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261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安徽名校联盟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名校联盟2014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名校联盟2014年高考最后一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的选择题和第Ⅱ卷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不含选择题)和第Ⅱ卷(不含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随着生产发展,人类社会出现最初的分工。

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

《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

从商代中晚期出现的铜贝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体现出文化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永继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②形制上,承继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③单位上,早期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如秦半两、汉五铢。

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

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

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

④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大篆,秦以后是小篆,六朝以后多用隶楷。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各种书体全有,如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回鹘文、契丹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⑤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

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⑥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

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

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

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王永生《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浅谈》,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外圆内方”的思想是由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延伸演变而来,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B.“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自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后来得以体现在中国古代钱币的形制上面。

C.“外圆内方”的思想是通过钱币的形制来推广的,再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产生影响。

D.“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方面,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钱币的形制。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首先明确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然后分析了钱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接着点明了钱币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下文的具体阐释作铺垫。

B.②至⑤承接上文,从形制、单位、图饰、技术等方面论证,说明钱币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

C.⑥段总结全文,进而指出钱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它既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来揭示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意在明确钱币不仅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反映了中国早期商品交易和货币使用情况,承载和涵盖了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B.唐代铸开元通宝钱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同时也使中国的重量开始以货币为名称,从而确定“钱”这一重量单位。

C.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杜绝私自铸钱或者伪造纸币等行为。

D.每一种钱币几乎总是对原有的钱币有所继承,有所发展,这体现出文化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等特征。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公堤记

【明】陈

吴公堤,古春江堤也。

不言春江而言今名,县令吴侯①所筑,民为是名,示不忘也。

富春背山面江,下通钱塘,潮汐往来,诸水会流,每天风撼涛,奔溃激射,号为险绝。

矧②自观山起,至苋浦桥止,东西三百余丈,适当邑城之南,其捍潮御浪,惟筑堤为可备。

前代兴废,未暇究论。

自唐万岁登封元年,县令李浚所筑者,去旧城一百步许,迄今数百余年,而雨洗风淘,堤因以坏,渐逼城居,为患不小,民日以忧。

宣德乙卯,吴侯始来治兹邑,慨然兴怀。

因与僚佐议政治所先,莫此为最,当亟修举。

乃具词上闻,得允所言。

会岁歉,未遑也。

正统四年,秋谷既登,方将鸠工督匠,值所司别筑钱塘江岸,征役徒,伐巨石,动以千计,几寝是事。

独富春以吴侯请得免,遂专力修筑,民在欢悦。

于是年十月八日,乃率父老遍历江浒,使得人平力均。

于是夫匠云集,桩石山积。

复新授方略,定立三级,下承以桩,上叠以石。

布置得宜,事易工省,不再阅月,厥工告成,上坚下固,俨若天造。

竣事之日,里父老子弟相与语曰:

“昔为狂澜百尺之冲,今遂安居乐土之愿。

伊谁之力欤?

我吴侯之力也!

”语竞,因以吴侯之姓易堤之名。

余曰:

“宜然。

”复征余文,以记其兴筑颠末。

窃惟官府起大兴作,用大力役,事有便于民、利于众者,虽劳不怨。

筑堤,重事也,然在防遏水患,莫安民居,出于众人之所同愿,故用工虽大而民不劳,成功虽速而人不怨。

使数百年已坏之遗业,一旦为千百人家之保障,盖有以见吴侯之举在于为民,而不在于为名也。

虽然,地不自名,必因人而后名。

昔苏子瞻守杭,筑堤西湖,名曰“苏堤”,亦因人而得名。

今堤从吴侯姓,由前人起之也,庸害于理乎?

吴侯名堂,字允升,饶州乐平人,由进士发轫仕途。

兴废举坠,境内一新,皆民事所当为者。

他日人思吴侯绩,因而得名者多,又不限一堤云。

荆州府学教授致仕陈观记。

(选自《杭州市志》,有删节)

 

【注】①侯:

这里是对县令的尊称。

②矧(shěn):

况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代兴废,未暇究论

  暇:

空闲

B.会岁歉,未遑也

    歉:

歉疚

C.动以千计,几寝是事

  寝:

搁置

D.窃惟官府起大兴作

   惟:

思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捍潮御浪

  其若是,孰能御之

B.俨若天造     若入前为寿

C.以记其兴筑颠末

舟遥遥以轻飏

D.皆民事所当为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李浚曾经在富春修筑堤坝,但是历经数百余年风雨,已经损毁较为严重,江流渐渐逼近城居之地,形成不小的祸患,百姓也一天比一天忧心。

B.明朝吴堂奏请朝廷,获准重修堤坝,虽然遇到有关部门另有重要工程上马,但富春还是得以免除了徭役,集中力量修筑堤坝,百姓一片欢腾喜悦。

C.吴公堤的修筑,动用劳力虽多而百姓不感辛劳,完成工程虽快却无人埋怨,这是因为堤坝不仅是富春重要的形象工程,也是百姓生命财产的保障。

D.吴公堤的命名,出自百姓对县令吴堂的感激之情,作者因而感慨,只要地方官真正能够为人民服务,与民同乐,那么百姓也一定不会忘记其功绩。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与僚佐议政治所先,莫此为最,当亟修举。

(4分)

 

译文:

 

(2)昔为狂澜百尺之冲,今遂安居乐土之愿。

(3分)

 

译文:

 

(3)今堤从吴侯姓,由前人起之也,庸害于理乎?

