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00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课题

内容

口算除法

例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例2

除法估算

基本笔

算除法

例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数都能被整除)

例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被整除)

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估算

除法验算

例4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除法奠定了扎实知识和思维基础。

有关0除法

例5

有关0除法

例6

商中间或末尾有0

(1)(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数)

例7

商中间或末尾有0

(2)(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三位三数)

2、本套教材整数除法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

年段

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

除法初步认识,用2~6乘法口诀求商,用7~9乘法口诀求商。

三年级下学期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四年级上学期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顺序进行编排。

这是因为:

(1)口算最常用、最方便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一种最基本运算。

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过程。

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顺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

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结构是一致,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工具。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

例如,教科书第13页中主题图,是一幅丰收、喜气洋洋苹果运输图。

要知道不同型号车辆每次运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

又如,第22页例3是整理相片情境,第31页例7是乘车参观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要解决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这样,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例2、第22页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同步显示,使不同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份量,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

,这些内容从生活不同角度,提供丰富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多维度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一种文化。

如,教科书第28页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西游记》中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密切联系。

又如,教科书第15页“你知道吗?

”,介绍了“除号”产生。

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需要而产生,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思想,同时认识今天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法则,为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算理和算法。

⑴激活学生已有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与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相关联口算经验有: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情境中。

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程序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算理和计算规律。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计算规律。

⑶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运算规律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说话空间。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思考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说范例。

让说得较好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语言表述自己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丰富多彩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需要。

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需求,将除法学习与人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关于估算学习目标。

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

(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将估算、口算、笔算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作用,感受估算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力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

又如,教学除法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着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口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84呢?

 

(2)42个十是多少?

90个十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3、揭示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3-15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根据你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知识解决图中提出问题吗?

试一试:

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和你小组里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工具帮助你说明你思路。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问题。

(3)小组汇报:

解题思路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②20×3=6060÷3=20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2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4)240÷3=(),这题如何考虑?

2、小结:

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组成知识来解决。

只要能正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口算。

40÷2=120÷4=320÷8=180÷9=

25÷5=3600÷9=600÷2=2100÷7=

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0÷4=32÷8=49÷7=

800÷4=320÷8=490÷7=

8000÷4=3200÷8=4900÷7=

我发现:

3、小明和小英进行打字比赛。

小英3分钟打了270个字,小明2分钟打了200个字。

谁打字速度快?

每分钟快多少个字?

4、思考题:

按要求写算式。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200,你能写出几个?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40,你能写出几个?

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不到位,教

师可作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1、填空。

(1)口算320÷4时,可以把320看成()个十除以()得()个十,商就是()。

还可以想成4×()=320,所以商是()。

(2)口算2400÷6时,可以把2400看成()个百除以()得()个百,商是()

2、口算。

350÷7=4800÷8=420÷7=1500÷5=

(二)检测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页1-3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60÷3=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2)20×3=6060÷3=2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20

 

第二课时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6页例2,P17-18页练习三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学习除法估算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②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对数学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口算。

60÷6=240÷8=320÷4=420÷7=

450÷9=630÷7=360÷6=400÷5=

120÷3=160÷4=280÷7=540÷9=

2、列出各题算式。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他们三人开了三部车。

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离西湖223千米,行驶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请学生逐一说出这四道算式意思,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解决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

3、揭示课题:

除法估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例2中“大约”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书上两种估算方法有道理吗?

3、想一想:

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估算。

223÷4≈

2、解决问题。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问题)

(二)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同学汇报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例2:

方法1:

124≈120方法2:

124=120+4120÷3=40

120÷3=404÷4=140+1=41

自学检测1:

223÷4≈

方法1:

223≈200方法2:

223=200+23方法3:

223≈240

200÷4=50200÷4=50240÷4=60

20÷4=550+5=55

2、讲解:

自学检测2中第(3)题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第(4)题,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帐篷让灾民渡过困难期。

3、方法总结: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四、达标训练

1、把260个桃子装在4个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2、估算。

78÷4≈470÷8≈178÷6≈

83÷9≈360÷5≈410÷7≈

3、思考题:

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大约活128年,比目鱼大约活64年。

(1)海龟寿命大约是青蛙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估算。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2、用你喜欢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

297÷4≈469÷8≈194÷6≈

3、思考题:

()里最大能填几?

40×()<16260×()<245

80×()<32470×()<423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页1-3题。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例2:

124÷3≈

方法1:

124≈120方法2:

124=120+4120÷3=40

120÷3=404÷4=140+1=41

第三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

(1)

教学内容

教材P19页例1,P21页练习四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

②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对数学积极情感。

②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过程,体会学习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和除法竖式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3月12日)

(2)植树有什么好处?

(3)出示课本第19页例1情境图。

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取问题: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列式42÷2

2、揭示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

(1)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你会计算“42÷2”吗?

试试吧!

(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用竖式怎样算?

用最简便竖式写一写。

3、在说计算过程时应从以下几点说: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每次所得商该写在什么位置。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用竖式计算:

36÷368÷284÷4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问题)

(二)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板演展示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结合学生情况边讲解边完成竖式:

(1)我们分小棒,先分4捆,相当于十位上4,4除以2,商是2,写在哪?

(十位上)为什么?

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2)从总数中减去2个20,还剩下几?

(剩2)

(3)2除以2商是几?

(商1)这个1写在哪?

(个位上)

(4)分完了吗?

(还要把得数加起来)

四、达标训练(1、2题第一横行必做,2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

1、课本第21页第二题前两个。

2、笔算。

46÷263÷355÷5

48÷426÷293÷3

3、三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要用多少张课桌?

把这些课桌平均摆成4行,每行摆多少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题第一横行、2题必做,1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

1、笔算。

66÷664÷296÷3

28÷263÷368÷2

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4,商是多少?

(2)99是9几倍?

(3)3除36等于多少?

3、思考题。

试做:

用竖式计算38÷2。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

(1)

例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21(棵)

答:

平均每班种21棵树。

 

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方法;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方法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步骤和商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数和在一起继续除道理。

  教学用具

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7÷3=40÷2=240÷8=

2、笔算。

18÷3=12÷2=32÷8=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

(设计意图:

勾起学生对旧知回忆,为下面新知学习作铺垫。

揭示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

(2)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0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1捆怎么办?

2、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1”是怎么来?

表示多少?

接下去怎么写?

3、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

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小棒图,比较这里4、2、1与例14、2、1表示意义相同与否。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0页例2,并完成自

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48÷4=36÷2=45÷3=42÷3=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分组方法:

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方法说出每一步思路)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

从哪一位除起?

商怎样写?

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

每次除得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后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计算方法。

四、达标训练

1、赛一赛: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本20页“做一做”1题。

2、课本20页“做一做”2题。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什么问题?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列竖式计算

91÷7=69÷8=58÷2=

78÷6=56÷4=74÷2=

2、填一填。

被除数

72

80

56

78

96

64

除数

3

5

4

6

8

2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四3、4题。

板书设计(略)

 

第五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2页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