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2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docx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摘要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思考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适合辽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循环经济;SWOT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中共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生态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一原则实现物质在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适合辽宁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格局[1-2]。

  1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8047.3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8457.3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12883.3万tce增加至2010年的18172.5万tce,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725tce下降至2010年的1.38tce,累计下降20.01%;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2.22万t,比2005年下降14.6%;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4.16万t,比2005年下降15.95%,均完成国家下达化学需氧量减排12.9%、二氧化硫减排12%的减排任务。

  1.2工业能效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辽宁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11tce下降到2010年的2.07tce,累计下降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62m3下降到2010年42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达82%。

主要工业产品品种能耗稳定降低率到达78%。

  1.3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2010年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其中冶炼废渣利用率达到98.12%,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86.53%,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64.32%,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9.1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8%,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值50亿元,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44.5%提高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1.4清洁生产稳步推进辽宁省已先后公布6批共717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累计有321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

通过在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共提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案6307个,通过方案实施,节水2543.41万t,节煤1898.86万t,减少废水排放1.31亿t,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379.13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99万t;在冶金、石化、化工、轻工和纺织5个重点行业,推广使用干熄焦技术、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等57项技术,建立100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创建了60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指的是对研究客体面临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全国工业类别较齐全的省份,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辽宁省循环经济进行SWOT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经济基础雄厚。

全省工业有39个大类、197个中类、500多个小类,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比较发达,冶金矿山、输变电、石化通用、金属机床等重大装备类产品和钢铁、石油化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有鞍钢、本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石化行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拉动力大的特点,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园区蓬勃发展,沈阳经济区57个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围绕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2.1.2循环经济示范显著。

2005年起国家先后批准辽宁省、阜新市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省沈阳市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国家级试点园区,鞍本钢铁集团、抚顺矿业集团、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试点企业,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为国家“城市矿产”试点示范基地,同时以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和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省级试点工作,推进多项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已初步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企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和企业内部节约利用、循环利用等多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等4个层面都有所发展,出现一些好的循环经济发展典型。

  2.1.3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09年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辽宁加快辽西北地区建设,“十二五”时期,是辽宁省3大区域竞相发展期,省委、省政府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辽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辽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2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辽宁是依靠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的传统重化工业省份,支柱产业仍然是以钢铁、石化、电力、煤炭等为主,产业结构畸重,能源消耗较大,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2.2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尚未完善。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财税和金融政策还不完善,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和统计制度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现有循环经济体系主要局限于企业和产业内部,尚未在企业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建立循环、反馈、共生耦合的生产流程,没有形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性功能布局,远未形成社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传统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3-5]。

  2.2.3科技支撑不足。

科技支撑作用不够,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部分企业工艺或流程存在缺乏绿色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工艺与技术流程,大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在运用,企业在节能、节水、减污、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不足。

  2.3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国际上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丰富,为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从立法方面、政策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辽宁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投资、税收、金融扶持政策,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对激发各个循环经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和设备更新,减少资源消耗和增加循环利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循环经济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通过加强宣传、试点示范、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宏观环境。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总体布局高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迫切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4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2.4.1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从中央到地方都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节能减排目标作为刚性的、约束性指标被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年度考核目标及中长期规划指标体系,但在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下,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压力巨大。

  2.4.2我国环境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标准体系,但是,由于受到现实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对环境标准工作认识深度的限制,以及标准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的影响,在环境标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重环境标准的制定,在标准执行方面力度不足;对部分环境标准宽严度的掌握不够准确,环境标准与经济技术条件的结合不够紧密;环境标准的分类指导性不强;环境标准的前瞻性和预告性不够;环境标准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4.3我国还没有形成循环经济制度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缺乏一致性。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中央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但各级政府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相关政策中,仍然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整体政策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具体化落实。

发展循环经济仍然被边缘化于主体经济政策之外,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6]。

  3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格局

  依据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北经济区3大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等特点,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格局。

  沈阳经济区以老工业园区改造、发展高新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建设为循环经济重点。

着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信息产业、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信息服务业、生态商贸业、生态物流业等循环型服务业,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建立绿色行政体系,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建设循环型社会。

利用和完善现有废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围绕固体垃圾处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加快建设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发展“静脉产业”。

  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完善工业聚集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和海水淡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以石化、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构建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工业共生网络,完善产品链条和废物代谢链条,加快推进各类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建设。

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纸等回收系统,形成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

加强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发,以大连、盘锦、营口等地重点临海或近海产业集聚区和电力、石化、钢铁等企业实施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资源利用。

  辽西北经济区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

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特点,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加快建立节水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整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沼气、秸秆发电等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产业。

以煤炭清洁生产为重点,构建煤电建产业链、煤电化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在深刻分析辽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立足辽宁,打造绿色、低碳、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盾,深度开发、提高效率之矛,实现从以数量型效益为主的经济向以质量型效益为主的经济的转变,形成独具辽宁特色的现代集约型生态经济,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开辟新的发展路径[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