(3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舜庙怀古

【南宋】陆

云断苍梧①竞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①苍梧:

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

②输:

报告;送达。

8.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请结合“朱扉”和“落晖”这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4分)

 

答:

9.前人认为颔联两句堪称千古名句,请简略加以赏析。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①

,②

,③

,⑤。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艺术的逃难

 

丰子恺

①那年日本军在广西南宁登陆,向北攻陷宾阳。

浙江大学正在宾阳附近的宜山,学生、教师扶老携幼,仓皇向贵州逃命。

道路崎岖,交通阻塞。

大家吃尽千辛万苦,才到得安全地带。

我正是其中之一人,带了从一岁到七十二岁的眷属十人,和行李十余件,好容易来到遵义。

看见比我早到的浙大同事某君,他幽默地说:

“听说你这次逃难很是‘艺术的’?

”我不禁失笑,因为我这次逃难,的确受艺术的帮忙。

②那时我还在浙江大学任教,而战事日益逼近,警报每天两次。

我的头发便是在这种时光不知不觉地变白的!

在德胜空住了数天,决定坐滑竿,雇挑夫,到河池,再觅汽车。

河池地方很繁盛,旅馆也很漂亮。

我赁居某旅馆,楼上一室,镜台、痰盂、茶具、蚊帐,一切俱全,竟像杭州的二三等旅馆。

老板是读书人,知道我的“大名”,招待得很客气;但问起向贵州的汽车,只有摇头。

我起个大早,破晓就到车站去找车子,但见仓皇、拥挤、混乱之状,不可向迩,废然而返。

如是者凡数次。

我颓唐地回旅馆。

站在窗前怅望,南国的冬日,骄阳艳艳,青天漫漫,而予怀渺渺,后事茫茫,这一群老幼,流落道旁,如何是好呢?

传闻敌将先攻河池,包围宜山、柳州。

又传闻河池日内将有大空袭。

这晴明的日子,正是标准的空袭天气。

一有警报,我们这位七十二岁的老太太怎样逃呢?

万一突然打到河池来,那更不堪设想了!

③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好几天,前途似乎已经绝望。

旅馆老板安慰我说:

“先生还是暂时不走,在这里休息一下,等时局稍定再说。

”我说:

“你真是一片好心!

但是,万一打到这里来,我人地生疏,如之奈何?

”他说:

“我有家在山中,可请先生同去避乱。

”我说:

“你真是义士!

我多蒙照拂了。

但流亡之人,何以为报呢?

”他说:

“若得先生到乡,趁避乱之暇,写些书画,给我子孙世代宝藏,我便受赐不浅了!

”在这样交谈之下,我们便成了朋友。

我心中已有七八分跟老板入山;二三分还想觅车向都匀走。

④次日,老板拿出一副大红闪金纸对联来,要我写字。

说:

“老父今年七十,蛰居山中。

做儿女的糊口四方,不能奉觞上寿,欲乞名家写联一副,托人带去,聊表寸草之心,可使蓬荜生辉!

”我满口答允。

就到楼下客厅中写对。

墨早磨好,浓淡恰到好处,我提笔就写。

普通庆寿的八言联,文句也不值得记述了。

那闪金纸是不吸水的,墨渖堆积,历久不干。

门外马路边太阳光作金黄色。

他的管帐提议:

抬出门外去晒,老板反对,说怕被人踏损了。

管帐说:

“我坐着看管!

”就由茶房帮同,把墨迹淋漓的一副大红对联抬了出去。

我写字时,暂时忘怀了逃难。

这时候又带了一颗沉重的心,上楼去休息,岂知一线生机,就在这里发现。

⑤老板亲自上楼来,说有一位赵先生要见我。

我想下楼,一位穿皮上衣的壮年男子已经走上楼来了。

他握住我的手,连称“久仰”,“难得”。

我听他的口音,是无锡、常州之类。

乡音入耳,分外可亲。

就请他在楼上客间里坐谈。

他是此地汽车加油站的站长,来的不久。

适才路过旅馆,看见门口晒着红对子,是我写的,而墨迹未干,料想我一定在旅馆内,便来访问。

我向他诉说了来由和苦衷,他慷慨地说:

“我有办法。

也是先生运道太好:

明天正有一辆运汽油的车子开都匀。

尚有空地,让先生运走。

”我说:

“那么你自己呢?

