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798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1)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例3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感受相反的意义,提高对数的概念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培养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单元教学时间:

大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自学课本2—3页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怎样认、读温度计上的各种温度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二、检查。

1、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查,并讨论、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看法。

2、指名回答问题,并适时点拨学生遇到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寻疑、质疑,然后去释疑。

3、在检查巡视的同时,收集学生交流、讨论中出现的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解答。

三、课堂教学、展示。

1、教学例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1)、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

5小格呢?

10小格呢?

(2)、出示中央气象台20XX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

哈尔滨:

-27℃—-19℃,北京:

-12℃—-4℃,上海:

1℃—4℃,武汉:

-3℃—2℃,长沙:

0℃—3℃,海口:

20℃—23℃。

(3)、长沙的气温是多少摄式度?

长沙的气温在温度计上怎样显示出来?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温度计,试着在温度计上看温度,表示温度。

(4)、上海的气温:

上海的21日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

(在温度计上比划比划)怎样比划的呢?

(在零刻度线以上一格)。

(5)、指出:

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温度计,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6)、了解首都北京21日的最低气温,与长沙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

(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

(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比划出来吗?

(7)、比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8)、上海的最低气温比0℃高,是零上1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1℃,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1(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

(板书)

(9)、北京的最低气温比0℃低,是零下12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12℃来表示零下12摄式度(板书-12)。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12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2、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

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

教师:

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

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四、评。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例如:

盈利与亏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收支与支出,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它们。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生自我评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五、课堂练习、测试。

1、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本题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判断温度的高低。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是让学生先读数,再判断是正数或负数。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

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一的1、2、3题。

2、预习课本第5页的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认识数轴,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2、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轴。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法:

创设情景,质疑引导。

学法:

观察发现,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直尺等。

一、预习

1、课本第5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认识和了解数轴方面的知识,回顾思考什么是负数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想一想,填一填。

-8 +10 -0.5 120 -300 -12.5 

正数         负数

二、检查

1、指名回答什么是负数,并举例说明。

2、说说你对数轴的理解。

3、指名口答第2题,共同订正。

三、课堂教学、展示

1、教学例3。

呈现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

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

(3)学生汇报,教师启发、引导。

如:

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3m-2m-1m1m2m3m

大树

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上面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问题二:

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3)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填空: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四、评议、总结

(1)数轴上的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

(2)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

a、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b、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课堂练习、测评

1、共同完成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习题。

2、指名口答,师生共同评议。

六、作业

1、练习一的4、5题。

2、复习、总结本单元的内容,预习练习一的6、7、8题。

第三课时:

《认识负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的6、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6、7题,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复习、总结、整理负数的内容,预习练习一的6、7、8题。

二、检查

1、指名说一说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鼓励有不同表述,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现别人表述的错误和遗漏。

2、让完成练习一部分习题的学生上台板演或者口答,师生共同讲评。

三、课堂练习

1、引入:

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

(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

(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

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

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

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四、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6、7、8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五、课堂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六、作业

1、用正、负数表示。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2、判断。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a一定是负数。

(   )

(2)0是自然数。

(   )

(3)没有最小的正数。

(   )

3、写出比—5大但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

4、预习第二单元折扣的有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