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2370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docx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

篇一: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

价值是什么?

解决什么问题?

)。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等);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十、经费预算情况

注:

以上各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一定全部包括。

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申报表(二00五年)

学校(单位):

编号:

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一般)

县(市、区):

篇二: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实施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情境”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情境教育实际是为受教育者创设一个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环境。

对它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视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

譬如上海育才中学1977年试行的“八字”教学法;我国学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单元教学”。

法卢仲衡教授领导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胥长辰、刘学浩提出并论证的“学导式”教学方法,还有我们提出的“讲练工程”等教学模式。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还不够深入,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

二、选题意义

这里所说的问题导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三、研究价值

1、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数、形两方面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各种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学生在猜中学,做中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听中学的单一局面,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思考,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变得主动活跃,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自主的、积极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

3、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

四、研究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引起学生心理的认知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且与我们息息相关《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客观事物。

创设各种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将思维启迪与操作相融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具体思路如下: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整合模式

根据教材内容,或是在知识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或是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从而确定整合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制订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预先制订教学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盲目的实践探索。

由课题组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论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3)教学设计方案实施与反馈

邀请校教研室及校评议组、校课题组、其它教研组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对课题开展情况提出批评与建议。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我们提出了创设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侧重:

(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

(2)通过问题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

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由于课题组每个授课老师都是带两个平行班,每人分别取一个班做实验班,一个班做对比班,再综合分析各个老师从实验中得出来的具体数据,这样可提高可信度,实验准备在本校高二年级进行。

本课题主要运用情境化、实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在进行具体项目的研究时,则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其特殊性,运用相关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

开设研究课,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课后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开设研究课,继续探索,逐步完善数学教学导入的新模式。

(2)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作出评判,为下一轮行动提供借鉴。

通过与各种类型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课的看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

通过了解开课、听课老师的观察结果,对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情况作定性判断开展案例研究。

八、技术路线

我们的研究过程将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搜集有关教学导入模式的文献资料,总结同一研究领域的已有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完成课题设计方案。

②学习与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有关的理论依据,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认识导入新课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③邀请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2、研究课题如何开题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重点进行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增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抓住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师生交互设计、自动答疑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做好开题工作。

3.实验研究阶段

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师备课过程对本节内容共性的认识,要求共性的东西在课堂上要落实,再有个性的发挥,设计教师具有良好活动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设计的最优方法。

并且围绕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各项内容开展研究(期间进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与评估),完成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和音像资料等。

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总结,积累资料,写出阶段性总结及召开阶段总结交流会。

4.总结阶段

系统分析整理资料,总结、鉴定实验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论文和案例、有关影像资料等),筹备结题。

九、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2009年4月3日-4月15日课题申报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

丁苹年负责

2009年4月16日-4月30日学习制作课件的软件的应用。

尹玉枝负责

2009年5月1日-6月1日对“当今社会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整理调查报告。

周婧负责

2009年6月2日-7月15日课题相关材料的收集。

杨景艳负责

2009年7月16日-8月30日进行第一专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杨景艳王彬负责

2、中期研究:

2009年9月-10月进行第二专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的研究

2009年11月-12月总结、汇报

2010年1月-2月进行第三专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2010年3月-4月总结、汇报

20(转载于:

www.cSSyq.com书业网:

项目研究,总体方案)10年5月-6月进行第四专题《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研究2010年7月-8月总结、汇报;撰写研究报告。

3、后期综合、评估:

2010年9月-10月综合四个专题的研究结果与研究报告,做结题准备

2010年11月-12月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

1、阶段成果名称

1.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由丁苹年负责;

1.2调查报告《当今社会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的调查》,由周婧负责:

1.3《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由杨景艳负责;

1.4《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由孙志新负责;

1.5《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由杨贵枚负责;

1.6研究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负责。

2、最终成果名称

2.1《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丁苹年、周婧负责;

2.2《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杨贵枚、杨景艳负责;

2.3《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孙志新、尹玉枝负责。

十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丁苹年: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杨贵枚: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组员杨景艳: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王彬: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孙志新: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周婧: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尹玉枝:

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丁苹年:

13年教龄,中学高级教师。

现任学科组长,有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

杨贵枚:

11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杨景艳:

9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突出。

王彬:

7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高一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全面。

孙志新:

9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初中数学教师,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

周婧:

5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

现任高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新。

尹玉枝:

4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

现任高二文科数学教师,计算机水平高。

2课题组分工

丁苹年:

主持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调配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负

责专题保障课题研究正常运行。

杨贵枚、杨景艳:

进行教学实践,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相关课例、资源库等的建

立与拓展。

王彬、孙志新:

收集资料,设计并参与课题相关教学实践,相关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工作,参

与撰写实验报告。

周婧、尹玉枝:

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写总结、结题报告等文字

材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问卷调研过程等。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首先,课题主要参与者都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都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分布在不同的的年级,是我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参与者一直在研究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也都有相应的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课程的新理念。

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擅长将研究发现提炼出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此外,课题组成员思想要求进步,积极进去,敬业爱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迫切希望从事教科研工作。

这也为课题研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观保障。

完成课题的客观保障条件:

第一:

学校有教师机房,学生机房,班里有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与教学想结合进行教学研究。

第二:

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化,适合不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文献法有利于了解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指导课题的基础理论;调查法有利于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中发现个案的特色,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提炼和总结打下基础。

