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2798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行知天下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品味基础

1.B2.A3.C乱C5.C6.B7.B8.D9.A

10.A

尝试提升

11.

(1)589年,隋朝灭陈。

(2)隋文帝。

(3)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加强

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等。

12.

(1)胡曾的观点是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是错误的。

隋亡于隋炀帝的暴政,并非亡于运河

本身。

(2)皮日休的观点是符合史实的。

他不但指出了大

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

河的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

看问题

比较全面。

是正确的。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品味基础

1.A2.B3.C4.C5.I)6.C7.B8.C9.B

10.B

尝试提升

11.

(1)意思是: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

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吸取隋亡的教训。

体现

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2)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表现:

政治

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是因果关系。

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

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的原凶之~。

12.

(1)唐玄宗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

文教,编修经籍。

(3)开元盛世。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皴,民

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

鼎盛时期。

(4)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

定了基础;②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出现

治世局面——开元之治。

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辛勤劳动等。

第3课盛唐气象

品味基础

1.A2.C

10.A

尝试提升

11.

(1)松赞于布。

小昭寺。

(2)唐蕃和亲。

文成公主人藏(或唐蕃和亲)。

松赞

干布

(3)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汉藏两

族的友好关系。

戏剧、壁画、民歌(或寺庙祭祀等)。

12.

(1)唐玄宗(或开元);盛世。

(2)开放: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刚健豪

迈、尚武等。

(3)生活在盛世的人们,充满活力;妇女成为技能的

传承者;以开放心态接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

响,衣食住行有了更好的变化等等(其他表述只要

符合史实即可)。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品味基础

1.B2.B3.I)4.C5.B6.D7.I)8.A9.A

10.A

尝试提升

11.

(1)玄奘。

天竺。

游学并求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殁

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等。

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吃苦,要有耐

心和恒心。

12.

(1)唐朝。

(2)鉴真在日本十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品味基础

1.B2.D3.C4.B5.C6.137.D8.B9.A

10.I)

尝试提升

11.

(1)安史之乱。

原凶:

唐朝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

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节度使势力

膨胀。

(2)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

12.

(1)唐朝。

唐玄宗。

(2)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

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

灾荒。

(3)起义军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

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4)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

打击。

r丽丽习

1.A2.A3.A/1.C5.A6.A7.C8.D9.B

10.B11.A12.B13.A14.I)15.D16.B17.B

18.D19.I)20.C

21.

(1)图1唐太宗(李世民),图2武则天,图3唐玄宗

(李隆基)。

(2)唐太宗: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

担;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反击东西突厥;制订法律,

减省刑罚等。

(任意一点即可)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生产等。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行籍等。

(任意一点即可)

(3)如我最敬佩武则天.凶为她能够在封建社会男

子一统天下的传统观念下,成为一名女皇帝,并且

在位时,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进步,这种胆量与才

识值得我们敬佩。

(其他两位均可,但要结合史实,

理由充分)

(4)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

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言之有理即可)

22.

(1)“唐风洋溢奈良城”。

(2)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

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

(3)玄奘。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T作,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还根据他的口

述,由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

(1)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对于事业执着追求的精

神。

(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品味基础

1.C2.C3.B4.I)5.B6.I)7.A8.A9.C

10.A

尝试提升

11.

(1)赵匡胤。

“黄袍加身”(或陈桥兵变)。

赵匡胤就

这样当上了皇帝。

(2)“杯酒释兵权”。

凶为担心手下大将取代他当上

皇帝(意思对即可)。

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

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

将领,走期换防。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

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2.

(1)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2)轻视武将(或军人)的风气。

政府采取了重文轻

武的政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品味基础

1.C2.I)3.B乱B5.C6.A7.C8.A9.A

10.B

尝试提升

11.

(1)游牧。

(2)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3)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12.

(1)北宋皇帝真宗。

契丹政权

(2)渲渊之盟。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品味基础

1.D2.A3.D4.A5.A6.D7.D8.B9.C

10.B

尝试提升

11.

(1)岳飞,秦桧。

(2)金。

(3)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

他领导的“岳家

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他的抗金行为符合当时

广大人民的利益,深受人民的爱戴。

12.

