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764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6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151 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物理《151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5.1功》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⒈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⒉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

能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

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什么?

【学习过程】:

力学中的功

合作探究

自学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及图注。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⑴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⑵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

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

)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

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⑶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练习、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为什么?

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

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功的计算

合作探究

⒈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

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1所

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图1

甲:

拉力为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

乙:

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___倍。

丙:

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__倍。

小结:

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______。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_______,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_______。

⒉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

________

⒊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⒋例题:

阅读分析P105例题,然后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注意解题规范化。

马拉着质量是xxKg的小车在水平路上前进了400m,做了3×105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功的原理合作探究

1、左图是_____杠杆,它的特点是

能______,但要_______.它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__倍,动力是阻力的______倍,当用它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提高1m时,人对杠杆的力是

_____N,人手移动的距离是______m,杠杆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_J,人对杠杆做的功是_______J.

右图是_____杠杆,它的特点是能______,但要_________.它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_____倍,动力是阻力的______倍,当用它把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提高1m时,人对杠杆的力是_____N,人手移动的距离是______m,杠杆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_J,人对杠杆做的功是_______J.

2、使用一动滑轮把一重为10N的物体提高4m,则拉力是_____N,拉力移动的距离是______m,

人对动滑轮所做的功是______J,动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_J.(不计动滑轮及绳的的重和摩擦,若记的话,这两个功那个大?

3、从这两个实例中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目标达到了吗?

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

(1),

(2)。

2、如图5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3、如图7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4、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

A.小球由高处落下B.小球在地面上静止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D.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5、叉车举起货物,________对货物做了功;燃烧的气体使火箭起飞,________对火箭做了功;;

6、羽毛球运动员用200N的力将一个羽毛球打出50m,在羽毛球飞行过程中,运动员通过羽毛球拍对球所做的功是。

 

拓展延伸

1、小强推着小车,30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则小车的速度为_____m/s.如果水平推力为10N,在此过程中小强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J.

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

A.推力做了5000J的功B.推力做了1000J的功

C.重力做了5000J的功D.重力做了1000J的功

3、小红用100N的力,在水平面上推一辆重500N的小车前进了10m,撤去外力后小车又前进了0.5m,求推力对小车共做了多少功?

4、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杠杆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起,人对杠杆做的功为200N,求杠杆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5、用50牛顿的举力,将杠铃匀速地举高,若所做的功为250焦耳,那么举高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

6、沿着长2米、高0.5米的斜面,某人用沿斜面向上的70N的力将重为103牛的物体,匀速地推到斜面的顶端,那么,人所做的功是_________焦耳。

7、小红用100N的力,在水平面上推一辆重500N的小车前进了10m,撤去外力后小车又前进了0.5m,求推力对小车共做了多少功?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5.1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功。

说出物理学定义功的意义;会利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解释物体在水平地面滑动重力不做功的原因。

3.知道功的原理。

通过实验,发现并记住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会进行简单相关计算。

【学习重点】

1.会利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

2.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而知新

1.力,表示力的符号一般是。

力的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2.距离是长度的另一种叫法。

因此,距离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是:

力可以改变;力还可以改变。

4.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计算公式是。

●自主学习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_____上,物体在___________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_____,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

其中W表示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F表示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s表示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

3.大量事实表明: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__________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

什么叫做力学中的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课本P104图15.1-1。

想想这些做功的实例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1);

(2)。

3.如图是力没有做功的几个实例,甲没有做功的原因是,乙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你会算吗?

1.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5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撬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10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kg)

 

2.用竖直向上的力拉着重50N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匀速运动了2m,求拉力所做的功。

(g=10N/kg)

 

3.用竖直向上,大小为80N的力拉着质量为5kg的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了2m,求拉力所做的功。

(g=10N/kg)

 

小结:

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可以认为是这个力克服重力做功,计算做功的大小时可用公式W=Fs=____进行计算;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认为是这个力克服摩擦力做功,计算这个力做功的大小时可用公式W=Fs=_______进行计算。

任务三:

为什么使用机械时不能省功?

1.思考:

有些机械可以省力,例如________、________;有些机械可以省距离,例如______。

这些机械是否可以省功呢?

2.实验探究

(1)照图那样,利用杠杆提起砝码。

将砝码重G=5N、动力(动力即手的拉力,可由计算得出)以及测出的砝码升高的距离h和手移动的距离s,填入下表,算出直接将砝码提高所做的功W1=Gh和使用杠杆把它提高h所做的功W2=Fs。

砝码重G/N

砝码提升高度h/m

直接用手所做的功W1/J

动力F/J

手移动的距离s/m

使用机械所做的功W2/J

杠杆

动滑轮

 

(2)比较上述两个实验中例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它们关系是W1____W2。

(3)思考:

实际的拉力应该_________(大于、小于)表格中的数据,原因是对于杠杆来说,拉力F除了要克服重力做功以外还需要克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做功;对于动滑轮来说,还要克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做功。

因此实验情况下W1_____W2。

3.拓展训练:

使用自重和摩擦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生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巩固

1.下列几种情况下,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着的小球  B.某人从山脚跑到了山顶

  C.汽车沿着斜面向上匀速行驶    D.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下降

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人对手提箱做了功(  )

  A.人提着手提箱在地面上站着不动 

  B.人提着手提箱顺着楼梯走上楼

  C.人提着手提箱站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汽车里不动

  D.人将手提箱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乘着电梯上

3.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牵引力为零      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C.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零     D.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

