C由图上的气温曲线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18℃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从降水量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二者结合可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

22.(2008年广东卷)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解析:

B毛毛雨是指分布稠密均匀的微细液态降水。

水滴直径小于0.5毫米,可随风飘流。

毛毛雨大多降自大气层结稳定的层云,也有从雾中降落的。

下降时在空中飘浮,难以用眼睛分辨其下降情况。

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区,气压变率较大,大气运动活跃,很难形成毛毛雨;而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下降较低,易形成较大的降水。

综上判断,毛毛雨出现频率最大的地区大多分布在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23(2008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3分)

解析:

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但东亚重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地都因为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答案;

(1)

气候

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