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361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docx

大学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

中国文学史重中之重

1、王官采诗;是汉代学者对《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

据汉代人记载,西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的专职人员,定期到民间采诗。

班固说: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说:

“孟春之夜,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据说,《诗经》中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收集到朝廷的。

2、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说: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硕鼠》中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比;“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

《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5《国语》——(03年4月考)1、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

2、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3、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1、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2、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7《春秋》1、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

2、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

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8.春秋笔法——《春秋》一书笔法谨严,用意深微,寓含褒贬,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因而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很大影响。

9《战国策》——1、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2、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10.《春秋三传》——是指为《春秋》做进一步传述的三部书: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主要以叙事为主,把没《春秋》中简短的叙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公羊传》、《谷梁传》二书侧重阐发《春秋》的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

在文学上比不上《左传》。

11纵横‘: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12.《逍遥游》:

出自《庄子》内篇。

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在《庄子》作品《逍遥游》中,对其有所描述。

逍遥游即所谓“乘天地之气,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无穷的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只是心灵的遨游,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但又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带有很多寓言故事,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13.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

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

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

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

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14.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

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5.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

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16、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17、《周易》:

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18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19洪水神话——指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传说。

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的先民神话中,关于他的成因至今仍有不同看法。

我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有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其主题也与西方不同,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积极斗争精神和智慧。

20《山海经》:

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1、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2、毛传郑笺:

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23、楚辞;1、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2、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3、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24《离骚》——1、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

(浪漫主义)2、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回顾历史,实写。

后一部分是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3、表现了屈原:

a.“美政”理想。

B.深沉的爱国情感。

C.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D.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25香草美人:

美人、香草是《离骚》最引入注目的两类意象。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26、风骚(风骚传统):

“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和《楚辞》是我闻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和旅帜,故文学史上往往将其并称为“风骚”。

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

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为“风骚”传统。

27、《诗经》: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1)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2)“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8《诗三百》:

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9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孟子》为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

“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易经》,《礼》指《礼记》,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帝时。

30、诗经六义——是指“风、赋、比、兴、雅、颂”。

是《毛诗序》里指出的,后人对它的意义理解各个不一,学界一般把赋、比、兴三者称为《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而风、雅、颂则是《诗经》的内容分类。

31、《孟子》——1、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2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3、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

32、《庄子》—1、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2、《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

3、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33、历史散文——1、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

2、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34《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35、孔孟:

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6、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37、“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一、神话

1、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

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

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

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

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

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

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参考答案:

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

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

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

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

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

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5、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

6、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

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

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

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

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

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1、举例分析我国洪水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洪水神话是指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传说。

我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有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

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积极斗争精神和聪明智慧。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

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

2、诗经的主要艺术成就

一、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

主要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如《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硕鼠》、都是其代表作。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

如《豳风·七月》《卫风·硕人》《周南·关雎》。

三、叠章结构和四言句式。

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作品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周南·芣苢》、《秦风·蒹葭》等就是这种结构。

《诗经》的句式多是四言一句,但也依据需要而灵活多变,从一言到八言的句式都有。

四、生动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首先,动词、形容词使用精当准确。

其次,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作品异彩纷呈。

再次,双声叠韵的运用很有特色。

最后,《诗经》的用韵有隔句押韵、句句押韵、句尾韵、句中韵等多种形式。

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4、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如《王风•黍离》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

如《周南•桃夭》。

C.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如《郑风•将仲子》

5、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6、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周部族史诗。

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伐商的许多传说和事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二、政治怨刺诗。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表现劳动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邶风·新台》揭露和嘲讽权贵者的无耻丑行.

三、兵役、徭役诗。

这类诗歌表现了苛严的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代表性的作品有《豳风·东山》、《小雅·北山》等。

四、婚姻爱情诗。

大量的爱情作品表现出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景和心理,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

如《邶风·静女》,还有以《邶风·谷风》、《卫风·氓》为代表的所谓“弃妇诗”,揭露了在夫权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五、农事劳作诗。

《诗经》民歌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们从事劳动的情景,如《七月》等诗展示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紧张辛苦的劳作生活。

六、爱国抗敌诗。

如《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保家卫国的精神。

七、歌功颂德诗。

在《诗经》的《颂》及“二雅”中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它们或颂帝王、歌天命,或颂战功、扬王威,或颂宴饮,赞嘉宾,总的说来思想内涵及文学价值不高。

7、简述《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具体说来,《诗经》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其写实精神和朴素自然的风格两方面。

首先,《诗经》的创作,遵循“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的原则。

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

其次,《诗经》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具有浑朴自然的纯真之美。

可以说,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8.简要论述《诗经》在句式和章法上的特点。

答: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句至八言句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缓。

(2)《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苢》、《周南·卷耳》、《豳风·东山》。

(3)《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

《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9.简要概括一下《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

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首先,《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