(1)岳飞、秦桧。

表达了人们对岳飞抗金的正义之

举的肯定和对岳飞的尊敬、怀念;对秦桧等人的残

害忠良的唾骂。

(2)南宋。

这一和议对南宋来说是屈辱的,凶为它

是在南宋抗金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签订的,加重了

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宋金之间毕竟是兄弟民族间

的纷争,和议结束了战争,换来了两国的和平相处

和安宁,以及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3)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边界。

(d)岳飞抗金保护了南宋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威胁,

保护了中原文化不受破坏,而南宋政府腐朽投降,

苟且偷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也形成了宋金对

峙的局面。

(意思对即可)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品味基础

1.I)2.D3.C乱C5.I)6.B7.A8.I)9.B

10.D

尝试提升

11.

(1)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水稻。

(2)宋朝。

(3)当时江浙(或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一带的粮食

产量高,成为丰饶的粮仓。

(4)原凶: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

术;南方有利的自然条件;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

安定。

12.

(1)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北宋。

(2)四川地区。

(3)宋代商贸的繁荣。

(d)有利于商贸的发展。

第10课蒙古的兴起与朝的建立

品味基础

1.D2.A3.B4.B5.C6.A7.A8.C9.C

10.C

尝试提升

11.

(1)当时蒙古草原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2)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

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

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

战争,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12.

(1)文天祥。

(2)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

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3)远大理想、高尚气节等。

(意思对即可)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品味基础

1.T)2.A3.B4.C5.A6.B7.C8.I)9.B

10.A

尝试提升

11.

(1)秦(秦朝)。

公元前221年。

(2)政治上,实行“推恩”;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

卖,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

统治。

(3)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

部分管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

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上,设置行省。

并设澎湖

巡检司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台湾和西藏地区的事务。

(4)元朝时,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

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

12.

(1)秦始皇。

郡县制。

(2)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人藏(或西北各部

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q)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对

即可)。

第12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品味基础

1.C2.A3.A4.C5.D6.C7.A8.B9.A

10.A

尝试提升

11.

(1)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3)宋代都市生活繁华,市民文化、精神生活丰富。

12.

(1)北宋。

豪迈而飘逸。

(2)李清照。

委婉、细腻、清秀。

(3)继承了苏轼以来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宋金对

峙,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4)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文学作品

的源泉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品味基础

1.C2.r)3.A4.B5.AoT、7气8.I)9.I)

10.r)

尝试提升

11.

(1)造纸术。

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指南针的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

的发展;火药的使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造纸

术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

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2.

(1)蔡伦。

改进造纸术。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闭关锁国政策中断

了中西文化交流。

·3.

(3)图一:

活字印刷术;图二:

指南针;图三:

火药

(4)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有助于三大发明的对

外传播和交流。

笾堕堕3

1.A2.I)3.C4.A5.D6.B7.C8.C9.D

10.C11.A12.C13.B14..15.C16.C

17.A18.C19.A20.I)

21.

(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3)南方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

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南

方手T业非常繁荣,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南

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

织T具;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

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水平高,居于

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海上贸易兴盛;商业繁荣,商业

都市很多,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交子。

(举出其中的任意四个方面即

可)

(4)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给辽岁币;南宋与金达

成和议,给金岁币,偏安江南一隅。

(5)各类商品琳琅满日,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

忙景象。

(6)瓦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7)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早市、夜市;传统节

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未代就有了;春节燃

放鞭炮、守岁、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

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延续至今。

22.(l)q澶渊之盟》。

此和议是北宋在澶州打退辽军

后,双方议和后签订的。

(2)提示:

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

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

辱的。

他说得对。

但更应明确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

重要。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有利于百

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统一。

它比一个朝廷的面子或尊严更重要。

(3)提示:

春秋时期老子的辩证思想。

鼓励大家结

合身边实际,正确认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凶素。

如:

某位同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课堂的纪律情况

很好,但上课却不爱发言,这在学习中就是一项

弱点。

·a.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品味基础

1.C2.D3.C4.A5.A6.C7.B8.B9.B

10.B

尝试提升

11.

(1)隋朝。

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名落孙山、独占鳌

头等。

(2)八股取士。

看法: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题日必须来白“四书”“五

经”,学生对题目的解释,也不能随意发挥;答卷用

“八股文”。

以上做法,严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入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

从者。

12.

(1)秦朝。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

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最

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行省制度。

为了管理西藏地区而设立宣政院;

为管理台湾地区而设立澎湖巡检司。

(3)明朝。

朱元璋。

(4)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被削弱。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品味基础

1.I)2.C3.B4.A5.B6.B7.I)8.I)9.I)

10.B

尝试提升

11.

