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2137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考语文卷

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10月考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16高一下·大同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云南农村危房总量已由2008年年末的515万户减少到244.7万户,5年间数量下降一半以上,近1200余万人受益。

B.“70年后土地使用权怎么办”,不仅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完善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购房者关心的个人问题。

C.全新的Camaro汽车对中控台仪表组合系统的选择,成为其注重细节的一个佐证,并且让人从中看到了1969款Camaro车型的些许痕迹。

D.国庆黄金周期间,驰名中外的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此事引起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3.(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正因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先进的医疗技术既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也有可能对病人造成某种伤害。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日前虽有一些已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3分)

4.(6分)(2017高三上·九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

马相武

民间书法这个概念,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二者是相对而言。

比如民间书法经常相对的是文人书法、官方书法和书法家书法。

它们不光具有阶层色彩,还带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隔,比如官方书法常常相当于主流书法。

有时候民间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不雅观、缺少传统规范和法度。

也有时候官方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大路货、太正统,或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所以,这些概念的使用,关键是要看带入的语境,相比较的对象,价值判断的指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简单地说真正的书法在民间或者说在官方,其实都是错误的、偏颇的。

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然往往于排斥对立中互补共存、相互依赖。

民间书法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书法历史上,有些书法类型,有些书法家,是受到官方或朝廷提倡推广的。

比如“二王”,欧、颜、柳体等,它们几乎都是先由书法家书法和文人书法演变而成官方书法。

而大量的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至今尚未收藏发掘完结的碑帖等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

当代的“毛体”曾经风靡全国,同时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欣赏和模仿研习,却随着政局的变化而逐渐消退。

这既是典型案例,又是特异案例。

民间书法,从表面上看,一般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

然而,我倒是觉得,其实不好以地位、身份和出身高低来划分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的。

一个普通平民,写得一手直逼真迹的“毛体”,他是官方书法还是民间书法?

他当然是官方书法。

对于书者,你可以说他是民间书法家;对于书法,你可以说他是官方书法。

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往往是一个悖论的存在,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又往往有一个含混的边界,甚至交叉地存在,复合地覆盖。

往往很难简单地划分论定。

在古代,官方朝廷并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它们对于民间书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否认的。

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得到了无比繁盛的发展,民间书法精品受到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并且加以推行宣传,蔚为风潮,壮观不已。

在山东的邹县、莱州等地发现的摩崖作品,许多是民间书法瑰宝和艺术奇葩,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

许多著名书法家情不自禁地加以模仿借鉴,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一个有机构成。

反过来,又推动刺激了民间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中国书法起源于民间,篆隶楷行草的形成和演变,都是极好的证明。

民间是书法的来源或源泉,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碑帖资料,一直就是书法家研习的对象,它们是书法的文化宝库和丰富艺术资源所在。

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都从民间书法吸收艺术文化养料,都高度重视从民间书法矿藏得到技艺创新的借鉴。

当今书法界,加上善书者和爱好者,人群庞大,光怪陆离,林林总总,这是信息化和大众文化时代加上商业大潮搅动之下必然的现象,不足为奇。

然而,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也不失为具有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可能的提议和指向。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民间书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书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具有阶层色彩,属于非主流书法,常常带有贬义。

B.民间书法,相对于官方书法而言,一般表现为随意、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

C.民间书法是一个历史范畴。

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的碑帖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

D.民间书法,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一旦其身份地位阶层变了,也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

(2)

关于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书法,有着对官方书法的补充作用。

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但却常常在排斥对立中相互依赖。

B.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

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发展繁盛,其精品受到官方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

C.民间书法,对传统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

摩崖作品中的精品,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有机构成。

D.民间书法,为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提供了技艺创新借鉴的艺术资源,让他们从中吸收艺术文化养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

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退变成民间书法。

B.那些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太正统,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的官方书法,不是真正的官方书法。

C.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的边界往往是含混不清,很难简单划分论定的。

它们之间有时交叉存在,复合地覆盖,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

D.当今书法界存在离奇杂乱的现状,只有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才会使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成为可能。

5.(7分)(2017高二下·辽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旋

九水

里德警官这几天精神高度紧张。

副局长在特别会议上说,新局长马上就到任。

新局长曾经是一个神探,破获过许多疑案大案,正因为这样,新局长也是一个行踪不定的人。

这是他这种神探的特点。

副局长声色俱厉,要求大家这几天务必谨慎小心,不能出现任何岔子,“否则当心饭碗!

”屡获嘉奖的里德被派到这个混乱的小城最繁华的黄金街当巡警,要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而且是一份不小的荣誉。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里德正在黄金街上巡视,突然一个怪异的红头发的男人出现在里德的视线里。

就在二人目光相对时,红头发转身就跑。

里德感到疑惑,急忙追了过去。

这个小个子没跑多远就被里德逮到了。

里德说:

“先生,看来您要到警署吃午饭了。

”红头发耸了耸肩,表现出一种无奈。

红头发自称叫吉米,曾经是一名心理学硕士。

里德问道:

“吉米先生,你见到我为什么跑?

”吉米一脸冤枉:

“警官,本国法律哪一条规定公民不准在街上跑步?

”“可你是在见到我时才突然跑起来的。

”“就算是我见到你时才开始跑的,可是你看,这有什么问题吗?