4.xx年4月,闽粤港澳学界埠际田径比赛在龙岩市体育中心举行。

龙岩市选手周兴礼代表福建队在中学男子6kg级铅球项目中打破了13.70m的纪录,创造了13.98m的新纪录。

若他破纪录的一掷,用力是600N,则他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A.0 B.838.8J  C.8388J   D.条件不足,无法求出

5一起重机的钢索吊着重1000N的物体匀速上升2m后,又沿着水平方向缓慢移动了4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的钢索对物体做的功是(  )

  A.6000J  B.4000J  C.xxJ D.无法确定

6.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

  A.0J B.400J  C.xxJ  D.2400J

7.林雨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0.02JB.O.2JC.2JD.20J

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

F2

F1

A.50J  B.25J   C.100J  D.200J

9.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W1>W2

C.F1

10.一个重500N的物体,用拉力F使它沿着长5m,高3m的光滑(摩擦力忽略不计)斜面AB(如图),由A拉上平台B在这过程中:

(1)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2)若在平台BC上用力使物体前进5m,这时重力做的功是多少J?

 

11.一个人的质量为60kg,人的密度大致与水相近,那么:

(1)这个人的体积在约为多少m3?

 

(2)他匀速地从楼梯底端走上顶端,若楼梯长为5m、高为3m,则他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12.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撤去拉力F1,物体静止后,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做了450J的功,在力F2作用的过程中,求:

(1)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拉力F2使物体移动的距离。

 

【学习内容】第十五章功和机械效率第2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效率。

说出机械效率定义及物理意义;识别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熟记机械的计算公式。

2.会初步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记住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以百分数表示。

3.解释机械效率不可能高达100%。

【学习重点】

识别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简单计算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而知新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

克服重力做功也可写成____________,克服摩擦力做功也可写成__________。

2.任何机械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1.必须要做的功叫做________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功。

总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和。

2.用桶从井中打水,对水做的功是_____功,对桶做的功是________功,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是______功;如果桶掉到水井里,需要从进中将桶捞上来,那么对水做的功是______功,对桶所做的功是______功。

3.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____________,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有用功总是__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____。

如果总功是800J,有用功是600J,机械效率就是_____。

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_________,使它更_______,更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有用功一定时,减少________功。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

你能判断吗?

如图,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图中画出了三种办法,请通过计算说明:

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为什么?

方法1:

W有1=

W总1=

η1=

方法2:

W有2=方法3:

W有3=

W总2=W总3=

η2=η3=

任务二:

你会计算吗?

起重机把质量为0.8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5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6×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答:

物体的重力

G=

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

W有=

起重机的电机所做的功是总功

W总=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η=

任务三:

计算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在4N的拉力下沿斜面从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0.5m高0.2m,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一个动滑轮,将重为20N的物体提高4m的过程中,拉力的大小为12.5N,求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归纳小结:

1.利用斜面做功时,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________来计算;总功就是拉力F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_______来计算。

2.利用动滑轮来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______来计算;总功就是拉力F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________来计算。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四、课内练习巩固

1.某同学用水桶从进中打水,他对桶所做的功叫_________功,对水所做的功叫做______功。

若他不小心把桶掉进井里,他在捞桶时桶里带起了一些水,此时他对桶所做的功叫做_____功,对水所做的功叫做效外功。

2.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它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由于任何机械本身都存在______,而且任何机械的转动部分都有______,所以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总是_____1(大于、小于、等于)。

3.暖水瓶重5N,内装20N的水,某同学从一楼打水送到二楼,暖水瓶在此过程中升高了3m,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是______,总功是_______,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

4.用重0.5N的动滑轮把2N的物体匀速提升0.4m,不计绳重与摩擦,做的有用功是_____J,额外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

5.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升旗手将重15N的国旗升高10m做了200J的功,则有用功为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

6.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巩固

1.如图所示,是工人师傅往高处运送货物的两种方法。

物重均为500N,滑轮重均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B.甲图中的拉力小于乙图中的拉力

C.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D.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F

F

A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沿水平方向将一个重xxN,底面积为0.5m2的物体A向左匀速拉动2m,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600N,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250N,则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    Pa;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

3.(xx•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A.67%B.73%C.83%D.100%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5.某人用滑轮组将重为70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高,所用拉力为250N,且已知在提升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A.112JB.150JC.175JD.187.5J

6.一座高达40米的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

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

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脸。

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

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F越小。

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是能起到  (“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2)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的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的时间为  秒,所做的有用功为  焦。

F

7.(xx•攀枝花)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1m5m

第7题图第8题图

8.(xx•重庆)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将沙匀速向上提升2m,已知沙重184N,动滑轮重6N,桶重10N,绳重和摩擦均不计。

则拉力的大小是  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

9.用一个杠杆来提升重物。

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重600N,手竖直向下压杠杆的动力是210N,物体被提升20cm。

求:

(l)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

(2)人做了多少总功;

(3)人做了多少额外功;

(4)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学习内容】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2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熟记相关结论;解释使用斜面时额外功形成原因。

2.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熟记相关结论;解释使用滑轮组时额外功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而知新

1.必需要做的功叫________,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叫做________。

机械效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_____大于1。

2.利用斜面做功时,计算有用功的公式是_______,计算总功的公式是________;利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计算总功的公式是__________。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9《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完成下面的问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