(1)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太平洋和印

度洋。

(2)出发时:

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

随船人员主

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

返航时:

装载珠宝、香料和

药材等特产。

有外国使臣搭乘。

(3)科学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国家:

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

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

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

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12.

(1)戚继光。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

们誉为“戚家军”。

先后解除了浙东和东南沿海地

区的倭患。

(2)立下远大志向,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不力

个人名利的优秀品质。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品味基础

1.C2.C3.C4.I)5.D6.D7.C8.A9.C

10.C

尝试提升

11.

(1)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全长万余里。

(2)战国时期。

(3)长城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

上,在它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

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象征。

12.

(1)明朝的北京城。

明长城。

(2)宋应星。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T艺百科全书”。

(3)李时珍。

是一部新的药物学(或医药学)著作。

(d)建筑和科技著作领域。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

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创新性的科技发明比较多,如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明代,对传统古典科技的

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

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品味基础

1.A2.C3.A4.C5.I)6.C7.D8.A9.C

10.C

尝试提升

11.

(1)明朝的统治日益腐败。

(2)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皇室、贵族、宦

官、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侵占农田,致使农民

流离失所。

(3)李白成。

起义军提Jqj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

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还制定了严明的军纪。

果:

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了

明朝。

(4)皇帝的这些行为,导致了朝政混乱,造成了中央

对社会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

致使材料二、

三事件的产生。

12.

(1)阿骨打。

贡献:

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建立女真政权。

(2)南宋。

宋金对峙的局面。

(3)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女真政权。

(4)与中原王朝有着长期的战争,最终占领中原王

朝的部分(或全部)疆域。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品味基础

1.C2.B3.C4.A5.B6.C7.T)8.C9.C

10.A

尝试提升

11.

(1)吐蕃。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清朝。

驻藏大臣。

西藏自治区。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认识:

是一种分裂祖国的恐怖活动,必定不得人

心,注定要失败;

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通过民族区域白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

12.

(1)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保卫了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

怀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

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经验:

政治

上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经济上加强与内

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迸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和睦发展;

军事上加强对边疆地区的保护和对分裂分子的打

击等。

意义:

采取不同的措施管理不同的民族地

区,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也有所启迪。

(3)闭关锁国。

积极作用:

对西方侵略者的侵略活

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

清政府闭关

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

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品味基础

1.A2.C3.I)4.A5.C6.B7.Co..J.-一

10.B

尝试提升

11.

(1)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

之大计”;清初诸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

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

(4)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

手T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推动的作用。

12.

(1)清朝前期,商业繁荣。

(2)盛泽镇、汉口镇;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

广州等(选二)。

(3)农业产品和产量的增加,对城镇商业的繁荣起

了推动的作用;手T业有了很大的发展,m现了比

较成熟的手TT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当时的陆

路和水路商旅往来,交通便利;社会稳定等。

·5.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品味基础

1.I)2.C3.A乱A5.B6.I)7.I)8.B9.I)

10.B

尝试提升

11.

(1)朱元璋。

加强皇权

(2)军机处。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

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

强化。

(3)八股取士、文字狱。

禁铜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d)中央集权(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2.

(1)观念:

愚昧白大、固步白封。

政策:

“闭关锁国”。

根源:

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

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

的统治。

(2)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

的白卫作用。

消极影响:

清政府闭关白守,看不到

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品味基础

1.I)2.B3.B4.C5.D6.B7.C8.A9.D

10.C

尝试提升

11.

(1)《红楼梦》。

(2)曹雪芹。

是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成为

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历史著作的要求是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

事实。

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

怍,构思m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形象。

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T

·6.

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因此,其故事情节

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三国演

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12.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元末明初。

官逼民反

(3)《西游记>。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4)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牡丹亭》。

(6)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r丽丽习

1.D2.B3.D4.D5.A6.A7.I)8.C9.B

10.B11.C12.C13.C14.B15.I)16.A

17.B18.B19.B20.u

21.

(1)松赞于布(或尺带珠丹)。

(2)“和同(为)一家”(或刻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3)宣政院。

(4)顺治、康熙帝先后册封达赖、班禅;雍正帝设驻

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5)唐朝时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

和文化,促进了西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变化:

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巨大

进步。

(7)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白古就是中国的

领土;汉藏交往和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有力地促进了

西藏的发展。

(答jLIJ其中一点或其他言乏成理的皆

可)

22.

(1)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推恩”,解决王

国问题;铸造钱币;征伐匈奴。

(2)表现:

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

巩固。

原因:

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能,整顿吏治。

(3)措施:

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

作用:

人口

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