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2185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docx

学年九年级上语文五校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五校联考试题

命题:

合生实验学校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和座号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钢笔按各题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1分)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2分)

(3)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

(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4)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1分)

(5)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wù(),便是敬。

(2)有句谚语说得好:

国王的礼貌是kèshǒu()时间。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dānshíhújiāng()以迎将军者乎?

(4)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

xíngxiāogǔl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张画在艺术创作上已尽善尽美,堪与大画家的任何作品媲美。

B.游客沉湎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

C.设计者别具匠心,使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效果。

D.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保护和改良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把“改良”改为“改善”)

B.13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共议民族文化共享与创新。

(把“共享与创新”改为“创新与共享”)

C.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将“公布”改为“提交”)

D.“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公民厉行勤俭节约。

(在“勤俭节约”后面加“的愿望”)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3月12日,全国首列“中国很赞”主题地铁列车在广州地铁八号线上线运营。

据了解,主题列车车厢视觉设计以人文历史、发展成就、网友留言等作为主设计元素,清新简约为主要设计风格,运用简洁大色块,搭配中国特色元素。

列车内部前后两端主标题区,突出以“祥云”“扇子”等中国传统元素,车厢内部以红色、黄色、蓝渐变色为主色调,地贴以桥梁、城市地标、山川等串联起来,整体看起来简洁但色彩与内容很丰富,车门贴和车窗帖融入“中国结”“竹子”“灯笼”等古典装饰纹样,全车仿佛展开了一幅幅盛世祥和的美好画卷。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分)

(2)请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祥云”"扇子”等中国元素做宣传。

(2分)

祥云合欢渊源共生扇子团圆似月映日

二、阅读(46分)

(一)《鱼我所欲也》(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于我何加焉()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C.本文多次使用举例论证,如第二段就以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为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D.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二)(9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①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②。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③食,何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②如礼:

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③就:

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白雪纷纷何所

B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不复有故态/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其子稍自力/自非亭午夜分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11.张孝基的仁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分)

(三)(10分)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

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

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

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

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

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

三是必读的书。

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

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

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

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

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

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

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

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

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

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

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

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作者引用高尔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句话证明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有兴趣。

B.天下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可不读的书;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

C.我们不能把有限的人生只放在阅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上,应多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

D.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

从一个人的读物完全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

13.根据原文,对“永恒的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恒的书主要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不包括其他非文学领域的书。

B.永恒的书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它的范围是明确的。

C.读永恒的书的人和不读永恒的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差异。

D.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归入永恒的这一类书总数是非常少的。

14.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哪些建议?

请简要概括。

(4分)

(四)(17分)

冻顶百合 毕淑敏

世界上有没有冻顶百合这种花呢?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没有的,虽然它很容易逗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

记得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去游览台湾岛内的第一高峰玉山。

陪同的女作家不断向我介绍沿路风景,时不时插入“玉山可真美啊”的感叹。

玉山诚然美,我却无法附和。

对于山,实在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十几岁时,当我还未曾见过中国五岳当中的任何一岳,爬过的山峰只限于北京近郊500米高的香山时,就在猝不及防中,被甩到了世界最宏大山系的祖籍——青藏高原,一住十几年,直到红颜老去。

朋友,请原谅我心如止水,我已经在少女时代就把惊骇和称誉献给了藏北。

由于没有恰如其分的回应,女作家也悄了声。

山势越来越高了,蜿蜒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房屋和人群,原来是众多的游客围着当地的山民在买茶。

也许是为了挽救刚才的索然,我夸张地显示好奇:

“什么茶?

”“冻顶乌龙。

“女作家表情淡然。

我猜疑她的淡然可能是对我的小小惩罚,很想弥补刚才对玉山的不恭,马上兴致勃勃地说:

“冻顶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有些人以能喝到台湾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

”说着,我拿出手袋,预备下车去买冻顶乌龙。

女作家看着我,叹了一口气说:

“就是爱喝冻顶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莫大的危险。

”她面色忧郁,目光黯淡。

为什么呀?

我疑窦丛生。

女作家说,台湾的纬度低,通常不下雪也不结霜。

玉山峰顶,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

乌龙本是寻常半发酵茶的一种,整个台湾都有出产,但标上了“冻顶”,就说明这茶来自高山。

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泉水清冽,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

冻顶乌龙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

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巅的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

人们知道这些改变对于玉山是灾难性的,但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还是越来越大。

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喝冻顶乌龙。

女作家忧心忡忡的一席话,不但让我当时没有买一两茶,时到今日,我再也没有喝过一口冻顶乌龙。

在茶楼,如果哪位朋友要喝这茶,我就把台湾女作家的话学给他听,他也就改换门庭了。

又一年,我到西北公差,主人设宴招待,侍者端上了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盏金菊”。

纷披的金黄色菊花瓣活灵活现,婀娜多姿,像千手观音,撩动着我们的眼睫毛和鼻翼,共同化作口中的津液。

大家纷纷举筷,赞不绝口。

没想到坐在身边的一位植物学博士竟义愤填膺

地说道:

“菊花瓣纤弱易脆,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

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用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

而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大家实在没法把娇美的百合和攀爬的山羊统一起来,充满疑虑地看着博士。

博士说:

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被,连苔藓都不放过。

所以,很多国家严格限制山羊的数量,因此羊绒在世界上才那样昂贵。

百合也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他植物锄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开辟新区种植百合。

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从此,在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

在菜市场,我再也没有买过西北出的保鲜百合,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一些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啊。

我甚至不相信,这几年中,由于我的不吃不喝不买,台湾玉山上会少种一寸茶苗,西北的坡地上会少开一朵百合,会少沙化一笸黄土。

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不同。

我在巴黎最繁华的服装商店闲逛,见到我在打折的皮衣前驻步,同行的朋友以为我想买,赶紧扯我离开,小声说:

“千万别买!

我一直感觉,穿动物皮毛的人是野蛮人。

努力,也许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出现。

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摘自《凤凰周刊》,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5、作者说“冻顶百合”是一个蹩脚词语,却用它做题目,其用意是什么?

(4分)

16、第二段所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中“曾经沧海”和“难为水”分别指什么?

(4分)

17、文中有不少描写细腻而生动的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画线的句子。

(4分) 

(1)“就是爱喝冻顶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危险。

”她叹了一口气,面色忧郁,目光黯淡。

(2)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18、“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改变,《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的变,《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变,《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变……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一个“变”字演绎出了人生百态。

请你以“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第1-3题。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要逃到茶室里去坐。

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

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

“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

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上酒来。

景兰江问道:

“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么?

”匡超人道:

“怎么不选?

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戚人家子弟。

”景兰江道:

“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

”匡超人道:

“不然!

不然!

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

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

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

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

像这国子监的祭酒,是我的老师。

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

中堂是太老师。

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

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

“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照

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

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

”匡超人道:

“潘三哥是个豪杰。

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

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他都是不吃的。

可惜而今受了累!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

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

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蒋刑房道:

“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

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

匡超人道:

“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

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

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

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

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

这个知何行得!

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

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載,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究酒,各自散讫。

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1.潘三因何事被捉到监狱里,联系原著进行简要概括?

(情节串联)(3分)

2.文中说“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联系原著分析匡超人性格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物分析)(3分)

3.结合原著,试分析造成匡超人性格变化的原因。

(主旨理解)(4分)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

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

我需要三件东西:

爱情友谊和图书。

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

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蒙田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德奥弗拉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