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我校领导非常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学校都能给予帮助和满足。

我想,有这样好条件的学校,有这些支持教育科研的领导,还有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更有这些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老师团队,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三: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课题实施方案

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1、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作用和地位,能较快地与新课程实验相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点。

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容易找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积极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

2、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

课题组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对课题进行分工,广泛开展研究;建立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每月相互进行听课,要求每位成员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针对性的进行评课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交流,分析,特别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其产生过程、解决问题途径、学生学习方法、态度的评价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数学的教育教学。

3、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

课题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学后感、教后感、观后感和反思教学过程的随笔。

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教研组内教研、评议措施。

图书馆和学校英特网等渠道将为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提供方便。

整理和收集好原始素材,便于为以后出成果奠定扎实的素材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开题动员,撰写开题报告。

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开题论证。

理论学习:

系统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搜集相关资料,展开理论研讨,对各研究人员着手设计研究计划,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

学习材料,培训骨干,形成方案。

2、探索实施阶段: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根据实验方案,调整数学学科教学,开展实验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

按要求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案和调整研究人员,进行中期评估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

3、第二轮实验阶段:

2008年8月~2009年7月

4、总结阶段: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

通过本阶段实验,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地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

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观摩活动,请专家鉴定成果,进行成果汇总、论文汇编,举办结题鉴定会、完善课题研究项目等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

七、预期成果形式:

论文、研究报告

八、研究人员的安排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分工,具体如下:

1、负责人:

蔡文雄数学组副组长、海口市市级骨干教师、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管理、研究和实施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总体目的:

1、探索在广域网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和途径。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

3、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师角色转换中所起的作用。

(二)具体目的: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

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5、培养老师的科学研究精神,转变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老师变为教学科

研的专家。

三、实验假设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广域网的网络环境基础上,采用研究型教学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促使老师实现角色转变,由一个单纯的教书先生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研究变量与对象:

1、自变量:

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因变量:

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升。

老师角色的转变。

3、相关变量:

实验学校教师的素质,学校网络环境,生源情况。

4、研究对象:

高一、高二实验班学生

①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然后再随机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

②其余平行班均为该年级两个实验班的对比班。

5、干扰变量界定与控制

①被试:

所有受试学生对实验均处于“盲点”,确保其在常态下学习;实验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而对比班采用平常的教学模式;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每一学年度的一、二学期之间对调互换,以避免“实验期望”效应。

②教师:

选择学历、资历、能力等基本相近的教师承担实验,并随着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每一学年度的一、二学期之间的对调互换,也相应互换为实验教师或对照班教师,以抵消教师之间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环境:

确保教室环境、教学时间等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避免实验环境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行动研究内容:

面对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将探究“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我校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作用。

以利指导我校今后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以科研促教学。

1、进一步认识到利用广域网(校园网、因特网)开展的研究型教学在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要通过网络来查询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要学会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归纳信息,培养他们利用网络的能力。

2、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利用几年的时间,通过不同学科、在选定的班级里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实验,探索基于广域网的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探究研究型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3、通过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把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成为师生开展工作与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师生从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使之真正成为我校开展各类教学的一个活动平台。

4、明确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创设各种方法、活动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并且做到环环相扣,保证学生学会研究型学习,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5、通过亲身的经历,努力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书”这种单一的角色,实现由“教师”向“科研专家”的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6、教师通过观察、座谈、调研、活动结果和作品分析等形式,评价和反思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效,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这些结果的分析,锻炼归纳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的评价能力。

如下图:

7、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原则:

(1)把“基于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行动计划付诸行动,这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

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模式、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利用推行研究型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2)在这个具体的实施阶段,行动研究中的行动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因此,教师既要严格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因素,要有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

但对调整要做好必要的记录,说明调整的理由。

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对现实条件的分析不充分甚至有误,我们有必要重新修订计划。

(3)认识研究型教学的作用、任务、原则,探索研究型教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4)在指导学生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研究型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综合性”,并在行动实施中自觉地表现出来。

(5)在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期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具体步骤为:

动员培训阶级-----对学生阐明研究型学习的意义,研究的课题,请相关老师作有关的讲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研究型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生寻找、确定研究目标------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取有一定意义、有一定价值的目标为研究的方向。

搜集整理材料----以研究目标为内容,通过网络手段搜索与目标相关资料,通过理性分析,从纷繁复杂材料中选取有用的信息为主题服务。

得出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得到自己的结论。

发布结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自己的结论对外发布,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再经过修订,得到最后的结论。

8、对行动研究实验的观察:

(1)课题组的研究教师要对实施(行动)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地对计划实施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最终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

具体的方法有:

——观察。

对实施的过程、学生的反映等情况进行观察。

——访谈与问卷。

对象可能包括一般的社会人士、有关专家、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同事、学生。

先拟一个提纲——选一两个进行试验性的访谈——修订提纲——大面积的访谈。

问卷是获得比较客观的、数量化的材料的重要手段。

——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

个人资料有两大类:

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简历、以往成绩表现、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和教师本人的个人资料(教师有意识地记录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适时地分析这些材料,往往能够对自己的实践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到行动研究过程中来,并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表述出来,不但对行动研究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可以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全面分析研究结果。

(2)本课题研究将忠实地执行这些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行动研究过程中,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