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788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0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海洋中的化学.docx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八单元海洋中的化学

海洋中的化学

(2015•黔西南州,6)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K+、OH﹣、NO3﹣

B.

NH4+、Cu2+、Cl﹣

C.

Ca2+、CO32﹣、Cl﹣

D.

K+、Na+、SO42﹣

解:

A、在pH=2的无色溶液中,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因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则与无色溶液相矛盾,故错误;

C、在pH=2的无色溶液中,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Ca2+和CO32﹣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在pH=2的无色溶液中,三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故正确;

故选D.

(2015•平凉•1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

为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4)将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右图),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解析】

(1)P点的是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P点的含义是:

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25g,可形成75ga溶液。

(3)据图可知:

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大于吸热,溶液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答案】

(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75(3)b>a>c

28.(12分)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1)NaOH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②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③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

固体全部为NaOH。

猜想二:

固体全部为__________。

猜想三:

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一】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

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2)方案一: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__________(填“>”、“<”或“=”)7,说明猜想一成立。

(3)方案二:

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_______不成立。

【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42.4g待检固体于烧杯中,加入157.6g水,配成200g溶液,并将它平均分成四等份,

分别加入CaCl2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项目

1

2

3

4

加入CaCl2溶液质量

50g

100g

150g

200g

产生的沉淀质量

4g

8g

10g

10g

(4)实验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3所得沉淀质量计算并判断猜想__________成立,有部分同学提出不必要做实验4,理由是__________。

  

(5)实验小组对4次实验后的沉淀经过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如果省略洗涤沉淀的步骤,对Na2CO3的质量计算结果影响是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探究三】

(6)实验探究一的两个方案都不完善,实验探究二虽然能得出固体的组成,但它的实验操作比较复杂,请你设计一个较简单的探究方案来验证固体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CO2;[猜想假设]Na2CO3

(2)>;(3)一;[归纳与总结]错误;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4)二,实验3中的碳酸

钠已完全反应

(5)偏大(6)(3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

证明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015•荆州·18)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

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 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 氢氧化钠 .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 碳酸钠 ,你的判断依据是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 CO2 (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

 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

解:

【探究观察】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只有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而其余的溶液都显碱性,若溶质不是NaCl,则滴加石蕊试液会变成蓝色;

在进行操作②滴加稀盐酸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不是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

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在20℃时饱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而题目中标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等于10%,因此可能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

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

(1)假设碳酸钠成立,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CO2;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溶液,因此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说明不含有硫酸钠;

故答案为:

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2015•上海•5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下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

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⒀。

Ⅱ.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Ⅲ.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HCO3

NaCl

NaOH

Na2CO3

溶解度g/100g水

9.6

36

109

215

【资料分析】

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⒁。

【实验探究】

实验1:

实验测得该溶液的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

实验2:

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⒂。

有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由⒃组成,并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3: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⒄;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⒅。

⒀氢氧化钠或NaOH

⒁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10%的浓度

⒂Na2CO3+2HCl→2NaCl+H2O+CO2↑

⒃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⒄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⒅取实验3中上层清夜,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

(2015•安徽•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解析】A、t1℃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C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33.3%,故D错误;此题选B

(2015•南昌•12)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当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溶解度才大于乙,所以A错误。

B选项中t1℃时溶解度相同,溶液质量也相等,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选项中t2℃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甲中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减小,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质量分数不变,但减小后甲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任大于乙,所以C错误。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D错误

(2015•恩施州•8)如图是甲、乙、丙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

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

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解:

A、据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

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2015•兰州•3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 ;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在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 ;

(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 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 降温 结晶.

解:

(1)据图可以看出,在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填:

A>B;

(2)a点表示在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在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A的溶解度是30g,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5g+50g=65g,故填:

65;

(4)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填:

降温.

(2015•江苏•1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用装置甲溶解固体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选项B,C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做溶解物质的仪器

装置乙进行过滤,符合要求

装置丙蒸发滤液,玻璃棒搅拌的方向及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符合要求

装置丁称量固体,物品与砝码放置位置颠倒,应该左物右码。

(2015•成都•8)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

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解:

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

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

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选A

(2015•成都•14)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2↓+Na2SO4

 

A.

①有蓝色沉淀

 

B.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故B正确;

C、通过分析,两个反应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

D

(2015•浙江•12)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丙和丁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2015•兰州•2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B.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

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D.

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解: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也是酸和碱的反应,也能发生中和反应,故对;

B、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耐腐蚀,故错误;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误;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可以再溶解其它物,故错误.

答案:

A

(2015•荆州•10)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A.

Na2CO3→NaCl→NaNO3→NaOH

B.

C→CO→CO2→Na2CO3

 

C.

Cu→CuO→CuSO4→Cu(OH)2

D.

CaCO3→CaO→Ca(OH)2→NaOH

解:

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转化为NaOH,假设能反应,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而硝酸盐是可溶性盐,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2015•烟台•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

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解:

A、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D.

(2015•广东•19)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H4Cl溶解度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aCl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向烧杯中加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答案】⑴氯化铵⑵36.010~20⑶12.8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表格数据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差距较大的是氯化铵;

(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据表格可知20℃时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10℃至20℃之间,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有可能相等;(3)据表格数据,50℃时,溶解度为50.4,g说明此事50.0g氯化铵完全溶解,20℃溶解度为37.2g说明此时100g水只能溶解37.2g氯化铵,则析出50.0g-37.2g=12.8g氯化铵。

(2015•河池•125)用所学知识回答.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 (用“=”“>”“<”符号连接).

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

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不变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解: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

减小;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为c仍然是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

①a=b>c;②降温结晶;③不变;

(2015•绥化•20)如图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后回答问题:

(1) NaCl(或氯化钠) 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2)温度不变时,若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氯化钠(或加NaCl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 .(填一种即可)

(3)40℃时,将30g硫酸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 g.

(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

酸钠,最佳的温度范围是 30 ℃以下

,理由是 ①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②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氯化钠大 .

解:

(1)据图可以看出,NaCl(或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

NaCl(或氯化钠).

(2)温度不变时,可以采用加氯化钠(或加NaCl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

加氯化钠(或加NaCl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

(3)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将30g硫酸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5g+50g=75g,故填:

75.

(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需要析出硫酸钠的晶体,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高于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低于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且硫酸钠的溶解大变化比氯化钠明显,故最佳的温度范围是30℃以下,故填:

①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②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氯化钠大.

(2015•济南•30)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____(填选项序号)。

①潮汐能②生物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

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F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中和”“复分解”“氧化”“化合”“分解”之一)。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

KCl和KN0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一一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9g。

在20℃时,向盛有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