”他说:

“我另有办法。

况且战事尚未十分逼近,我是要到最后才走的。

”讲完了,他起身就走,说晚上再同司机来看我。

我好比暗中忽见灯光,惊喜之下,几乎雀跃起来。

但一刹那间,我又消沉,颓唐,以至于绝望。

因为过去种种忧患伤害了我的神经,使它由过敏而变成衰弱。

我对人事都怀疑。

这江苏人与我萍水相逢,他的话岂可尽信?

况在找车难于上青天的今日,我岂敢盼望这种侥幸!

他的话多分是不负责的。

我没有把这话告诉我的家人,免得她们空欢喜。

⑥岂知这天晚上,赵君果然带了司机来了。

问明人数,点明行李,叮嘱司机之后,他拿出一卷纸来,要我作画。

我就在灯光之下,替他画了一幅墨画。

这件事我很乐愿,同时又很苦痛。

赵君救我一家出险,我写一幅画送他留个永念,是很乐愿的。

但在作画这件事说,我一向欢喜自动,兴到落笔,毫无外力强迫,为作画而作画。

但在那时,也只得勉强破例,在昏昏灯火下用恶劣的纸笔作画。

次日一早,赵君亲来送行,汽车顺利地开走。

下午,我们老幼五人及行李十二件,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都匀。

汽车站壁上贴着我的老姐及儿女们的住址,他们都已先到了。

全家十一人,在离散了十六天之后,在安全地带重新团聚,老幼俱各无恙。

我们找到了他们的时候,大家笑得合不拢嘴来。

⑦一个普通平民,要在战事紧张的区域内舒泰地运出老幼五人和十余件行李,确是难得的事。

我全靠一副对联的因缘,居然得到了这权利。

当时朋友们夸饰为美谈。

这就是某君所谓“艺术的逃难”。

但当时那副对联倘不拿出去晒,赵君无由和我相见,我就无法得到这权利,我这逃难就得另换一种情状。

也许更好;但也许更坏;死在铁蹄下,转乎沟壑……都是可能的事。

人真是可怜的动物!

极微细的一个“缘”,例如晒对联,可以左右你的命运,操纵你的生死。

而这些“缘”都是天遣地设,全非人力所能把握的。

⑧赵君名正民,最近还和我通信。

1946年4月29日于重庆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删改)

11.根据②至⑥段,梳理“我”在逃难中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6分)

 

答:

12.请分别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6分)

 

答:

13.文中主要运用哪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请以赵君为例简要分析。

(4分)

 

答:

14.结合文本,联系自己对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的认识,探究下面的问题。

(8分)

 

(1)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自己这次“艺术的逃难”归结为一个“缘”字,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答:

 

(2)作者叙述抗战逃难的凄惨,读来却不失“和风细雨式的美感”。

这种美感来自何处?

又有何意图?

 

答: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复辟/精辟

炽热/敕令

鳞次栉比/炙手可热

B.颤抖/颤栗

跋涉/威慑

花团锦簇/相形见绌

C.勉强/强制

荒芜/妩媚

气冲斗牛/斗鸡走狗

D.参与/赠与

干涸/隔阂

擎天撼地/秦晋之好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位与都教授金秀贤同名同国籍的男子参加《非诚勿扰》节目,女嘉宾们放下矜持,个个争当“千颂伊”要与他现场对戏。

B.男性观众所钟爱的《激战》和《一代宗师》都是重在表现“力量”,一个胸肌鼓鼓,一个绵里藏针;一个激烈,一个隐忍。

C.大型跨境系列报道《丝路新春》在经济之声等新闻专栏中隆重推出,中央台也为此启动了丝路经济带国内系列采访报道活动。

D.火箭在落后14分的情况下展开反击,最终客场93-86大逆转击败灰熊。

这是林书豪带领火箭队打出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比赛。

17.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我省考生填报志愿由考生本人到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指挥的具备视频监控和网上巡查条件的地点上网填报,填报过程全程监控。

B.随着新能源公交车不断推向市场,相应的充电需求也在增加,合肥市满足新公交的充电,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建和扩建一批充电站。

C.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0%,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回升。

D.与现今大多数益智节目“草根答题、零门槛”的特点不同,《天才知道》的舞台专为大学生而设,题目难度明显增强,知识含量更高。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关联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4个字。

(4分)

希望很重要,它让人感到现实不那么难以承受;

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能忍受今日的艰辛。

但是希望能为我们做的仅止于此,也就是减轻某些困境。

当我深思希望的本质时,我看到悲剧的另一面:

我们执着于未来的希望,

,没有将自己的精力与才能集中于现在这一刻。

19.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分)

平时夜间常有人在东兴社区的广场上跳交谊舞。

前晚7时左右,跳舞的人很多,谁知跳着跳着,音乐突然停了……几个人发生口角,继而动了手,一名男子鼻子被打出血。

昨天中午,记者找到东兴社区的柴师傅。

据他反映,去年7月,他将社区一些跳舞的居民组织起来,并提供音响,让大家跳舞,后来每晚有200多人来跳。

由于中考、高考临近,学生需备考,本来换到了一个新场地,结果很多人觉得环境不好,又回到了社区广场,结果纠纷就发生了。

柴师傅表示,他会劝大伙这段时间暂时另择跳舞场地。

 

(1)给这则新闻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不超过25字)(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o(不超过80字)(4分)

20.班长李云想请张翔同学担任“成人仪式”主题班会的主持人。

下面是谈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分)

 

李云:

 

张翔:

这段时间功课比较多,你还是找其他同学吧。

 

李云:

 

张翔:

那我试试吧。

成人仪式有哪些程序呢?

 

李云:

 

张翔:

这么多事情啊,我一个人可组织不起来!

 

李云:

 

张翔:

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我回去就查查资料,好好准备。

 

李云:

五、(60分)

21.请以“不可替代的角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徽名校联盟2014年安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题思路〗A项,逻辑顺序有误,大致属于因果颠倒,应该是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是受到“外圆内方”的思想影响所致。

C项,题目说“‘外圆内方’的思想通过钱币的形制得以推广”,想象有理,但是于文无据。

D项,题目说“从根本上决定了钱币的形制”,过于绝对化,毕竟钱币还有其他的形制。

2.D

〖解题思路〗论证方法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比论证并不突出。

3.B

〖解题思路〗A项,曲解文意,可以删去“和货币使用”等字。

C项,张冠李戴,“最成熟”与“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有关,而“最先进”与“防私铸及防伪造”有关。

D项,范围失当,删去“几乎”。

4.B

〖解题思路〗歉:

歉收。

5.A

〖解题思路〗A项,均为假设连词,可译为“假如、如果”。

B项,前者是动词,可译为“好像”;后者是代词,可译为“你”。

C项,前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后者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D项,前者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所当为(之)民事”;后者,助词,用在句末,与译文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6.C

〖解题思路〗“是富春重要的形象工程”错,原文说:

“盖有以见吴侯之举在于为民,而不在于为名也。

7.

(1)于是,(吴侯)和属下的官员讨论政事的治理所应该首先(处理)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应该尽快修复(堤坝)。

(2)(这里)过去是百尺狂澜所在的要冲,现在(缺)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心愿。

(3)现在堤坝(的命名)采用吴侯的姓氏,(这种方法)是从前人开始的,从道理上来说哪里有什么害处呢?

〖解题思路〗

(1)该句字数不多,但翻译难度较大,“僚佐”、“所先”、“莫”、“僚佐”、“所先”、“莫”、“亟”各1分。

(2)“昔”、“冲”、“遂”各1分,“冲”也可理解为“要害之地”等。

(3)“从”、“起”、“庸”各1分,“庸”,副词,表反问,可解释为“怎么,哪里,难道”等。

8.诗人身处南宋,此时的大宋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大厦将倾。

(1分)看到舜庙朱扉紧锁的景象,令人联想到宋室南渡以后风光不再的情形。

(1分)蓦然回首,只见渔舟送晚,千年舜德已难以承继,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现状,看似怀古,实则伤今。

(1分)

〖解题思路〗本题应当扣住“古迹”与“时事”的关系进行回答,先点明时事,这是诗歌创作的背景,陆游应该是考生熟悉的诗人,其生平事迹容易把握;之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古迹”与“时事”的关联。

本诗主要体现在首联“朱扉”与尾联“落晖”这两个意象上,可以分而论之;最后用“怀古伤今”作总结。

9.颔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情感,(1分)山川风月本来无情,未因国家兴亡而改其容颜,此时却因诗人感时忧国而变得有情,(1分)通过“有情”与‘无情“之间的矛盾,作者抒发了一种更为强烈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怀。

(2分)

〖解题思路〗可以从形式和内容着手。

“形式”主要指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内容”上要突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10.

〖解题思路〗

11.因逃难艰险而忧虑,为逃难遇阻而颓唐;因书写对联而忘怀,为遇到转机而惊喜;因饱经忧患而怀疑,为赵君守信而激动;因勉强作画而苦痛,为一家团聚而欣喜。

(6分)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题,先阅读有关语段,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加以选择、概括、组合成句。

在文中,“感情”可谓“内在心态”,而“原因”则多属“外在境遇”,二者要星湖搭配起来回答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