”里德听着吉米不怀好意的笑声十分气愤,但没有一点办法,只好把他放了。

第二天依旧阳光明媚,里德在黄金街上巡视时,脑中还残留着那个红头发不屑的表情,里德觉得深受侮辱。

突然,里德看到了一个红头发男人,那个小个子见到里德转身就跑。

里德犹豫了一下还是追了过去。

吉米又被带回了警署,询问的结果和昨天一样,里德只能又将吉米释放了。

他觉得吉米简直是个疯子。

里德咬着牙根冲着警署门口的一个穿灰色风衣的老人大声呵斥,他已经多次看到他看热闹时幸灾乐祸的嘲笑,就将在红头发那里受的气,一股脑撒向这个可恶的家伙。

灰风衣耸耸肩膀踱着步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德总是能看到那撮令人生厌的红头发,红头发也一如既往地“逃跑”。

每次里德都想,最好让那红头发被一辆飞驰的汽车撞倒。

现在的里德若是见不到红头发反倒觉着不正常了,甚至那个灰风衣不怀好意的嘲笑也变得像每天明媚的阳光一样寻常。

这时,吉米又出现在里德的视线内,还是一看到里德就跑,里德压根就不想理会:

“最好把这个红头发带到精神病院去!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喊“抢劫”,一个年轻女人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

“一个红头发的家伙……抢劫……”

里德赶紧追了上去。

里德没费多少劲就抓到了吉米,不久女人也赶了上来说:

“就是他!

这个红头发的坏小子!

”里德终于如释重负,将两人一同带回了警署。

里德喝了一口浓浓的咖啡,得意地问:

“我的心理学硕士先生,这回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

”吉米笑着说:

“警官先生,您难道看不出来她是个疯女人吗!

”里德忙问那女人:

“小姐,他抢了你什么东西?

”“感情!

“什么?

”里德大吃一惊。

这时女人又说:

“我叫露丝,是吉米的女朋友,他不顾我们三年多的感情,像许多恶棍一样,抛下了我,您说他是不是抢走了我的感情?

”说着,露丝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里德此时抑制不住愤怒之情,他觉得自己受了这红头发和他所谓女朋友的玩弄,便气急败坏地喝道:

“小姐,你说的抢劫对象,它应该是金表、皮包之类的财物!

露丝擦了擦眼角说:

“警官先生,这只是您将抢劫的概念局限化了,难道感情就不能抢劫吗?

您可要好好处罚他,好好治理我们的城市,肃清我们的风气呀!

”说完,她望着吉米又哭了起来。

我只是个警官,风气?

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样荒唐的事,里德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把他俩请出了警署。

没想到第二天,闹剧又重新上演了,阳光也依然明媚,只不过这次的女主角换成了一个叫玛丽的女人,所有的经过一模一样,连台词都如出一辙,只是临走时玛丽加上了一句:

“警官先生,要知道这个红头发的家伙可是抢走了不少女人的感情!

您可要好好处罚他,肃清我们城市的风气呀!

我是个警官,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

里德坐在咖啡馆里发誓,再发生这类“感情抢劫”的事,我躲得远远的,绝不理睬。

里德在第三天上午耀眼的阳光里,在黄金街上巡视时,脑子仍然被可恶的红头发和他那些感情被抢劫的女人们搅得一团糟。

里德又听到有人在喊“抢劫”,随着叫声,他又一次看到了那团红头发从他眼前跑过去。

里德的忍耐已经超出了极限,他决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于是就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旁边的一家咖啡店。

几天以后,黄金街上换了一位新警官。

里德因为前不久的那个上午,黄金街上最大的一家珠宝商店被一伙歹徒抢劫,而他竟然坐视不管而受了很重的处罚,据说为首的是一个红头发的家伙。

第二天上午,依旧阳光明媚,街头人们步态悠闲。

当里德去警署领取处罚通知单时,却惊讶地看见红头发吉米正被押上警车,而以前总是趾高气扬的副局长居然也接到了调离通知单,正在对着那个灰风衣哭丧着脸,点头哈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与红头发吉米暗中串通的行为的败露,副局长最终受到了惩罚,被调离了职位,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作品写里德多次将吉米称呼为“红头发”,是用借代的手法反映了里德对吉米的厌恶,从侧面写出了吉米的狡诈和小城警察的无能。

C.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个警官,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可以看出吉米最终能顺利实施抢劫,也与里德警官的这种想法有关。

D.小说多次描写阳光明媚的天气特征,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7·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

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

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

公。

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

“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

”颎深拒其言。

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

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

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

以功进位柱。

国。

、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

后数岁。

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

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

及还,进位上柱国。

上甚重之。

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

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

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幸上变,称:

“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

道人答曰:

‘公当为国主。

’谓其妻曰:

‘夫人当为皇后。

’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

‘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

’世积曰:

‘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

’”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

“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B.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C.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D.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竞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

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遇叛乱有功,被授予上大将;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剂州总管,并获加封。

B.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纪瑱,江州司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

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便饮酒自遣,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D.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

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举报王世积有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②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

“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7分)(2019高二上·盐城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燕台:

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

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

祖咏曾游宦范阳。

②三边:

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B.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C.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

(2)诗歌尾联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有何效果?

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8.(5分)(2018·东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诗人心系天下、牺牲自我的理想和精神。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

9.(4分)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小孟,想约见客户王女士。

于是,小孟在周一上午上班后给王女士打电话预约。

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景,语意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小孟:

①________ 。

王女士:

哦,原来是小孟呀!

有事吗?

小孟:

② ________。

王女士:

哦,可以呀。

小孟:

③________  。

王女士:

那就在周三下午三点来我单位谈吧。

小孟:

④________        。

王女士:

那好,再见。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2019·杨浦模拟)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里面有人造鸡蛋!

”“用手机扫100元人民币,就会有AR效果的“金凤凰”飞出,可以鉴别假币”“莫言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中国国民素质全球倒数第二”……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层出不穷的谣言,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谣言,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3分)

4-1、

4-2、

4-3、

5-1、

5-2、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1、

7-2、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8-1、

8-2、

8-3、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

9-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