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1576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docx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电子教案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上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

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5、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0、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2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

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2、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3、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

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城市和乡村。

25、气候的两个要素:

气温和降水。

26、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7、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8、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35、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高峰-珠穆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平原-刚果盆地朗玛峰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36、红海面积扩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地中海面积缩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台湾和日本多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3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南北纬10-20度大陆中西部分布在雨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

南北纬20-30度大陆中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广。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

北纬10-30度大陆东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

南北纬30-40度大陆东岸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

南北纬40-60度大陆东岸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

南北纬40-60度大陆内陆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欧洲西部终年温和湿润

七下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5、亚洲地势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

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8、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9、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亚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加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10、三类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11、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12、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

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13、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

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分布的原因: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14、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

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15、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6、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17、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18、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恒河平原。

19、印度主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和降水图,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两种季风对比

风向由何地吹来性质时期

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干冷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暖湿雨季(每年6月—9月)

20、印度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绿色革命”是为了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

印度的工业城市有:

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分界线:

乌拉尔山、叶尼塞河、勒拿河。

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22、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3、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

24、俄罗斯的铁路:

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25、主要城市和港口:

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却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26、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27、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28、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

29、文化差异: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30、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31、欧洲西部的工业——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指将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32、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

33、欧洲西部旅游业,例如: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西班牙斗牛等。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4、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本区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90%以上是黑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35、“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

资源及利润的流失。

国力薄弱。

工业得不到快速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的、被剥削的不利地位。

36、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

37、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地形:

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广阔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东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岭)。

38、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

39、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40、美国有48个州及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

美国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

41、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

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42、美国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五大湖(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4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

主要城市:

首都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等。

44、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上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45、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居民白种人、混血人、黑种人构成。

46、巴西境内的世界之最: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

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47、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而石油、煤炭能源缺乏。

图中D处(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48、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49、比较

名称范围中心代表动物特殊名称科考站

南极地区南纬66.5°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陆地(南极洲)企鹅“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北极地区北纬66.5°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海洋(北冰洋)北极熊黄河站

(附:

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成。

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

2009年1月,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昆仑站。

八上

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

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脉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祁连山脉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21、四大高原是: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

冰川广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

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

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

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

东密西疏。

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南北向: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东西向:

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

(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徐州:

(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

(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

(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65、●工业分布特点:

(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特征:

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分布特点:

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月份0℃等温线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八下

1、北方地区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2、北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北方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河湖为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

4、北方地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

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5、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6、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为花生;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